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180)
期刊(1702)
学位论文(569)
图书(172)
会议论文(68)
视频(5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180)
期刊 (1702)
学位论文 (569)
图书 (172)
会议论文 (68)
视频 (5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51)
2014(2196)
2013(433)
2011(463)
2010(398)
2007(113)
2004(34)
2003(21)
1998(3)
1996(4)
按来源分组
三明日报(113)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50)
嘉应学院学报(47)
大众文艺(9)
沧桑(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1)
城色(1)
福建民族(1)
民族艺术(1)
客家活化石(名家走笔)
作者:肖复兴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沿闽粤赣当年客家迁徙之路,一路逶迤看到的客家各式民居,让我格外惊叹不已。客家人虽都是从中原漂泊而来的汉族人,但在这里的民居,即便仍然可以看到某些汉族建筑的基因,顽强地勾连着与遥远中原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在整体形态与布局上已和中原汉族人的民居太不相同。除惊叹之外,我非常好奇,为什么会有这
客家文化的写意之旅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选用十八个客家文化符号,前后修改十六稿,从两千多首山歌中精选出二十多首,十大卡车装载舞美、道具,大型民系风情歌舞《客家意象》借助现代先进的舞台表现手段诠释了客家先民丰富多彩的世俗生活及精神世界。2009年5月首演至今,《客家意象》已经在“世界客都”梅州市亮胜客家艺术中心剧院上演四十余场。今年3月19
独具风味的赣南客家美食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作者简介: 杨遵贤,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江西作家协会、赣南客家联谊会会员。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计400万字。 多年从事客家文化研究,发表了《崇尚教育,赣南客家传统的文化观》《赣南古代的旅游文化》《形式各样的赣南民居》《从谱牒看客家先民的迁徙轨迹》等论文百余篇。 赣南客家饮食具有深
善良勤劳包容热情客家精神与圣火同辉 新客家、老客家,来到惠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包容性强是惠州的真实写照。 本报记者方炳徐 实习生黄景华 摄 市民对圣火在惠州传递抱有极大热情。本报记者张艺明 摄 这几天,宏斌认为自己做了一件非常得意的事情:他在QQ群上将惠州的内蒙古老乡组织了起来,为5月9日奥运圣火在惠州传递呐喊助威。 作为一名来自内蒙古的新客家,宏斌说他对惠州的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粗布蓝黑衫与裤务实简朴客家衣
作者:郑子龙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古时,客家妇女穿的“蓝衫”所用的蓝布,据说是用草木染成的,可以防虫和预防皮肤病,被称为“蓝百永”或“蓝包永”,按字索义,是象征永永久久、百穿不厌的意思。 “现在旗袍最多,有近一半的量,客家传统服饰只占十分之一,只有四五个客人。”李光晨做一件旗袍的手工费可达400元-600元,但客家
身在异乡非异客同乡村里新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商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长岭村里的江西土特产相当好卖。 黄贝岭里专为老乡们开的川菜馆。 ▲住在黄贝岭的四川妇女聚在一起纳鞋底。 ▲同乡村里的特色餐馆最受欢迎。 【本报讯】(记者 郑 恺)福田新区委对面的大楼上竖着一个招牌,上书“湖南攸县驻深圳办事处”。在招牌的周围紧邻着两个城中村——皇岗村和石厦村,村里主要人口不
养好旅游大母鸡梦里客家客涌来
作者:黄蔚山 赵映光 王志成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年轻人大聚会在梅州景区 梅江樱花谷樱花盛开,游人悠闲 平远天道景区吸引了大批游客游览 桥溪古韵盛装迎客来 策划:许志权 黄蔚山 王漫琪 文/图 黄蔚山赵映光王志成 马年春来早,梅州市旅游迎来大旺季,客家山山水水到处人头涌动,车马奔流。 正月初六上午,记者邂逅来自汕头游客李先生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州客家山歌 山歌一声山水绿
作者:暂无 来源:侨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山歌远传扬, 条条唱出情意长; 条条唱出郎心事, 声声唱出妹衷肠。 越过岭表的绵延丘陵,我们来到梅州。在此地寻找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山歌。不必翻山越岭到丛林深处祈求巧合机缘,更不必花百多大洋专门去听表演专场,就在梅江边上,几个老人随便一聚,唱了千年的调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