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601)
学位论文(365)
期刊(265)
视频(57)
会议论文(19)
图书(6)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601)
学位论文 (365)
期刊 (265)
视频 (57)
会议论文 (19)
图书 (6)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57)
2014(506)
2011(129)
2010(148)
2008(46)
2006(34)
2005(20)
2004(17)
2002(4)
1992(1)
按来源分组
其它(427)
香港文汇报(128)
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13)
台湾学志(2)
東吳外語學報(2)
聯大學報(1)
中華皮膚科醫學雜誌(1)
國文天地(1)
高雄师大学报(1)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綜合類)(1)
食茶
作者:江道镕  期号:第3期 来源:东方食疗与保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茶文化  饮食  冲泡方法  药用价值 
描述:人们常说:无山不客,无客不山。客 家人常年生活在山区,种茶、做茶、食茶。开门七件事少不了茶。客家话吃、喝、吸统叫食。故曰:食茶。 客家人种茶,原不是专业,田园沟圳,山场荒崖,有有水皆有种植。茶地远离市尘,有云雾茶之说。好茶莫不与崖泉为邻。
梅州地区客家侨批业初探
作者:李小燕  期号:第6期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东梅州地区  客家  过番  华侨  侨批 
描述:旧时 ,梅州地区许多客家人或由于生活所迫 ,或由于政治原因 ,或由于客械斗下南洋谋生存求发展。他们在侨居地辛勤劳作 ,赚钱后通过水客、侨批局、私营商号、侨批馆与钱庄寄信寄钱回唐山老家。由此 ,在客家侨乡社会发展起了一个具有侨乡特色的行业———侨批业。侨批为客家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客家“围屋”与客家人的心理世界
作者:梁宇 杨青  期号:第4期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给客制度  “围屋”  生活方式  中国  心理特征  专题文化研究 
描述:赣闽以及粤东、粤北等地,被称为‘客家’,以别于当地原来的居民。”围居,是客家民系的重要特征之一。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围”已成为赣、闽、粤客家人对自己居住的大屋的通称。客家围在不同地区还有不同的俗称,江西称“围子’:福建称“
岑其与红土地的情缘
作者:万绍胜 邓高正  期号:第4期 来源:江西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土  江西  庐山  外省人  美术馆  赣州市  赣南  创作  客家文化  文化系统 
描述:江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引天下无数名人雅驻足流连。诗人画家岑其便是其中的一位高士。八年间走遍江西的青山绿水,吟诗徜徉于山水之间,泼墨寄情于山水之中。岑其,字西桥,号宜泉,浙江省慈溪市人。生于1968年,16岁离乡赴杭求学,为陆抑非大师入室弟子。慈溪市
瑞金粉干传奇
作者:温带生  期号:第6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金粉  传奇  自然环境  人文历史  饮食文化  共产党  衍生  食品 
描述:江西瑞金地处武夷西麓、位居赣江东源,境内祥光普照,紫气缭绕:山川清淑,脉膏腴,自古人称“兴龙之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客家先民在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一代共产党人在此革命创制、开基建政。特殊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孕育出特殊的物产食品、饮食文化。
收藏鉴赏
作者:谢映明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莲子  呈椭圆形  片纹  底径  造型  口径  品种  胎胚  唐代  釉质 
描述:唐·莲子罐高16厘米,口径9厘米,底径10.3厘米。平底,小圈唇口,整体呈椭圆形,胎胚上薄下厚,掂之坠手;结构规矩,廊线流畅;里外施满釉,釉面开片纹。由于久埋地下,片纹受沁而形成金丝状;琉璃釉质,如黄绿相间的翡翠,造型酷似莲实,故曰莲子罐。唐代瓷罐的品种多附耳系,无耳系者甚为稀少。
为“只卖属于自己的”叫好
作者:田无边  期号:第2期 来源:上海百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土楼  旅游纪念品  文化产品  旅游点   
描述:到福建楼游览,在惊讶客家楼的奇特造型之余,又对楼景点出售的旅游纪念品之“纯”颇为称道。在这里,没有各旅游点常见的比比皆是木雕、石刻、漆器、珍珠、风铃、泥塑……而是刚剐挖出还带着泥土芳香的芋、手工当场搓揉的茶叶、淳厚香溢的干菜、竹尖笋和带霜的柿饼等,它们均是楼当地的特产。即使是文化产品,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南靖·客家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国民族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  南靖  布局合理  建筑材料  利用  木材 
描述:福建楼产生于宋朝时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一直延续至今,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福建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土木、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兼顾、防御性强的特点、又极富有美感的
专承客家精神 促进文化交流
作者:肖长根  期号:第11期 来源:海峡通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精神  文化交流  客家先民  石壁  祖籍地  客家人  第一代  饥荒 
描述: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属公认的祖籍地。自西晋永嘉年间开始,为了躲避战乱饥荒,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大批中原先民先后辗转迁徙到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结合地。至唐宋间,石壁已汇聚了数以万计的南迁汉民,他们在这里开疆拓、生息繁衍,孕育了第一代客家人。此后,客家先民把石壁作为新的起点
做客
作者:练建安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使人想到亲密的、无拘无束的、自由活泼的娱乐,似乎还有些寻欢作乐风流快活的意味。这个字,总使一些人往风化方面想。“两男”可以理解为中间“一女”的安全屏障;“一女”也可以理解为被“两男”争夺的对象,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