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972)
期刊(579)
学位论文(204)
会议论文(17)
视频(15)
图书(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72)
期刊 (579)
学位论文 (204)
会议论文 (17)
视频 (15)
图书 (8)
按年份分组
2015(15)
2014(696)
2013(175)
2012(222)
2011(226)
2008(98)
2007(49)
2006(28)
1996(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21)
客家研究辑刊(37)
嘉应学院学报(20)
客家文博(7)
民俗研究(2)
西江月(2)
四川戏剧(2)
环境杂志(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修辞学习(1)
传播学视野下江西客家民居建房仪式初探
作者:许飞进 吴丁丁 罗奇 杨大禹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其特点是经济文化越发达的地方,其信息衰减则越强。另外,从分析中也可看出,江西客家民居建房仪式与云南地区有一定的关联度,对云南民居建房仪式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有利于地方性特征的分析与辨别。
新竹地区还老愿仪式之研究
作者:谢赐龙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食斋仔  还愿  道士  生命礼仪  海陆  新竹地区觋公  师公  客家  还老愿  仪式专家  香花僧  和尚仔  先生 
描述:禱恭向玉皇大帝等諸神聖,叩許祈保平安良福,祈求身體健康,並代為消災而解厄,添福增壽。一旦所求應驗,大都會即刻選定良辰吉日,酬神還願,答謝神恩。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很有可能因為事遠年湮,不及答謝神恩,一旦個人辭世登仙後,生前所求即成「老愿」,那就需要請先生、覡公、道士等儀式專家在自家門前搭起瑤台,辦理酬還夙愿,答謝神恩的儀式,客家人俗稱為「還老愿」。本研究以新竹地區13鄉、鎮、市為參與觀察及訪談對象,依據在田野所蒐集的手抄文本及儀式的展演,分析各儀式專家的儀式內涵。本文認為還老愿儀式和凡吉內普的通過儀式主張相符,人從生到死歷經成年、婚嫁、老病、以及各種自然災變、人為禍福,一生之中遭遇各種緊張與危機,值此危機與緊張之時,便輒常舉行各種儀式,設法克服,企求安全渡過。因此,人們舉行與宗教信仰有關的各種儀式,安頓往生者,撫慰生者,而通過此一危機。儀式中,子女在儀式專家的協助下,在自宅搭起的上、中、下座小宇宙,使神、人、祖先與整個大宇宙產生交會,提供一個天人溝通與實踐的相互感應場域,讓主事者追求心靈層次的平靜。酬還老愿的儀式表面上看來,是因為擔心先人尚有夙願未還,可能在另外一個空間世界,受到責罰與痛苦,因而替自己的先人辦理酬還老愿。同時對子女而言,其內在深層意涵還包含替自己及家族消災解厄。因此,還老愿這種由子女代行之特點,不同於尋常通過儀式,不僅亡者得以圓滿,更解決了子女的心裡壓力。總之,對於新竹地區的客家人而言,還老愿儀式等同於個人的最後一個生命儀式,而儀式中所揭示的「酬還」觀念,實係本區客家人對於生命的終極心態(ethos);而這對漢人社會與文化研究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海峡客家烹饪美食大赛举行颁奖仪式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 董静 周千炜)昨晚,第七届海峡客家旅游欢乐节海峡客家烹饪美食大赛颁奖仪式在闽西宾馆举行。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陈扬标,龙岩市政府副市长张斯良出席颁奖仪式。福建省烹饪协会会长林小龙,中国烹饪协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童辉星,福建省烹饪协会副秘书长陈德美应邀出 席。 据悉,来自广东省韶关市,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念佛仪式及念佛会之研究
作者:赖怡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念佛仪式  宗教功能  内埔天后宫观音厅  念佛会 
