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261)
报纸(6268)
图书(1639)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45)
会议论文(346)
图片(44)
人物(6)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261)
报纸 (6268)
图书 (1639)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45)
会议论文 (346)
图片 (44)
人物 (6)
按年份分组
2015(459)
2014(12412)
2013(1280)
2012(1311)
2011(1292)
2010(1112)
2009(693)
2008(568)
2007(360)
2002(49)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6)
梅州日报(1772)
闽西日报(865)
三明日报(269)
客家(74)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66)
今日中国(中文版)(22)
北京:人民出版社(5)
(5)
企业活力(1)
洛水文学审美研究
作者:陈婧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洛水文学  洛神形象  洛水意象 
描述:环,洛水成了“君权神授”的祥瑞之兆,此典故的反复运用,使洛水在唐宋诗词中成为一个意义固定的意象,暗含着皇权稳固、天下太平的蕴义。另一方面,因《洛神赋》而名声大噪的洛神,是中国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光彩照人的形象。洛神在萌芽期只是一个没有自我的符号,被任意塑造和想象,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在《洛神赋》里,洛神的形象丰满了起来,填补了洛神无故事情节的空白,使洛神神话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对以后的洛水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洛神形象的演绎期,“感甄说”被广为接受,洛神形象就朝着现实化、凡人化的方向发展,具有了更多的爱恨情仇。另外她和曹植的关系也是被凸显的重点。《洛水悲》是用戏剧的形式来演绎洛神爱情故事的成功之作,由于戏剧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而被注入了些新的因子,更加强化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大段的独白和对白成了揭示人物内心的有力手段,具有戏剧性。《聊斋志异·甄后》借用小说的形式,另辟蹊径,记述了甄后因不忍刘祯因她获罪而来到人间以身许之的故事,这里的甄后洒脱不羁、个性独立、不为情所困,打破了洛神以往钟情于曹植的樊篱,而有了新的意义。洛水文学作为“有意味”的形式,是话语方面的载体,创造了文学神话的典范,它能唤起华夏子孙的民族记忆,找到情感认同,它所体现的河洛文化根的特性,对客家文化和闽台文化都有深远影响,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作者:何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条形民居  自然通风  量化分析  集合住宅 
描述: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现代集合住宅的设计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集合住宅设计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条形民居跨越了闽海、客家、广府三个不同的文化区
论赣南采茶戏的生产性保护研究
作者:刘英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采茶戏  发源  特点  困境  生产性保护 
描述:命、生存繁衍,走过了40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大背景下,各种现代的娱乐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人们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不断发生改变,与传统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损毁和加速灭绝的危险,赣南采茶戏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它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 目前赣南采茶戏正面临演员及创作人才严重缺乏,剧情陈旧,缺乏时代感和演出市场萎缩等问题,令人欣慰的是2006年赣南采茶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方面它认可了赣南采茶戏所具有的艺术和文学价值;另一方面它也向世人警示,赣南采茶戏到了不得不高度重视的地步,否则,这朵“山茶花”将可能渐渐失色枯萎至凋零。 面对赣南采茶戏严峻的生存环境,本文根据第一手田野调查资料,以南康采茶戏团为田野个案,力求将研究的视野放置于大的社会背景之下,通过采茶戏剧团这一视角来探究赣南采茶戏的传承和生产性保护之路。
广东春节习俗的历史变迁与地域文化特征
作者:姚丽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东  春节习俗  历史变迁  地域文化 
描述:业气息较弱,同时保留了较多与驱傩、巫术相关的传统。客家地区的春节习俗保存了较多的中原文化、有较强的农耕色彩,此外还有一些与畲、瑶等少数民族影响相关的锣鼓和歌舞类的习俗。在潮汕春节习俗中,祀神活动众多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此外,潮汕人精细好斗的性格以及重视生子等思想也在这些节俗中有所体现。雷州半岛则在本土俚人、中原汉族、闽潮客移民、周边广府人以及少数民族等不同文化群体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多种风俗文化交融的春节特色。广东瑶、壮、畲等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既有汉区的影响,又保持了他们能歌善舞、热情、淳朴而开放的山居少数民族特性。广东五个文化区域的春节习俗特征体现了各自的文化特点,这与它们的族群历史、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同时,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五个文化区域的春节习俗又共同表征了岭南的文化特征,如春节食品和习俗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南国风情,以及重商务实、讲究意头、平民意识较强、崇拜鬼神等心理特征。此外,虽然广东的春节习俗体现了浓厚的岭南地域文化色彩,但是总的来看,无论在节日起源、节日时间还是节日文化心理上,广东的春节习俗都与我国其他地区的春节习俗一脉相承,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岭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景观设计的叙事性表达研究
作者:王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  叙事性  情景构成  表达途径 
描述:景观空间是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地域特色和场所历史文化内涵的前提下,给城市一个积极有意味的都市生活,提供市民一个有品质的都市化空间和一种能够引起共鸣的场所景观。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叙事性表达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是如何运用。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分析与总结,以叙事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园林史、文脉主义、场所精神和环境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城市景观的叙事性表达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探讨。全文分三大部分来写:前两章主要阐述了城市景观设计叙事性表达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和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和成果;提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叙事性表达理论和手法构建,总结出其语意特征和类型。中间部分由两章组成,主要阐述城市景观叙事性表达的情景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怎样排列空间秩序来表达城市景观的故事,并借鉴艺术领域里一般创作手法,探讨城市景观叙事性表达的方法与途径。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叙事性表达是如何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中的,景观的叙事是如何实现的。最后创新归纳出城市景观叙事性表达的三个途径:整合自然环境的叙事性表达;整合历史文化的叙事性表达;整合市民生活的叙事件表达。最后通过“福建上杭县客家缘文化中心”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解析,对如何营造地域文化的城市叙事空间做了一些探讨。总结出城市景观设计的叙事性表达产生的社会意义就是使城市故事化。叙事性表达能够给城市一个积极有意味的都市生活,提供市民一个有品质的都市化空间。这种营造城市景观的方式有利于把握景观设计的人文生态本质,更有效充分的发掘和提炼地域文化特色,易于深刻解读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过程,从而提升城市景观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最终增强大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南雄市景观特色现状分析与构建
