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2)
期刊(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2)
期刊 (7)
按年份分组
2014(13)
2013(5)
2012(3)
2011(5)
2010(1)
2007(2)
按来源分组
赣南日报(5)
三明日报(5)
深圳侨报(1)
闽西日报(1)
环球人文地理(1)
香港文汇报(1)
炎黄世界(1)
厦门文学(1)
民族文学(1)
福建乡土(1)
客家薯包子
作者:连允东 潘日明  期号:第1期 来源:福建乡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包子  客家人  大薯  闽西北  家乡  宁化  品尝  块茎  植物  食用 
描述:野生的小薯(山药)相区别,乡人称之为"大薯"。以其形状不同,或称"棍子薯"、"扫帚薯"等。大薯有红、白两种,红的红殷殷,白的白生生,煞是可爱。说起大薯的来历,还有一个故事呢,
客家人的故事
作者:胡海洋  期号:第11期 来源:民族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师傅  故事  娘子  名声  包子  自然  乡长  猪肉  本事 
描述:鸡爪般的手。还有那条左腿,瘸得颇有水平,走道时脚掌用力一点,身子猝然往右一倾,右脚跟上,身上又往左一歪,就这样一个周期又一个周期左歪右倾地前进着。就这副样子,人们送他
中国孀妇的日元存折
作者:吴尔芬  期号:第8期 来源:厦门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地区  母亲  人种  绣花鞋  招待所  脾气  日本人  包子  数额巨大  存折 
描述:二姑有一张数额巨大的日元存折在我们蹇畲县是个公开的秘密。终身独居的更年期女人相当令人厌烦,敢说敢做、敢做敢当,敢破口大骂也敢于赔礼道歉,这种脾气在人种退化的福建西部客家地区是不受欢迎的。这些都算不了什么,二姑跟我结下不解之冤是因为她的洁
客家活化石:客家民居小探
作者:肖复兴  期号:第5期 来源:炎黄世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居  活化石  建筑形式  实用功能  文化传统  中原文化  防御性  血缘性 
描述:除了明显的防御性,血缘性是土楼最大的特性。这样的建筑形式与布局,既有了当时为了防范他人以便自身生存的实用功能,又有了对于远离家乡对自己文化传统坚守的信仰,以及团结人心的泛宗教的仪式作用。外包装的巨大圆形,如同包子的皮,包裹着的内容还是传统的中原文化。
客家小吃香飄閩西美食節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在第三屆閩西中華美食節內,牛肉湯、金包銀、地瓜乾等閩西客家小吃展位前人頭攢動。味中味紅薯牛肉包子的人員邊忙邊介紹,他們已經賣出五十多籠包子,有兩位加國遊客接連兩天都來買。老字號生利牛肉丸的謝師傅正在演示傳統牛肉丸的製法,先用石杵將肉絲纖維敲打開,切塊後絞成絲狀,再以醬汁醃製後做成丸子。■本報海峽西岸
宁化15个客家小吃品种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近日,经中国烹饪协会专家评定,客家烧卖、米包子、黄粿、兜汤、客家味酱兔、蛋饺、勺子粉、伊府面、煎包、擂茶、裹包子、松丸子、驼子、大卷、煎丸等15个宁化客家小吃品种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今年1月,宁化县小吃办选送15个宁化客家小吃品种参加在莆田市举办的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这些小吃品种色、香、味、
四川洛带:中国内陆“最后的客家王国”
作者:余茂智  期号:第6期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内陆  客家人  四川  西南地区  聚居区  粒粒饱  岭南 
描述:,青瓦屋顶上开始慢慢升起袅袅的炊烟。当第一缕阳光悄悄地投在古镇最向阳的那面墙壁上时,庭院大门的开阖声,茶铺、包子抄手店铺板门的拆卸声便依次响起。 穿过老屋狭长的甬道来到街上。遇到熟人,大家都习惯性地用家
客家植物?
作者:周继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春回大地,万物生长,百花盛开。客家人总喜欢利用山区生长的一些树叶、花草、果实等,做出许多具有客家风味的食物来,如苎叶、白头翁、南瓜花、芋子等,这些米是客家人的保健食品,也是一种绿色食品。  &n bsp;苎叶是这些米中最常见的一种。在客家居住的山区生长着一种叫苎叶树的树木,青青的,绿绿的,树高
客家饮食谚语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霞 谚语,辞海说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的经验。如新中国成立前的赣州有几句饮食顺口溜:“西街一茗居,包子生了蛆,柜台霉断脚,清汤老鼠药
“十月朝,客家糍粑碌碌烧”
作者:暂无 来源:深圳侨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坑梓本地的客家人有句俗语:说的是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糍粑食用。以前,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毕,勤劳的客家人会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后,以糯米为皮,加进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做成应节食物——糍粑,以慰劳一家老少,庆贺丰收。 为迎接今年的“十月朝”,日前,由坑梓妇联主办、沙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