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6)
按年份分组
2014(6)
按来源分组
客家研究辑刊(5)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
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文献及其学术价值
作者:曾玲  期号:第4期 来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加坡  学术价值  文献  二三十年代  华人社会  管理机构  19世纪  殖民地 
描述:和绿野亭坟山两部分组成。福德祠早期又称为海唇福德祠,以大伯公、大伯婆为主神。绿野亭坟山从大约设立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山亭发展而来。到了1839年,广、客两社群把福德祠和绿野亭联合了起来,称为福德祠绿野亭,简称为绿野亭(以下用其简称)。
分裂的认同:重新解读19世纪槟城国际港口的客家社群
作者:王琛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港口  槟城  19世纪  客家  社群  解读  分裂  会馆 
描述:一般讨论东南亚客家历史,往往认为槟城嘉应同乡或者增龙同乡最早在当地为乡人建成会馆。在槟城华人史上,嘉应会馆的地契志载明1801年,最初称为“仁和社”或“仁和公司”,增龙会馆由增城与龙门先贤合创,前身则是“仁胜公司”,其会史曾经说明嘉应会馆1801年地契上亦有标明北侧是“仁胜公司”。
尖山:一个客家村落17—19世纪的迁台
作者:张小聪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19世纪  客家村落  移民史  重大事件  人的存在  移民活动  能动性  国家 
描述:往往是粗线条的移民动向与趋势,而忽视了移民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存在,以及人在移民活动中的能动性。[第一段]
深化客家研究的再思考——从罗香林及其《客家研究导论》谈起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罗香林  导论  19世纪  客家文化  问题意识  客家情结  学术界 
描述:新问题,力图找出合理化、操作性强的方法途径。[第一段]
17—19世纪石窟河流域乡民迂台研究:以原乡的角度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流域  石窟  19世纪  原乡  台湾地区  迁徙  居住地  手工艺 
描述:量的迁徙者还是回到了原乡或客死台地,没有成为“移民”。
“客都”的历程:晚清以来梅州客家意识的普及与“客家文化”的
作者:夏远鸣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利用  意识  梅州  晚清  19世纪  五代宋初  客家研究 
描述:宋代的户籍制度有“主户”和“客户”之分,以有无土地为区分标准。“客户”是租种别人土地的无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