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现代消费文化动力下族群饮食文化的重构:以台湾“客家菜”当代
作者:赖守诚  期号:第1期 来源:国家与社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族群饮食  客家菜  休闲消费 
描述:所潛隱帶有社會、政治與美學的特質,也因此獲得了空前的凸顯。本文將以台灣客家飲食在現狀消費文化脈絡中崛起與轉型的個案為例,說明族群飲食文化在高現代性的社會中如何展開重構。本研究主要運用內容分析與論述
族群通婚的身份认定与认同问题之研究-以花莲地区原客通婚为例
作者:谢若兰 彭尉榕  期号:第1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身份认定  族群认同  族群通婚  双族裔 
描述:認定辦,如改從母姓,並非每個原住民族所習慣的傳統,此舉除了等於落入中國式父權制度及思考邏輯外,也等於將族群歸屬與家族繼承混為一談。 因此,官方所制定的族群身份認定辦,應回到個體的族群認同以及姓氏對於族群的意義層次作思考,族群身份才不至於失去認定的意義。
「台湾歌曲」之「字调、词句调」(Words)与「曲调、歌调
作者:张清郎  期号:第13期 来源:音乐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與「歌唱」產生不可分割的精妙關係。因此在演唱時,除了應注意基本的「發聲」外,更應在語言的發音、文字的聲調、語韻的平仄、押韻等基礎發聲中之「咬字」詳加研究;更審慎於「字、詞句調」與「歌調」的音韻關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客家歌谣
作者:卢祥锋  期号:第9期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定  客家  歌谣 
描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定客家歌谣,一直盛传于永定民间,是一种及具永定民间特色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是再现永定客家人生产生活面貌的一种艺术表现手。它凝聚了永定客家人的艺术才智;是她们从生产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及具客家特色的民族音乐。它在永定区域极为普及,是一种地方特色浓厚的民间歌谣。
包装对低温贮藏盐水鸡产品货架期及优势污染菌群的影响
作者:王小情 余元善 刘忠义 王威利 吴继军 唐道邦  期号:第20期 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盐水鸡  包装  微生物 
描述:和酵母。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对各种包装中污染的优势好氧性茵落进行了分类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各种包装中的优势好氧性菌有 Pseudomonas sp.,Staphyloccocus
从赣南客家文化看村落体育的发展
作者:李伟 刘霞 张冬华  期号:第19期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文化  村落体育 
描述:农村体育是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体育的研究对于农村体育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赣南客家村落体育是在客家农村村落环境中广泛流传的客家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体育活动.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研究赣南客家村落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特征和开发策略,为进一步发展赣南客家村落体育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客家話“打”字語化初探
作者:邱湘雲  期号:第16期 来源:國文學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話  語法化  方言   
描述:化爲動作標記或虛化爲詞綴,並由詞綴與詞根融合而鑄成新詞,帶「打-」詞語的各類用法顯現語化的完整過程,所形成的相關詞語也豐富了漢語的詞彙語料庫。 本文擬從歷史語言學、語義學及語等平面來探討客家
说故事与民主讨论-一个公民社会内部族群对话论坛的分析
作者:范云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民主季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说故事  民主  族群  叙事  审议民主 
描述:。最後,說故事的對話基調較有可能表達感激,故可能促進相互的尊重與信任。整體而言,說故事雖然無觸發更多的爭辯、質疑等回應,但在降低弱勢參與門檻、認同表達、信任建立等民主溝通的障礙上,相當有貢獻。
台湾不同族群薪资差异的世代变迁
作者:徐美 陈明郎  期号:第1期 来源:台湾经济预测与政策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薪资差异  移民  本地人  Oaxaca分解分析 
描述:度有正向顯著的關係。本地人在公部門工作或是使用國語有顯著的薪資溢酬。其次,大陸移民與本地人之薪資差異顯著爲正但是幅度不大,造成薪資差異的主要來源是可解釋的部份(生產力的差異),無解釋的部份(歧視
台灣客家學初探
作者:劉煥雲  期号:第2期 来源:漢學論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家人  客家文化  客家學 
描述:政府重視台灣多元文化之現況,落實憲尊重多元文化的政策,於行政院成立『客家事務委員會』,專責推動客家相關事務。台灣的客家學日漸受到重視,成為愛好客家文化人士所關注之顯學。本文即對台灣客家人、客家文化發展史及台灣客家學之發展,做一現象學之分析,並指出台灣客家學未來發展之方向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