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客家唯围屋的文化透视
-
作者:龚建华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围屋 客家 文化
-
描述:围屋的建筑特征是和客家宗族共同体聚居的社会特征相互依存、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缺一不可的。This text leave research object on Southern=Jiangxi Hakkases enclose-building, combining Hakkas culture and China building culture, analysis it with historiography, anthropology, geography. Compare it with other building of Southern-Jiangxi, with the enclose-building of Fujian Guangdong and Chinese courtyard house etc. The article has not only analyzed the Hakkas encloses-building of Southern-Jiangxi but also point out the southern Hakkas’ musting encloses history in which the room exists and culture characteristic of Jiangxi further. Thus draw the conclusion: The building\s characteristic and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 that Hakkas’ clan community live in concentrated communities,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Reciprocal causation, None of them can be dispensed with.51
-
“做细”与做工
-
作者:丘桂贤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俗语正解】
“做细”与做工客家方言把干活、做工称作“做细”,这种叫法使用非常频繁,且口语保留得十分稳固。究其缘由,原来也与避讳风俗有关。
“做”是干活的动作,但客家方言中还有“作”和“当”的意义,“做大”就表示如何当大,譬如对于兄弟之间而言,“做大”表示大哥就应处处以身作则,要有当大哥的榜样和风范
-
客家文化的两个节点解析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编者按:客家民系是汉族颇具特色的一支民系。由于历史上中原发生战乱、灾荒,大量衣冠士族南迁,中原汉人几经辗转,聚集于闽赣粤三省交界地区,与当地少数民族长期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互相交融,同化了当地的土著,孕育出既有中原文化传承,又有独特语言、社会、文化特征的客家民系。地处闽江、赣江、汀江三江源头的三
-
客语儿向言语的字调声学研究
-
作者:张国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hecked tone glottal stop tone space clear speech tone Infant Directed Speech 入声 喉塞音 声调空间 清晰言语 声调 儿向言语
-
描述:」的聲調分析卻是亟待耕耘的。文獻上針對國語(Liu, Kuhl & Tsao, 2007)和粵語(Xu, 2008)「兒向言語」的聲調聲學研究,發現「兒向言語」整體聲調往上提升,並伴隨聲調的高度發音(hyperarticulation)。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研究均未觸及漢語方言中重要的聲調特點,即「入聲」(checked tone)所可能產生的變化。此外,MIPhI Model (Sundberg, 1988)指出,「兒向言語」超音段層次的高度發音,會在嬰孩12個月之後呈現減緩的趨勢。因此,本研究不但是客語「兒向言語」的先聲,更能填補以往「兒向言語」研究在「入聲」方面的不足,並檢視MIPhI Model在聲調語言的適用性。根據張月琴(1995)的聲學研究,四縣客語有六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高升)、陽平(低降)、上聲(高降)、去聲(高平)、陰入(高降)及陽入(高平)。配合[i]、[a]、[u]三個元音,本研究共設計了18個雙音節詞,目標字均置於前字,以避免變調產生。藉由Praat語音軟體,本文將16位客家母親的「兒向言語」(嬰兒6~30個月)及「成人對話」予以分析,試著去檢視媽媽對嬰兒說話時,會如何改變聲調的聲學參數-基頻曲線(F0 contour)、基頻均值(F0 mean)、基頻範圍(F0 range)以及基頻斜率(F0 slope)?結果發現,客語「兒向言語」的語音聲學特徵有:聲調提升,聲調音域變寬,聲調升降急遽、聲調曲線明顯等效果。至於「入聲」的變化,因「陰入」與「去聲」同屬「高平」調,在「成人對話」裏,其聲學描繪體現為二條幾乎重疊、帶有微降走勢的基頻曲線;然而「兒向言語」的「陰入」曲線卻分布在較高頻的區域,與「去聲」之間有著明顯的聲學間隔。我們認為,客語「兒向言語」高平調的舒入對比,在基頻相關參數上的變異,肇因於入聲音節結構中的「塞音尾」。在世界眾多的語言裏,「塞音尾」不僅和「喉塞音」(glottal stop)的出現有所關聯,且常為後者所取代(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喉塞音」的發聲特徵是:聲門突然地緊縮(Kingston, 2005; Tang, 2008)。由於聲帶緊張度增強,而產生高調作為「喉塞音」的伴隨現象(Ohala, 1973; Zhu, 2004)。其次,本文試著從超語言(paralinguistic)及語言的角度,去詮釋客語「兒向言語」所做的聲學改變。「維持注意力」及「促進情感溝通」是其主要的超語言功能。語言功能方面,除了感知(perceptual)上,聲調訊號的突顯(salient)之外,「兒向言語」聲調空間(tone space)的擴張,使得整體音位(phoneme)格局間的聲學距離拉大,進一步暗示「兒向言語」可能是一種清晰言語(clear speech),讓嬰兒更容易區分不同的聲調。最後,本研究聲調高度發音的結果,和文獻上聲調習得的年齡相呼應;同時意味著,MIPhI Model在超音段層次上的假設,需考量到印歐語言之外的聲調語言來予以調整。
