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民众日常使用语言与政党认同关联之研究
作者:林于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境遇论  语言  政党认同  语族活力理论 
描述:而語言的活力是否旺盛,則可利用語族活力理論理檢視之,其中包含了三個重要的因素:人口、地位以及制度的支持。 在台灣, 語言的使用主要可以分為國語、閩南語、客家語、國台語並用及國客語並用。由於國民黨政府來台,帶來了國語政策,欲藉由國語增加民眾對其認同以及政權正當性,因此日常使用語言為國語者的政黨認同會偏向泛藍。而閩南語被民進黨賦予政治意涵,其或許利用了較多數人使用的閩南語製造了「我群」的概念,吸引了日常使用語言為閩南語者的支持。日常使用語言為客家語者、國台語並用者在藍綠多元文化衝突下,其政黨認同傾向中立。最後,日常使用語言為國客語並用者由於國語的語族地位優於客家語,使國客語並用者有傾向泛藍的趨勢,且未來仍有繼續關注的價值。
闻音识乡情:奉化沿海地区语言风俗文化调查研究
作者:梁昕浩  来源:宁波:宁波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闻音识乡情:奉化沿海地区语言风俗文化调查研究
客家的由来及其对历史文化的贡献
作者:余柯  期号:第3期 来源:广州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客家话  广东  客家妇女  贡献  汉族  客家先民  语言  台湾  家务事 
描述: 一客家是汉族的一支由于客家人有特殊的语言风俗、习惯、衣饰及与任何地方都不门的屋邨形式,其妇女也几乎“与众不同”,——在清代之前,不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乃至华南广东,妇女缠足是普遍现象,唯独客家妇女不缠足,不限于干“女红”之类的家务事,而是干种田、搬
四保客家的语言与服饰
作者:陈华美  期号:第4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乡约  居住地  服饰  闽西  武夷山  开拓  余华  语言  乡村 
描述:四保位于武夷山南侧,隶属闽西,是纯客家人的居住地。历史上,长汀、宁化、连城、清流四县交界的结合部,长约70余华里的乡村统称四保。而今四保指清流的里田乡、长校乡、连城的四保乡约三万余人的一带村庄。人们一代又一代的在这儿繁衍生息,开拓出一片丰饶之地。
客家童谣的艺术特色
作者:刘玄恩  期号:第2期 来源:惠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童谣  语言  特色 
描述:育的崇高风尚,对发扬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多族群杂居区壮族与客家的互动:以贺州大盘村为个案:壮族与客
作者:袁丽红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客家  族群互动 
描述:语言以及风俗习惯,但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客家习俗的影响。
闽西客家民俗
作者:士心  期号:第5期 来源:福建史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俗  闽西  家族制度  吸收融合  生活习惯  风俗  唐宋  长汀 
描述: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后陆续从河南、安徽等地迁入的.主要分布在闽西的宁化、长汀、武平、上杭、永定、龙岩、连城以及三明、清流、平和、南靖、诏安等地。客家在家族制度、婚丧喜庆、生活习惯等方面都以中原汉人风俗为基础.吸收融合多处迁移地和闽西土著的习俗.形成独特的风俗
品味客家煮茶(散文)
作者:张若干  期号:第12期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湖南山区  东西南北  擂茶  汉代  风俗  美食  散文  品尝  器具 
描述:走过东西南北,品尝过不少佳肴,但最使我难以忘怀的美食, 还是湖南的客家煮茶。湖南山区的客家人,煮茶待客是从汉代沿袭下来的,现已成了客家风俗。他们煮茶时有几个专用器具不可或缺:牙钵,茶棍和姜刷。首先
六约新村旧改落成 1500桌大盆宴贺新居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南方论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客家  城市化建设  龙岗区  变迁  风俗  融合  新村  建筑面积  共聚 
描述:六个小山村地缘相邻、风俗相同,随着岁月变迁而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横岗的六约。17日,这里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上万名社区居民和各方来宾围桌共聚1500桌的客家大盘宴,共同见证目前龙岗最大的居民统建新村六约新村落成。
闽台风俗
作者:林嘉书  来源: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闽台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