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973)
期刊(589)
学位论文(161)
视频(55)
图书(33)
会议论文(1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973)
期刊 (589)
学位论文 (161)
视频 (55)
图书 (33)
会议论文 (17)
按年份分组
2015(56)
2014(811)
2013(387)
2011(417)
2009(155)
2008(158)
2007(69)
2004(10)
1997(1)
1995(1)
按来源分组
其它(230)
客家研究辑刊(50)
台声(9)
韶关学院学报(6)
民俗研究(6)
客家(5)
大众文艺(3)
上海:百家出版社(1)
音乐时空(理论版)(1)
艺术教育(1)
宗教与天灾:苗栗卓兰白布帆聚落祭祀活动的探讨
作者:谢富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祭祀圈  平安戏  宗教与天灾  天神良福  水福  普渡 
描述:章為聚落內的祭祀活動,呈現居民藉由祈求自然神靈的庇佑,以滿足生活上的需求,為人求於神的關係,包括天神良福、水福、伯公祠及堤防上的普渡。因封閉的地理位置,這些祭祀活動建構了白布帆聚落獨立的祭祀系統。第四章為跨聚落的祭祀活動,透不同神明信仰,將不同聚落人群作社會的聯結,以神靈連繫人群間的互動關係。導因於行政區調整及對外交通環境改善,白布帆聚落參與村落性的內灣新春平安戲,及超村落性的峨崙廟中元普渡,納入以峨崙廟為中心的祭祀系統。另外參與烏寶宮媽祖遶境活動,擺脫了白布帆在跨聚落祭祀活動中的邊緣地位。第五章以應變式的祭祀活動為主,白布帆居民面對天災時,透過團體及個人的起福活動,祈求神靈庇佑,渡過危機,但最怕好兄弟危害,普渡的概念因而被強化,經由普渡活動,求得人與神、鬼之間的和諧。第六章為結論。 研究發現,白布帆聚落的祭祀活動有以下特點:客家聚落普遍的天神良福底層信仰,具有家鄉地緣認同的識別功能。水福祭祀活動導因於大安溪的水災,為本地區特有的祭祀活動。由於聚落天災不斷,普渡活動的概念被強化,因而特別重視對好兄弟的普渡。聚落對外關係反應在祭祀活動中付出與獲得的思維中,呈現終止、持續參加、新增參與的變動關係。起福活動為聚落居民面對天災時,化解危機的應變之道。整體言之,白布帆聚落的祭祀活動,表現居民祈求自然神靈庇佑,重視對好兄弟的普渡,維持聚落間不同程度的關係,並習得面對天災時的應變之道。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圈的歷史形成--以崙背、二崙兩鄉鎮為例
作者:許瑛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詔安客  開墾  宗教  宗族  社會語言 
描述:希望透過詔安客的聚落開發、社會語言使用、宗教信仰以及祖先崇拜等面向,利用文化圈的概念,來突顯雲林詔安客的獨特文化特色。雲林詔安客如何保有其客家話的使用、以及許多傳統的風俗習慣,筆者認為是因為聚落相當
晚清民国潮汕地区基督宗教女性研究
作者:蔡香玉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民国  潮汕地区  新教  天主教  女性 
描述:,天主教和新教传教会在东南亚的潮州人中间的传教活动,并通过返乡侨民将这两种宗教传入潮汕本土。接着初步探讨在1860年进入潮汕地区后,这四个外国传教会之间的关系,涉及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各传教
客家民俗体育的实证研究:以闽西连城罗坊乡“走古事”活动为例
作者:杨艳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罗坊乡  “走古事”活动  客家民俗体育  整理与保护  传承与发展 
描述:的对策和建议,以探索发展“走古事”活动及其他客家民俗体育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认为:1、客家族群存有丰富多彩的节庆、宗教、祭祀类民俗,其中蕴含大量的民俗体育活动。客家民俗体育与客家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是
宗教人类学视野下的圩镇客家春节祭祀
作者:张丽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社会  春节祭祀  地域色彩  民族特色 
描述:都保存得相对完整,体现了当地客家人信仰体系中的独特内涵,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 本文试图通过对广西圩镇客家的春节祭祀活动进行较为详细的梳理,研究该客家社会的民间信仰、仪式及其象征意义,分析
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以南康客家“鲤鱼灯”为个案
作者:张玉菊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赣南客家  民俗体育  调查研究  鲤鱼灯 
描述:表演来模仿鱼类的活动,展现人生百态。它把人们的美好向往寄托于这种表演艺术之中。其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鲤鱼灯”民俗体育活动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1)客家宗教信仰、风俗礼仪的综合体现、(2)客家人
民间的狂欢与社会控制——福建明溪县莘七娘信抑研究
作者:陈金平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莘七娘信仰  宗教仪式  宫庙管理  客家文化 
描述:三章通过对莘七娘信仰有关的仪式、活动的描述与分析,认为明溪莘七娘信仰中的各种宗教活动无不具有象征性与表演性,“祭神”活动在娱神的同时,又是一种人的自娱。第四章结合田野调查,阐述莘七娘信仰中所蕴含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与社会资本之关系-以新埔义民庙为例
作者:张添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RPS模式  社会资本  宗教型非营利组织  客家  义民庙 
描述:龐大社會資本,是本文主要研究動機。本文研究目的為探討新埔義民廟之:經營管理、社會資本內涵、對組織經營管理與社會資本累積之建議、與對宗教型非營利組織之啟示與建議。本文理論採用:修正CORPS模式為
国家、地方与宗教:客家青年世代的族群认同建构
作者:钟效京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认同  族群边界  族群性  世代差异 
描述:對「認同」(identity)進行更細緻的討論出發,探討在這個概念並運用在族群範疇的脈絡下,解釋台灣客家青年世代如何在這個身份建制化以及語言流失的矛盾情境中建立客家認同。筆者針對三個客家相關團體:客家鄉鎮中的客家後生會、都市中的義民廟祭祀組織,以及政府所開辦的客語班,並以隨機滾雪球方式所接觸的受訪者跟上面三者比較,進行深度訪談,分析不同社會脈絡下客家青年關於客家認同的自我敘事。研究結果發現,客家血緣是四個脈絡中受訪者共同界定客家身分的判準,但對於客家文化內涵的界定則隨脈絡不同而有相當不同的認知。客家鄉鎮後生會成員普遍將客家認同連結到地方認同,都市中義民廟祭祀圈受訪者則著重在信仰的靈驗以及對廟宇的認同感,客語班參予者則直接投射出客家身分建制化後的官方論述。隨機的受訪者則明顯分歧,許多人甚至將將客家視為不具特殊意義的身分。本研究指出,作為辨認族群身分的方法,儘管血緣卻仍是各個脈絡下認同建構的基礎。換言之,社會脈絡深刻地影響了認同的內涵,導致了迥然不同對族群身分的認知方式與實踐。我們指出,這個案例顯示出即使相似的族群性認知,也可能蘊含了具有不同特定的認知。這個結果對理解台灣族群現象具有重大的理論意涵。
晚清客籍外交官:他们的兴起与活动
作者:钟剑峰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晚清  客家  外交官  群体 
描述:系网中,这种网络的存在使他们得以以群体的方式而出现。本文试图从群体的角度对晚清客籍外交官群体兴起的原因与活动作一番综合考察,以期对此一群体的现有研究有所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