-
游客观光意象与地方依附感关系之探讨 -以高雄县美浓镇为例
-
作者:陈慧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观光意象 地方依附感 客家文化观光
-
描述:文化藝術節的舉辦與包裝,經由媒體的傳達,帶動客家文化觀光的熱潮。觀光地點意象的塑造,從入口意象至統一的街道招牌,企圖導引了人們對於陌生地點的認識,藉由意象加深地方熟悉感與識別的印象。Baloglu與Brinberg(1997)認為整體觀光意象由認知意象與情感意象所組成,而這種認知與情感的過程可以用來評估整體意象。這是個人與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一種內在心理知覺的評估歷程。人與環境或景觀的關聯,隨著升學、工作或旅遊不斷的與地方產生互動,進而產生對地方的依附(Relph, 1976)。地方依附感源於個人與環境產生特殊的情感與記憶的經驗,並與地方的物理條件和環境,產生情感和評估的知覺反應 (Stokols & Shumaker, 1981; Williams, Patterson, Roggenbuck & Watson, 1992)。藉由Baloglu 和 McCleary(1999)所建立之觀光意象(Tourism image)模型,本研究嘗試以遊客知覺面為出發點,探討其與地方依附感(Place attachment)內部結構之關聯性,並以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進行假設模型驗証。本研究以高雄縣美濃鎮的客家文化觀光為調查地點,於九十五年一月至二月間進行問卷施測。資料經廢卷與偏離值篩檢之後,有效問卷為551份。研究結果顯示,假設一成立:即「觀光意象由認知意象與情感意象所組成」;美濃觀光意象之認知意象以「農村懷舊生活體驗」,情感意象以「放鬆舒適」為影響最大的構面;整體觀光意象二階CFA以「認知意象」為影響最大的構面。假設二成立:即「地方依附感的五個潛在構面同時存在且呈現正向關係」;地方依附感之構面與Hammitt 與 Stewart(1996)所提理論相符合,其面向分別為地方熟悉感(PF)、地方歸屬感(PB)、地方認同感(PI)、地方依賴感(PD)與地方根深蒂固感(PR),且五個面向對整體地方依附感形成呈現正向且直接的關係;整體地方依附感二階CFA以「地方認同感」為影響最大的面向。假設三成立:即「整體觀光意象與整體地方依附感兩者呈現顯著正向且直接的關係」。假設四成立:「認知意象與情感意象會正向的影響地方依附感構面的表現程度」;情感意象對地方認同感呈現直接且正向的關係,認知意象會透過情感意象與對地方認同與地方歸屬感產生最大影響力。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地方觀光行銷應以美濃特有的農村懷舊的氣氛為核心價值,並配合意象結構,提升遊客之地方認知,進而建立對地方依附之情感,以確保遊客需求行為與觀光資源間的正向使用關係。
-
加籍“新客家”写书赞惠州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柳琳娜(左)同她的新书粉丝合影。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朱颖
人物档案
柳琳娜(ReginaM.Stocks),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作家、业务顾问,2002年来到惠州至今。
幸福语录:我爱惠州,并愿意一直在这里居住。我到过中国的许多城市,尽管它们都非常漂亮、繁华,
-
原生态客家山歌手全家总动员300多人踊跃参加《非常6+1》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月30日,由《东江时报》和中央电视台《非常6+1》栏目主办、隆泰金都酒店协办的《非常6+1》惠州选秀活
-
论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会因素
-
作者:苏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变体 方言 客家方言 社会因素
-
描述:足球评论英语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一般意义上的“变体”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语言、方言和语体。依据Hudson的说法,这种定义也使我们能“将某些多语言者或社区的所有语言当作一种单一的变体,因为所有的相关语言项都有一种近似的社会分布。”因此,一种变体可能比某一语言范围更大,也可能比某一语言的范围要小。
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方言在语言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区分“语言”和“方言”的途径有两种:其一是规模上的差异;其二是声望上的差异。规模上的差异在于“语言”的概念范围要比“方言”的概念范围大得多。也就是说,“语言”所包含的语言项要远多于“方言”所包含的语言项。声望上的差异在于,某种“语言”通常被用在正式和官方的文献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标准语”。标准语是社会直接和刻意干预的结果,这种干预被称作“标准化”,在某种语言被“标准化”之前,它也仅被看作是方言的一种。一种典型的标准语一般会经过四个过程:选择、编撰整理、功能细化和认同。(Haugen 1966)
