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1)
按年份分组
2010(1)
按来源分组
其它(1)
相关搜索词
客语儿向言语的字调声学研究
作者:张国志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hecked  tone  glottal  stop  tone  space  clear  speech  tone  Infant  Directed  Speech  入声  喉塞音  声调空间  清晰言语  声调  儿向言语 
描述:」的聲調分析卻是亟待耕耘的。文獻上針對國語(Liu, Kuhl & Tsao, 2007)和粵語(Xu, 2008)「兒向言語」的聲調聲學研究,發現「兒向言語」整體聲調往上提升,並伴隨聲調的高度發音(hyperarticulation)。值得一提的是,以上研究均未觸及漢語方言中重要的聲調特點,即「入聲」(checked tone)所可能產生的變化。此外,MIPhI Model (Sundberg, 1988)指出,「兒向言語」超音段層次的高度發音,會在嬰孩12個月之後呈現減緩的趨勢。因此,本研究不但是客語「兒向言語」的先聲,更能填補以往「兒向言語」研究在「入聲」方面的不足,並檢視MIPhI Model在聲調語言的適用性。根據張月琴(1995)的聲學研究,四縣客語有六個聲調,分別是陰平(高升)、陽平(低降)、上聲(高降)、去聲(高平)、陰入(高降)及陽入(高平)。配合[i]、[a]、[u]三個元音,本研究共設計了18個雙音節詞,目標字均置於前字,以避免變調產生。藉由Praat語音軟體,本文將16位客家母親的「兒向言語」(嬰兒6~30個月)及「成人對話」予以分析,試著去檢視媽媽對嬰兒說話時,會如何改變聲調的聲學參數-基頻曲線(F0 contour)、基頻均值(F0 mean)、基頻範圍(F0 range)以及基頻斜率(F0 slope)?結果發現,客語「兒向言語」的語音聲學特徵有:聲調提升,聲調音域變寬,聲調升降急遽、聲調曲線明顯等效果。至於「入聲」的變化,因「陰入」與「去聲」同屬「高平」調,在「成人對話」裏,其聲學描繪體現為二條幾乎重疊、帶有微降走勢的基頻曲線;然而「兒向言語」的「陰入」曲線卻分布在較高頻的區域,與「去聲」之間有著明顯的聲學間隔。我們認為,客語「兒向言語」高平調的舒入對比,在基頻相關參數上的變異,肇因於入聲音節結構中的「塞音尾」。在世界眾多的語言裏,「塞音尾」不僅和「喉塞音」(glottal stop)的出現有所關聯,且常為後者所取代(Ladefoged & Maddieson, 1996)。「喉塞音」的發聲特徵是:聲門突然地緊縮(Kingston, 2005; Tang, 2008)。由於聲帶緊張度增強,而產生高調作為「喉塞音」的伴隨現象(Ohala, 1973; Zhu, 2004)。其次,本文試著從超語言(paralinguistic)及語言的角度,去詮釋客語「兒向言語」所做的聲學改變。「維持注意力」及「促進情感溝通」是其主要的超語言功能。語言功能方面,除了感知(perceptual)上,聲調訊號的突顯(salient)之外,「兒向言語」聲調空間(tone space)的擴張,使得整體音位(phoneme)格局間的聲學距離拉大,進一步暗示「兒向言語」可能是一種清晰言語(clear speech),讓嬰兒更容易區分不同的聲調。最後,本研究聲調高度發音的結果,和文獻上聲調習得的年齡相呼應;同時意味著,MIPhI Model在超音段層次上的假設,需考量到印歐語言之外的聲調語言來予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