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24)
期刊(66)
学位论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24)
期刊 (66)
学位论文 (5)
按年份分组
2014(85)
2013(20)
2012(26)
2011(21)
2010(12)
2009(13)
2008(15)
2007(3)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25)
三明日报(16)
其它(5)
侨园(3)
客家文博(3)
客家研究辑刊(2)
美食(2)
饮食科学(1)
食品科技(1)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1)
解读客家文博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瑞 赣州,是客家民系与客家文化形成的摇篮。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开拓耕耘。汲取着天地之精华,浸润着赣南山水之灵性,客家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文物典章。 客家文化是客家文明发展史的生动见证和记录,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一批有志于
宁化:“客家”经济振翅腾飞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11月16日,宁化县城区小河边的工作室内,宁化谱师、木活字印刷传承人邱志强和徒弟正在雕刻一副用于工艺品配图的画像活字版。“我们成立了宁化木活字印刷作坊,专门生产木活字工艺品。世客会祭祖大典期间,我将到客家祖地石壁为世界客属乡亲表演,同时在石壁旅游纪念
淳美梅州客家的“香格里拉”
作者:罗磊  来源:广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花萼楼。 江河风光。 梯田。 近日,广州市旅游局与梅州市旅游局举办了“广州百万人游梅州活动”启动仪式。《游天下》周刊特别联合金马国旅推出“粤东游”特色线路采风活动。粤东地区以梅州为代表的客家文化和以潮州为代表的潮汕文化,都是有能力走向全国和走向世界的独特地域文化,是极为珍贵且无法
到梅州探秘客家文化在潮汕畅游海滨浴场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围屋 汕头风光 潮州古城墙 本版图片 《东江时报》采集 梅州客天下石碑 第7条线路: 客潮民俗文化休闲游 由梅州、潮州、汕头组成的客潮民俗文化游产品 途经景区:雁南飞、灵光寺、客天下、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潮州古城墙、金狮湾度假村、绿岛山庄、汕头南澳岛 ■《
从客家娃到“中国多宝鱼之父”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宁化记者站 俞祥波 文/图 雷霁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鱼类养殖专家。图为11月2日他在上海海洋大学作学术报告。 2011年4月,雷霁霖院士与夫人马翠萍教授回宁化省亲,向母校宁化一中捐资10万元设立奖学金。 11月6日,山东省召开科技兴农大会,福建省宁化籍中国工程院院士、
陈立侨:客家之子名耀京华 这位从梅县大山里走出的农民娃,一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梅州儿女] 丘峰刘军刘世锦 上海客家联谊会会长丘峰、客籍乡贤廖万清院士与陈立侨合影(从左至右) 陈立侨在工作室 北京,1月14日,虽然天气寒冷,但人民大会堂里却热气腾腾,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正在这里召开。由华东师范大学生科院陈立侨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经过20余年的科研攻关
从闽西迁出的客家人
作者:钟德彪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骏马登程往异方,任从胜地立纲常。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 ——题记 正是桐花绽放的季节,南国浸透着温润的风。奔腾逶迤的山冈上、丘陵间,高大的油桐树绿意葱茏,亭亭如盖,雪白的桐花从树梢间飘落,悄无声息,洒满大地。 带着牵挂向往,心怀憧憬敬意,2014年4月12日至24日,在闽西客家联谊会会长
美丽大埔争创客家文化生态示范区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美丽的大埔青山碧水彩云飞。林江声 摄 张弼士故居吸引游人纷至沓来。 大埔特色民居海源楼。 “客家水立方”——泰安楼。 陶艺之花。蓝巧 摄 大埔,客家香格里拉。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之誉。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大埔过程中,大埔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