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祖先崇拜的二元形态与客家社会
-
作者:周建新
期号:第3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祖先崇拜 二元形态 在地化
-
描述:祖先崇拜是客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客家传统社会的重要载体,是观察分析、深入理解客家文 化的在地化及其客家传统社会特质的关键点。本文以个案材料为基础,详细介绍客家祖先崇拜的二元形态与特 点,进而重点分析客家祖先崇拜再生形态与客家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客家传统社会特质。
-
社神崇拜中蕴含的民族交往与融合之规律探析:以广西客家社神崇
-
作者:刘道超
期号:第1期
来源:贺州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那文化 盘古文化 客家 民族交往 民族融合
-
描述:在广西客家聚居区中,有不少以那或盘古为名的社坛。这类社坛的存在与祭祀习俗,蕴含着我国民族交往与融合的重要规律——对他族、他族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理解和发自内心的真诚尊重。汉族将南方壮侗族群的盘古神话纳入自己的文化体系,对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作用甚大。
-
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及其意义
-
作者:温宪元
期号:第6期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河洛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 关系 意义
-
描述:史,既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又在河洛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长河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和发挥一定作用。研究和探讨客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以及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与发展所赋予的凝聚、主导和融合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潮汕方言与客家话的关系词
-
作者:严修鸿
期号:第2期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话 潮汕方言 闽南话 关系词 语言接触 语言学
-
描述:潮汕方言与客家话在地理上存在接触,在词汇上也有所共享。这些共有的词汇包括好几个层次,本文重点讨论仅见于两个方言之间的关系词。这些词语是客家话与潮汕话之间近千年接触渗透的结果,反映了区域的特征。对这类关系词的研究,可以增进对潮汕方言与福建闽南话之间的差异的理解。
-
河源地区传统村落建筑与社会变迁:以仙塘潘家围为例
-
作者:肖文评 王濯巾
期号:第4期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围龙屋 社会变迁 潘氏家族 古建筑 乡村社会 传统建筑 古村落 民居建筑 社会经济 文化遗产保护
-
描述:近年来由于区域社会史研究的重视,村落个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对于理解传统乡村社会变迁具要重要意义。乡村传统建筑的研究,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乡村传统建筑是乡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着乡村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
-
移动正义:客家政治文化结构中的核心价值
-
作者:彭兆荣
期号:第3期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动 华夏体系 新客运动 现代价值
-
描述:移动作为一种日常化、世俗化的行为与工具,是理解人们认知方式的关键要素。通过对"华夏体系"政治地理学概念及"新客运动"中族群认同关系的反思,结合移动作为社会属性的现代价值,指出移动性是客家文化历史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客家人身份认同的依据。
-
浅谈外语文化与客家文化教育的契合
-
作者:芦丹
期号:第22期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英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外语文化 客家文化 文化理解 跨文化交际
-
描述:外语的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跨文化交际的基石,然而为了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盛须首先提高他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进而能够理解和尊重外语文化,最后提高其处理文化差异的技能,避免交际时的文化错误.本文从客家文化为背景的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初探了外语文化与客家文化的契合.
-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新课改环境下乡土音乐课程资源的开
-
作者:蒋艳
期号:第1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程资源 乡土音乐 传统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 新课改 学校音乐教育 客家山歌 过学习 民间音乐
-
描述:《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提到:"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应是我们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观之一。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近现代
-
客家婚礼饮食行为的社会记忆与象征隐喻:以广西博白县大安村为例
-
作者:石奕龙 谢菲
期号:第4期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社会记忆 饮食行为 象征隐喻 客家 婚礼 地方文化
-
描述:作为社会记忆的一种传承方式,婚礼饮食行为呈现了程式性与规范性体化实践的身体记忆特征。它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象征符码的内在转换,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将“礼”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制度规定体化为群体对周遭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以建构自我文化的真实,传承并延续地方文化记忆。
-
论蒲风诗歌中的客家文化元素
-
作者:杨俏凡
期号:第7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蒲风诗歌 客家文化 客家精神
-
描述:蒲风的诗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不但内容上如实反映了客家农人的血泪心酸,语言、结构上也借鉴于客家山歌;同时,客家人民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精神在其诗歌中也有突出表现。蒲风诗歌可以说是生动的客家文化民俗风情史,是世人认识、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精神的珍贵文本。
上页
1
2
3
...
9
10
11
...
14
15
16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