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00)
期刊(160)
图书(5)
视频(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报纸 (500)
期刊 (160)
图书 (5)
视频 (4)
学位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5(4)
2014(238)
2013(103)
2012(87)
2011(70)
2010(51)
2009(40)
2008(38)
2007(26)
2006(13)
按来源分组
烹调知识(5)
客家研究辑刊(5)
消费(3)
旅游(2)
广东农业科学(2)
商业文化(1)
晚霞(上半月)(1)
医学文选(1)
大众商务(创业版)(1)
食品工业科技(1)
客家文化大观园游人如潮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一步一景的客天下客家小镇 刘奕宏曾仕谦钟兴明温巨巨 在梅城南部的圣人寨山下,一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年拔地而起,这就是通过政府支持、由梅州本地企业家以前瞻性眼光打造的客天下文化旅游产业园。 梅江区以客天下为龙头带动,连接泮坑旅游风景区,挖掘邻近福禄岃古民居群、继善堂、承德楼等客家民居的文化内涵,凭
归侨家国情怀 筑起晶莹丰碑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古民居祥辉楼全貌 祥辉楼过道走廊 祥辉楼主人、爱国侨领朱祥辉 【围龙故事】 朱紫球 导读:沿着s224线,来到丰顺县黄金镇遍沙村段,会看到一座鹤立群、别具风格的客家古民居——祥辉楼。在这座虽然留下残缺与遗憾的古民居身上,却闪耀着一连串深邃且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楼的主人是一位爱国爱乡的丰顺
山村蜕变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2011年9月6日,时任梅州市市长、现任市委书记朱泽君(右二)到客家相思谷调研。 (朱双玲 摄) 百丈瀑布(吴远松 摄) 仓山红叶醉游人。(冯锡权 摄) 游客在景区体验磨豆腐民俗活动。 (上举镇提供) 酷热夏季,高温难耐。走进位于平远北部的上举客家相思谷风景区,少了几分喧闹,却多了几分
房梁·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
没有围墙的客家民俗博物馆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的牌匾。 记者何敏 摄 宁都桥梆灯记者何敏 摄 □廖海峰杨伟辉特约记者许万里 【这里,是早期客家摇篮,中原汉族先民从遥远的故园携文明成果与文化习俗在这里繁衍生息,强大的文化传承性、包容性,使得客家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这里,宛如一个没有围墙的客家民俗文
逐渐被淡忘的客家农机具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辘轴 蓑衣和笠麻 龙骨车 墙筛板和扬蹄 水碓 石磨 [农事] 提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元宵过后年味渐淡,客家地区勤劳的农人又要开始操心春耕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很常见的客家农家生产生活器械,
以“六堆”精神凝聚客家族群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六堆客家人拥有自己的运动会 六堆义民“忠义祠” 2010年10月9日至16日,梅州市农业交流考察团一行19人,应台湾有关方面邀请,赴台进行为期8天的交流考察活动。 魏宇文教授在体验客语自学 追溯客家先民的来台历史,最早大约可以推溯到明郑时期,据说他们最早
闽西客家茶俗趣谈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闽西客家人爱喝茶。一般又爱喝绿茶。“柴米油盐酱醋茶”,他们把“茶”列为不可一天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是家家户户必有的。闽西客家的传统观点,认为茶有四大功用:一是生津止渴,二是醒脑提神,三是交谊礼数,四是治病健身。 &nbs p; 对于客家人来说,喝茶主要是为了止渴提神;但在人际交往中,茶又确是一种很
围龙屋:品读客家传承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解构围龙屋 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在一般人眼里,构造复杂的围龙屋,一定与风水有关。围龙屋的整体布局是一个大圆型,在整体造型上,围龙屋就是一个太极图。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
游走美丽的红色客家古邑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文/羊城晚报记者 王敏 实习生 钟柳静 通讯员 刘俊峰 图/刘俊峰(另署名除外) 关于紫金,更多人记住的恐怕还是它的革命历史地位,这里留下的诸多革命印记都能引发人们对革命时代的记忆。而在当地推出“客家古邑·红色紫金”旅游主题后,人们更是不约而同来到苏区镇瞻仰革命遗址。 除了革命气息,这也是个藏匿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