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梅州日报>  倡导行善积德弘扬客家精神

倡导行善积德弘扬客家精神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4版:民生·报网互动

【入库时间】20121205

【全文挂接】

【全文】

【每周话题】

●本报记者李少凤朱庆强实习记者王雅通讯员王裕发

客家人向来倡导“行善积德”。最近,梅州网网友“雁洋-卡莱”在论坛发出帖子后,本栏于8月24日刊登了《可怜受伤流浪女,谁来帮她?》一文。经陆续报道后,这名疑患有精神病的流浪女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相关部门、热心读者、网友纷纷伸出援手对她进行帮助,让她得到了及时的医治。但在本报报道之前,她为什么没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帮助?而遇到更多这样的人时,您发自内心的指令,是“帮一把”还是“看一眼”、“议一声”?

每天付出一点,爱像阳光温暖你我

yy旅人:每个人都可以伸出“爱”的手去帮别人一把,大多数人不是不愿意帮,而是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而犹豫。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别人一把。这不仅对受助者是一种温暖,还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

shilihehua:平时见到这样的,我往往只是“议一声”。但一旦了解到有组织相关的志愿活动后,也会乐意参与其中热心“帮一把”。

寒秋雅月:在社会上,大家都紧抱“个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观念,面对需要帮助的人不肯伸出援手,甚至连“看一看”与“议一议”的勇气都没有。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如果你怕惹上麻烦,那及时地拨打110或120也是一个善举。

爱尔365:再小的力量也是一份努力,不在于一个人做很多,只要人人做一点,你的爱就像一盏明灯,黑暗里照亮前方的路;爱是每天多付出一点点,它就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你我。

福缘:拒绝冷漠,传递温暖,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或许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互帮互助的氛围却可以感染每一个人。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只要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我都会伸出援手帮一把!

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

“我不是不想帮,只是帮怕了。担心自己一番好心,到头来却只是一场空。”市民黄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道,这个精神病流浪女的故事,他早有耳闻,不过,一直以来,他选择的是“袖手旁观”,只是在心里对她表示同情。也曾想过要帮她,但最终并没有付诸实践。黄先生表示,以前他也常常热情助人,但由于近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他不得不变得慎重,担心自己的好心换来不被理解的麻烦。不过黄先生看到本报报道后,知道流浪女得到了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忙,他觉得很欣慰。

正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读书的小何听说此事后,认为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媒体的作用举足轻重。“很多事情,并不是说我们不想去做,而是因为我们压根儿就不知道事情的发生。”小何告诉记者,她平时经常参加学校和社会上一些献爱心的活动。因为在她看来,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个人的力量在这个社会上都是单薄的,许多时候就需要别人“帮一把”。但有时候,身边的人给予的帮助只是杯水车薪,这时,公众媒体提供了一个让讯息快速传播的平台,便于更多的社会人士都参与到援助中来,能更有效地促成好事。

救助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我们去看望她,躺在医院病床上的她,竟然对我们报以温柔的笑,这与之前脾气暴躁的她简直判若两人。我真的感到很欣慰!”本报民生组记者严海苑对这个患有精神病的流浪女进行了全程的跟踪和报道。严海苑动情地说道,虽然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经过全社会的共同救助,却能汇聚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让流浪女对未来的生活重新有了希望。

而同样负责民生新闻的记者练海林也一直负责此类“求助类新闻”的报道,他感慨地说,虽然求助的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各有各的不同,但求助的原因大体是相似的:或是突发事故(例如交通事故)等“天灾”,或是重病(例如尿毒症、白血病、残疾)、精神病等“人祸”,那都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困难和艰辛。多年的经验告诉他,通过媒体的报道,能够协调职能分散的一些部门联合起来,共同为这些困难家庭或人群解决燃眉之急。同时,他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在体制上畅通救助的方式和渠道,并丰富救助资金的来源,让每一个求助的家庭都能得到积极的救助。

让行善积德常态化

对于媒体对流浪女等特殊群体的报道,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并得到积极的救助,嘉应学院社会科学教学部哲理博士陈红心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像这些流浪女等需要帮助的人群的困难,没有渠道让更多有爱心的人所知道,他们想帮也帮不了。而正是通过媒体这座“桥梁”,才让那些乐于助人的人们有了奉献自己爱心的机会,同时也让需要帮助的人群得到了及时的援助。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特殊的群体,陈红心博士建议,一是媒体要拓宽自己信息收集、发布和传播的渠道,更多地关注社会上像流浪女这些特殊的弱势群体,及时地给予援助;二是要加强全社会的道德教育,倡导“行善积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弘扬“尊道厚徳”的客家精神,并让这种帮助成为一种常态;三是政府部门应该更多地关注这部分人群,建立和完善好救助的长效机制,共创和谐幸福社会。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