作者:陈志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雄市  小城镇  景观特色  街道  文化遗产 
描述:,南雄市景观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其原因;最后从宏观层面、中观及微观层面研究景观特色构建策略,以促进南雄市景观特色得到良性发展与彰显。经过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南雄市小城镇景观特色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
基于性别分类的说话人识别研究
作者:高原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语方言数据库  性别识别  说话人识别  矢量量化  支持向量机 
描述:数据采集到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下列创新性成果。1、建立一个汉语方言语音数据库参照国际上语音语料库的设计标准,考虑录音通道、方言种类、话者年龄与性别分布的选择。最终建立起一个涵盖
与「我」同行-婚姻移民二代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作者:邱子雅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移民二代  青少年  差异  自我认同 
描述:對於自我是怎麼看待的?研究者以自身對於階級「差異」所引發的認同危機為起點,試圖去了解這些青少年在自我認同整合過程中對於「差異」的感知。研究者透過重要關係人的介紹,於2010年6月至2011年1月,以
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邓世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民族图形  建筑局部装饰设计  运用研究  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 
描述:革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生产力。”并强调:“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少数民族文艺院团和博物馆建设扶持力度。”同时,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文件中,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艺术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遵循这两条政策,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并加以运用,使其不断发展创新,以体现中国民族艺术文化的魅力是笔者研究课题的初衷。民族图形是民族地区文化精神的载体,是一种文化符号。民族图形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及独特的视觉魅力是设计资源的宝库。淳朴的少数民族用刺绣、扎染、编织等方式记录了他们的民族图形,表达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笔者走访了广西、贵州、苏州等地区,经过对广西融水苗族生态博物馆、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和广西贺州客家莲塘围屋生态博物馆深入调查后,发现生态博物馆的发展趋势需要建筑的更新,但其经济文化条件的研制,不适宜大规模改建建筑,就此提出了将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通过分析广西民族图形更新的意义、生态博物馆对民族图形在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审美需求以及广西融水苗族、白裤瑶以及贺州客家的民族图形的运用现状,阐述了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中运用的必要性。民族图形的演变与再生包括民族图形的造型原理及构成方法两个方面,通过想象再造、提炼抽象和解构重构的造型原理和单独图形、重复连续和自由组合的构成方法,民族图形在运用中不断演变与发展。为了使设计达到理想的效果,民族图形的运用流程需经过了解设计主题、综合元素,精心构思、调整统一、确立装饰风格、把握艺术形式这一系列步骤的反复斟酌。民族图形的具体运用方法笔者针对前文中带对民族图形运用现状提出的困惑,借鉴苏州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新馆中的优秀案例以及对各地民族图形的深入分析总结了直接运用、简化变异、平面与立面的形式置换、材料与技术的表现、色彩转换及图形文化意象表达这几种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论证本文“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相关观点,笔者引白裤瑶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表现加以例证。通过多次对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管辖区的实地考察,对白裤瑶图形在生态博物馆的展示中心建筑局部装饰设计运用现状进行分析,其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民族图形的运用有强烈的需求。总结吸取白裤瑶图形在王尚屯的新民居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运用的优秀经验,并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展示中心的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虚拟方案展开论述。本文通过对贵州、广西、苏州的实地考察收集大量一手资料,结合对苏州拙政园、苏州博物馆新馆等传统优秀例作的方法分析,对搜集的少数民族图形深入分析创造,并辅以白裤瑶图形的运用设计实例,结合理论分析强劲有力的论证了本文论点,使观者清晰扼要的理解掌握本文理论。本文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文选题的创新。民族图形的应用与创新国内有许多相关著作,大都将民族图形的应用设计聚焦于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在建筑方面的著述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民族图形研究与分析,而民族图形在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少有深入研究的相关文献。希望本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关注。二是本文研究的视角独特。对于体现建筑局部装饰设计的民族本土性研究,眼光大多聚足现代发达城市或国际事宜中的代表建筑。而对于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到地区物质条件、文化条件和经济发展限制研究者少有涉足,而恰恰这些地区蕴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璀璨图形资源。民族生态博物馆本身即为新生产物,随着其日渐发展壮大,它在民族图形资源中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不好生运用,实属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本文积累了笔者近几年在各地的调研成果,拓展和丰富了民族图形运用研究视角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