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10100)
报纸(6255)
图书(1414)
学位论文(1231)
视频(386)
会议论文(341)
图片(44)
按栏目分组
期刊 (10100)
报纸 (6255)
图书 (1414)
学位论文 (1231)
视频 (386)
会议论文 (341)
图片 (44)
按年份分组
2015(398)
2014(12024)
2013(1274)
2012(1310)
2010(1109)
2008(566)
2007(355)
2006(181)
2005(81)
2004(126)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35)
香港文汇报(225)
澳门日报(121)
客家(113)
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6)
語文學報(3)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2)
資訊社會研究(2)
东华汉学(1)
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1)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
作者:吳詩怡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博物館  客家文物館  客家記憶  記憶框架  記憶點 
描述:館的狀況,先普查各地的客家文物館,然後從中挑出台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與高雄縣美濃客家文物館進行個案分析。研究發現歸納為以下幾點:首先,展示內容以書寫論述為依據,其提供框架與點,但是同時會受到經營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與認同的影響
作者:王雯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族群邊界  閩客通婚  文化實作  文化再生產  族群記憶與認同 
描述:婚前與婚後族群的比較,尤其是婚後情境改變對受訪對象族群認同與的影響。本研究在理論觀點部分,分別從族群認同理論、集體理論作為基礎,並且檢閱族群通婚與客家族群認同的研究文獻。在經驗研究方面,則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作者:劉憶萱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景  地方產業  大湖草莓  集體記憶 
描述:大湖當地的客家族群花費近一甲子的時間所經營、用心打造出專屬於該地的「草莓文化」,也成為客家文化的另一種象徵意義。透過在地的客家族群之生活實踐,草莓確實地鑲嵌至在地生活當中,經過時間的沉澱和醞釀,逐漸形成「大湖客」的集體,以及成為新興的客家族群產業。
家族與族群邊界:以台灣彭姓祭祖儀式為例
作者:廖經庭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族記憶  祭祖  儀式  族群邊界 
描述:那些社會與歷史背景造成北埔鄉彭家祠的祭祖儀式分為三層次(全台性祭祖、嘗會祭祖、開台祖祭祖)?再者,這些祭祖儀式所蘊含的功能及族人之間的點的關係又為何?最後,本研究嘗試從北埔彭家祠的祭祖儀式
客家传统豆鼓产业的发展与未来:以屏东县内埔乡为例
作者:钟来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豆鼓  客家  传统产业  集体记忆  特色商品 
描述:,在彰顯客家文化與族群性格中可成為一項重要的印。 早年製作豆豉是勤勞客家婦女必備的生活技能,在每年冬季大豆收割後,忙著製作豆豉,因此六堆鄉間到處可見曬豆豉的場景,豆豉足以代表客家的飲食文化特色
跨越记忆•散播的种子:台东客家文化图像创作研究
作者:黄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东  客家文化  视觉设计 
描述:已不復見,應妥善保存歷史的。三、臺東客家文化即是稻米文化。四、故鄉的是一種符號,連結的是某種深刻潛藏在意識裡的一種銘。 在研究創作後體認到保存東部客家文化的重要性,並且應珍惜尊重臺灣這片土地賦予我們的文化多元性。
屏东六堆地区的稻米文化
作者:刘秀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稻米文化  客家  集体记忆 
描述:,利用集體的理論來彙整六堆客家人對稻米的共同。 第一章說明研究背景與研究目的,主要是提出研究者在屏東六堆地區的稻米文化中,所發現稻米和米食在客家社會象徵問題中之探討。第二章則對稻作的起源
《办桌》之创作论述
作者:陈欣纬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物  仪式  语言  客家  後殖民 
描述:了童年裡祖母辦桌的熱鬧場景,實地在新竹芎林拍攝,以現代的觀點、客家鄉村與年長女性為背景,結合生活中食物與儀式所具有的重複性、日常性,關注文化在地方的存在狀態,藉著死亡事件所觸發的情感追,透視人生
河坝个歌-利玉芳诗作之客家书写研究
作者:陈丽珠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利玉芳  客家意识  本土认同  女性形象 
描述:為隱微、激昂和清明三個階段,呈現流動之風格。
1986年出版第一本詩集《活的滋味》,在威權統治下,其客家意識萌發,將原鄉書寫及對母語的憑弔,藉由同為「他者」的女性經驗書寫,悄悄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