标准语是规定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方言是标准语的地域分支或地方变体,是某个社会内某一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标准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是各方言所环绕的中心。它不仅对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方言的发展。
中国是一个方言非常复杂的国家。大体说,现代汉语有七大方言,它们是: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在这七种方言当中,客家方言尤其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客家方言是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客家是汉民族中的一个独特群体,客家方言是这个群体的最重要特征,也是我们研究客家的历史文化的最重要的依据。客家方言又称客方言、客话、或客家话。从分布上看,主要在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福建,广东,江西,湖南,台湾和四川等6个省,海外有马来西亚,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等地。
客家方言是一种在古汉语基础上在民族迁移中形成的一种汉语方言。
客家先民原为中原汉人,东晋以前,客家先民聚居在中原一带。由于历史
上的战乱、饥荒,很早就开始从中原往长江以南迁徙。他们越过黄河、长
江,逐渐向南迁移,最终定居于中国南部。由于定居于相当偏远的地区,
不易受当地语言文化的影响,客家先民仍然保存并固守其传统的语言与文
化。
作为中国最早的方言之一,客家方言最典型的特色在于:无论在语音,
词汇还是语法方面,客家话都保存了大量的古汉语特点。
早期的客家方言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源考释方面。二十世纪上半叶,一
些学者对对客家方言的发音方面进行了研究。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客家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得到了系统的研究。
但是很显然的是,虽然从词源、音位和形态方面对客家方言有了大量
深入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集中在方言本身的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
对客家方言所做的研究工作相对很少。在客家方言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中,诸多的社会因素,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心理、习俗和建筑等
各方面对客家方言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客家方言的社会语言
学研究还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了解客方言有助于了解古今汉语的历史面貌和演变过程,也可以使我
们更进一步地了解现代汉语的构成及其特点,这对于文献学、考古学、民
俗学、民族史、文化史的研究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客家方言中所反映出
来的晚唐五代至两宋期间的语音和语法特点使得该方言成为研究中国古
代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参照。
本文以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诸多社会因素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形
成客家方言特色的内在和外在因素,为其他方言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
思路,这对于深入了解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深层次社会内容具有特别重要的
意义,同时也为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
倡导行善积德弘扬客家精神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每周话题】
●本报记者李少凤朱庆强实习记者王雅通讯员王裕发
客家人向来倡导“行善积德”。最近,梅州网网友“雁洋-卡莱”在论坛发出帖子后,本栏于8月24日刊登了《可怜受伤流浪女,谁来帮她?》一文。经陆续报道后,这名疑患有精神病的流浪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热心读者、网友纷纷伸出援
-
将军故里秋长客家文化奇葩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秋长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促进本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东江时报》记者方炳徐 摄
■《东江时报》记者侯县军严艺超 龙生财
12月22日,“惠州边界行”采访小组进入秋长时,大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那份辽阔和诗意,形容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