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74)
学位论文(268)
期刊(219)
图书(19)
视频(4)
会议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74)
学位论文 (268)
期刊 (219)
图书 (19)
视频 (4)
会议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5)
2014(463)
2013(118)
2012(132)
2010(117)
2009(56)
2008(56)
2007(32)
2006(28)
2004(1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76)
梅州日报(108)
闽西日报(60)
今日中国(中文版)(4)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
福建旅游(2)
民俗曲艺(2)
神州民俗(学术版)(1)
福建史志(1)
民俗曲藝(1)
昔日客家农村的“打醮”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客家民俗] 昔时,客家地区农村流行延请道士、和尚为主角的“打醮”。这种打醮之俗是旧社会祀神超度的群众性迷信活动,当今已不多见。 打醮之俗,据清末黄香铁编纂的《石窟一征·礼俗》卷四载:“建之日,迎鬼王至各村,用僧众铙钹鼓吹,执事前导,村人各以门前设香案供果馔谓之接山大人。鬼王丈六身,须发俱赤色
打造客家香格里拉 提升百幸福指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取信于民,让老百在创建中得到实惠。 下一步,大埔县要以打造客家香格里拉为目标,以建设低碳经济发展实验区、创
客家百家灯笼将上“秋晚”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宏昌在灯笼上写姓氏。 本报讯客家人常在春节等喜庆活动中使用的传统竹编纸灯笼将登上央视“秋晚”。记者了解到,“秋晚”开场中会有这样一幕:200多名演员手提写着百家姓氏和堂号的客家传统竹编纸灯笼,从各个入口登上舞台,形成一个壮观的场景。 记者昨日获悉,这120对大号竹编纸灯笼经梅城中华街竹编灯笼世家
柳州客商会建百商场创客家文化交流平台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日前,由广西柳州客家商会投资成立的“客家缘购物广场”在柳州试业迎客。客家缘购物广场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以“做老百身边的商场”为战略,致力打造成为客家商会服务民众、宣传客家文化、展示客家风采的新平台。 据了解,目前在广西工业名城和西部工业重镇柳州市,辖区约有50万客家人及其子属,客属企业家已成为
大埔县湖寮镇“蓝八大老屋”建筑种类丰富,颇具观赏和研究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两云公祠 通议第 绳武楼 万峰楼 精致的飞檐翘角 梅州一特 大埔县是著名的“中国客家民居大观园”。而说到大埔客家民居,就不得不说堪称客家民居典范的大埔县湖寮镇“蓝八大老屋”。 在湖寮,自古以来就有“蓝有
高观音与客家民间信仰
作者:刘奕宏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云雾中的高观音山色图片摄影/吴晓秋 高观音资料图 【采风】 位于梅城东南方的黄沙嶂,群峰耸翠,有一个登高览胜的好去处,名叫高观音。高观音集雄伟的山地风光、人文历史乃至民间信仰禅林于一身,同时它又是衔接泮坑风景区和清凉山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景观链条,还是当年太平天国南方最后一支
深圳大鹏设客家“千人将军宴”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丰盛的“将军菜”终于上席。 一个小孩很惊奇地看到这么多人一起吃饭。 客家妇女抬着香喷喷的饭甑饭。 在临时厨房里等待上席的将军菜。 天后宫门前飘扬的彩旗把所城烘托得极具节日气氛。 阿姨为游客们上菜。 用粗竹杠才能抬得动的“将军菜
忆 中元节:客家人的七月半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农历7月15(客家地区也有在农历7月12、13、14的)是传统的中元节,客家人把它俗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农历7月15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盂
客家清明话扫墓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人扫墓程式多多(图片来自网络) 在客家农村地区,每年到了清明节,都有“挂纸”或“打醮墓”的风俗,也即是扫墓的俗称。清明节又名“踏青节”,据道光《长乐县志·舆地略·风俗》称:“清明,同行谒墓,曰踏青挂纸钱”。如果这天不扫墓的人,也有外出到野外去,俗称“春游”。 清明扫墓前,需对先祖
客家方言 “过毛绝代”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过毛绝代”是一句客家俗语,常常用作形容词或感叹词,表达事物的特别状态。如:“过毛绝代!田鸡炒蒜仁,舌嫲根都吞落去。”是形容该款菜很好吃。“过毛绝代!俚个妹子生得比西施还靓。”是感叹这个妹子十分漂亮。有时称赞或责怪孩子则叫“过毛嫲”、“过毛子”,表示对孩子十分疼爱。再如客家山歌:“俚个后生系过毛,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