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客家酒曲考:基于赣闽粤毗邻区若干方志的研究
作者:吕秀菊  期号:第3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酒曲  赣闽粤  方志 
描述:目前,对客家酒文化的研究通常着眼于民俗学或非遗的角度,深浅不一地论述客家米酒的酿造技术与相关仪礼,但对于酿酒原料以及酒曲成分的历史考察却并不多见。本文基于赣、闽、粤毗邻区的六州府圆园余县地方志相关资料的考察与梳理,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客家大本营"地区酿酒原料及酒曲发展的历史脉络。
惠州方言的完成体助词“抛”和“□「ei^55」”
作者:陈淑环  期号:第4期 来源:惠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惠州方言  完成体    □ei^55  语义特征 
描述:普通话中附着于动词性成分后表完成的助词“了”在惠州方言中有两种形式,分别是“抛”和“□[ei^55]”。其所能依附的动词性质不一致,句式的语义功能也有所不同,在句法环境上也有参差。文章将着重描写和分析“抛”和“□「ei^55」”的用法和差异,并结合客家方言的同类现象探讨其产生的根源。
民风民俗:客家山歌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广东农村实用技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民风民俗  山歌  地方色彩  传统风格  《诗经》  表现手法  创作  唐诗 
描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具有客家语言、风土民情等地方色彩,它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和唐诗律绝的优良传统风格,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运用比喻、双关、排比、对偶、顶真、夸张等形象生动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第一段]
客家文化性质新说
作者:暂无 期号:第13期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文化性质  福州大学学报  移民文化  客家社会  组成要素  农耕文化  客家民系 
描述:文化。多元是指客家民系的种族来源多样,至少包括了南迁汉人、百越土著和迁入赣闽粤边的武陵土著等多种成分;同时客家文化的组成要素也是多元的,至少包含了以上三方面种族的文化因素。复合是指组成客家文化的各种文化要素不是简单的叠合,而是在漫长的互动过程中互相涵化、有机整合。
“武平一号”仙草及其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苏海兰 李松 黄玉吉 陈菁瑛 黄颖祯 邱建林 邱福平  期号:第2期 来源: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平一号”仙草  形态特征  栽培管理 
描述:的应用历史。仙草含有黄酮类、酚类、萜类、胶质、氨基酸及多糖等成份[7,8]。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草性味涩、甘、寒,具清暑解渴、凉血解暑及利尿之功效[1,8],民间常用作暑天清凉饮料,如现在市场上
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
作者:李辉 潘悟云 文波 杨宁宁 金建中 金力 卢大儒  期号:第1-12期 来源:遗传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遗传结构  Y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  SNP  短串联重复  STR  畲族  客家话 
描述:。客家人母系遗传的线粒体RegionV区段 9bp缺失频率为 19 7% ,与畲族很近 ,不同于中原汉族。客家人的主要成分应是中原汉人 ,畲族是对客家人影响最大的外来因素。与客家话中的苗瑶语特征相印证
猪肚包鸡吸金有术 火过一冬又一春
作者:温升  期号:第3期 来源:生意经·经营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塞进一个猪肚里,然后将其放入富含多种中药材的秘制汤底中长时间熬煮,是广东老火靓汤、药膳和养生火锅的完美结合。与其他火锅相比,珍旺猪肚包鸡吃法特别,讲究分步而食。第一步,喝猪肚包鸡汤。该汤色泽乳白,一口下肚,首先有一股辣辣的胡椒香气直冲味蕾,然后是猪肚的香甜、鸡肉的鲜美和药材的醇厚,不油不腻,回味悠长。
猪肚包鸡吸金有术,火过一冬又一春
作者:山石  期号:第3期 来源:商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迷住了。 第一次品尝珍旺猪肚包鸡,是在年前的同学聚会上,他从来没吃过那么有意思的美食。猪肚包鸡是一道古老的客家传统菜,就是将一整只鸡塞进一个猪肚里,然后将其放入富含多种中药材的秘制汤底中长时间熬煮,是广东老火靓汤
讲述 客家草本经
作者:叶炳昌  期号:第11期 来源:生活文摘·养生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祖传秘方对治防疑难杂症煞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 我的童年孱弱,病痛不少。从记事起到二十一岁步入军营,除去见识过几次青霉素针剂并留下“恐针症”外,大凡有病都服中药
大埔 简单而纯粹
作者:乐文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华文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下去,是一幅现成的《晚渚轻烟》图。 大埔有一个镇,居然叫大麻,但此大麻非彼大麻,而是当地产的一种中药,俗称“火麻”。大麻镇建制较早,明代己为集市,因为海外侨胞众多,大麻镇在清末后曾经繁盛一时,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