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台湾地区族群语言平等的法制叙述
作者:祝捷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族群语言  语言平等  语言法制  台湾问题 
描述:运输领域进行工具性语言立法,并在《原住民基本法》、《客家基本法》等单一族群立法中载入语言条款的方式进行弥补。
广西象州县壮族语言使用状况与民族心理分析
作者:李文波 刘静  期号:第4期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壮族  语言  使用特点  心理分析 
描述:广西象州县以壮族为主 ,区域通用语言为壮话和桂柳话以及客家粤北话 (又称麻界话 )。文章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结果 ,总结出象州壮族在语言使用上具有以下民族心理 :(一 )开放性 ;(二 )自觉的本民族语言传承意识 ;(三 )具有本民族的“语言情感” ;(四 )在双语使用中具有语言自卑心理。
台湾客家文化与语言教学分析
作者:罗纶新  期号:第2期 来源:闽台文化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语言  教学 
描述:客家文化却面临重大的考验。尤其遭遇空前未有之客家话大量又快速流失的问题,及文化即将灭绝的困境。台湾为了使各族群的语言文化得以保存。并且推动族群互相尊重、并存共荣的政策,乃在中小学推动乡土语言课程及
坑梓新村、卢屋客民语言状况考析--一种有趣的文化认同
作者:刘丽川  期号:第2期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客家  异质文化  文化认同 
描述:异质文化相遇必将碰撞、交融, 结果是弱势文化向强势文化靠拢、认同,由此带来相关文化的重新整合。本文从深圳坑梓新村、卢屋客民的语言状况出发,分析黄、卢等姓在坑梓这一特定社区内的文化认同现象, 并对这种现象作出进一步的思考。
台湾地区客家运动的法制叙述:以“客家基本法”(草案)为例
作者:祝捷  期号:第3期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客语  台湾地区  “客家基本法” 
描述:语言、族群平等和政治参与上的诉求,在法制层面都有所反映。2009年10月通过的客家基本法(草案),对客家运动的诉求作出了比较全面的回应。
试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角度探索客家“门榜”与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者:朱璐璐 周黎  期号:第1期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门榜文化  客家文化  相互关系 
描述:语言,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既是传统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是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从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化中,人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她厚重的历史渊源,可以说语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本文以客家特有的语言文化-"门榜"文化,作为出发点,通过对"门榜"的解读来分析客家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沉淀。
广西客家宗法制度初探
作者:陈晓红  期号:第4期 来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广西客家  宗法制度  祠堂  族规  宗族共财制  宗族凝聚力  客家妇女 
描述:本文从宗法角度研究客家人的历史和社会,论述了广西客家宗法制度存在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民众日常使用语言与政党认同关联之研究
作者:林于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社会化  境遇论  语言  政党认同  语族活力理论 
描述:而語言的活力是否旺盛,則可利用語族活力理論理檢視之,其中包含了三個重要的因素:人口、地位以及制度的支持。 在台灣, 語言的使用主要可以分為國語、閩南語、客家語、國台語並用及國客語並用。由於國民黨政府來台,帶來了國語政策,欲藉由國語增加民眾對其認同以及政權正當性,因此日常使用語言為國語者的政黨認同會偏向泛藍。而閩南語被民進黨賦予政治意涵,其或許利用了較多數人使用的閩南語製造了「我群」的概念,吸引了日常使用語言為閩南語者的支持。日常使用語言為客家語者、國台語並用者在藍綠多元文化衝突下,其政黨認同傾向中立。最後,日常使用語言為國客語並用者由於國語的語族地位優於客家語,使國客語並用者有傾向泛藍的趨勢,且未來仍有繼續關注的價值。
闽西客家祖地法制历史初探
作者:张开源  期号:第3期 来源:闽西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客家  法制历史  初探 
描述:流通的合法化,是当时法制建设的一大成果。《税法》的实施,增加官府收入和整治航运设施的投入。峰市的崛起,从“强盗”窝一跃而成“金银窝”,被称为闽西客家祖地的“小香港”,亦是当年法制发展的缩影。
台湾客家俗谚语在国小乡土语言教学之研究
作者:李雪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俗谚语  乡土  本土  语言  中心德目  七大议题 
描述: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先確認目前的研究成果及實務教學的不足,做為研究本論文的依據;第三章以文獻分析、問卷諮詢、訪談法了解台灣客家俗諺語在國小本土語言教學之實際情形;第四章探討客家俗諺語教材在教學上的呈現,分析各年級使用版本和課程綱要、台灣客家俗諺語教材在中心德目和七大議題的運用;第五章分析台灣客家俗諺語在教學現況與策略;第六章總結全文。本研究以各校使用最多的翰林、康軒二個版本為研究對象,這兩種版本以人生哲理的客家俗諺語為最多;另外,也以學校的中心德目和七大議題為討論範圍,希望學生在學習生活習慣的同時,也能使台灣客家俗諺語深植學生心中,俾落實於日常生活裡。在學校常用或常聽的俗諺語以勸善勵志居多,客語支援教師教學現場最提倡親情倫理,教師可運用優良的客家俗諺語教學策略(利用朗誦、背誦、漫畫、圖片、故事、遊戲、話劇等方法),讓學生學習客家俗諺語,適時印證現實生活經驗,並善用媒體、教具來輔助教學,為客家俗諺語編入好聽的歌曲,實施「小老師」制度協助教師輔導同儕等。客家俗諺語是文化的瑰寶、語言的明珠,妥善的融入語文教材、或其他領域教學,可讓學生更多元的學習客家俗諺語,並使客家俗諺能綿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