描述:根理論作為分析方法,除了搜集文獻外,更以參與觀察及訪談法蒐集資料,藉此分析儀式及念佛會,並探討宗教信仰之功能。研究發現念佛會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包括固定日的念佛儀式,以及特殊日的拜願儀式、拜八十八佛儀式、道教拜斗儀式,各種儀式的目的、程序等各有其異同。念佛會成員參與儀式之原因包括心理與生理因素、個人興趣、旁人影響以及其他因素,以上可歸納成個人內在需求及外在環境兩種層面。另外,念佛儀式與念佛會之特色包括「中老年及中低社經地位女性為主要參與者」、「以客語念誦儀式為唯一共同活動之非正式團體」、「佛教與道教儀式並存」,以及「彈性化的修行方式」。最後,念佛儀式與念佛會所展現的宗教功能包括「摒除雜念及增強心理承受力」、「凝聚宗教社群」、「推動個體學習與成長」、「強化宗教信仰」以及「約束個體行為」。綜上所述,本文研究對象印證了宗教信仰與儀式的多種功能,也展現出它們對於個人、社會的正面影響,彰顯出宗教信仰在現今多元化的社會中的重要價值與貢獻。
台湾六堆客家地区三献礼仪式之研究
作者:廖圣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六堆  三献礼  丧礼  祭礼 
描述:些祭祀活動的進行大多有一定的禮儀形式,其中以三獻禮儀式的使用最為頻繁。因此,本研究以六堆客家地區的三獻禮儀式為主,研究內容共分五章:第一章在探討前人的研究成果與釐清研究範圍與限制等;第二章從經史籍中追溯並探討三獻禮的淵源與流變以及其對客家族群的意義,研究得知三獻禮源自周朝古禮中的「三獻」儀式,以初獻、亞獻、終獻等三次進獻為主軸,自漢代以來,一直作為國家祭典的主要儀式。「三獻禮」一詞最早見於《隋書》,書中記載後齊時已有「三獻禮」名稱的出現,降至明清,三獻禮的使用除作為官方祭祀禮制外,更深入民間,成為敬天崇祖、祭祀鬼神的主要儀式。第三章與第四章則分別從台灣六堆客家聚落中歲時、慶典與喪禮儀式等祭祀活動所使用的三獻禮儀式進行觀察研究,除了將儀式的進行加以記錄整理,並把現場空間佈置繪製成圖,使三獻禮儀式能做一完整呈現,章節末尾還試析其與古禮之差異性。第五章則是本研究的結論,研究結論發現:六堆客家地區所使用的三獻禮確實淵源於中原古禮,相似度高達七成以上,但因年代流傳久遠、行禮的禮生師傳背景等個人因素以及佛教、道教文化與閩南習俗等外在文化因素的影響,使得三獻禮的儀式產生歧異。然世代的交替與耆老的凋零,傳統的三獻文化正逐漸流失中,如何將此儀式文化保存與傳承下來,期盼未來能有更多熱心於客家事務與文化保存者參與推廣三獻文化,使三獻文化得以保存與流傳。
81岁老惠州杨维俭忆幼时端午 老客家忆端午 龙舟仪式好隆重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前年西湖龙舟赛。 本报记者方炳徐 摄 今年81岁的杨维俭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惠州人。说起过端午节,杨维俭马上就想起小时候观看赛龙舟的情景,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激动人心。 赛龙舟前先“抢青” 杨维俭说,以前惠州端午节的龙舟赛是在东江上举行,大概有30支队伍参加比赛,每只龙舟可以载近50人,船头放锣
客家民居在川西地域文化中的生存方式
作者:田凯 陈颖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同地域文化的过程
“世界客家播迁路”淮阳启动
作者:暂无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10月26日,“世界客家播迁路”启动仪式暨太昊陵圣土采集仪式在“羲皇故都”河南淮阳太昊陵隆重举行,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海外客家社团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1000余人参加。图为代表们参加太昊陵圣土采集仪式。  杨正华摄(新华社发) 
客家文化与钟理和作品研究
作者:官娇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文化  硬颈精神  漂泊意识 
描述:和的作品分析研究奠定一个理论基础。客家民系是汉民系的支系,经过五次大迁徙,从中原地区最终入住闽粤赣山区,因此,客家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但在迁徙过程中以及来到入住地后吸收了其它不同质态的文化,最终形成
从连城正一道看闽西道教的区域特征
作者:赖炜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闽西道教  连城正一道  区域特征 
描述:都有其师承龙虎山正一道的影子,连城至今流传的《三官经》、《玉皇经》、《消灾忏》、《玉皇忏》等与《道藏》收录的相应道经相似;仪式上既有“开师”、“谢师”等对张天师绝对尊崇的科仪,又有“三朝仪”等沿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