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
学位论文(3)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
学位论文 (3)
按年份分组
2014(6)
2009(1)
按来源分组
其它(3)
广东社会科学(1)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钟理和所辑客家山歌研究
作者:何翎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  山歌 
描述:入爬梳:(一)內容主題研究,(二)文化意涵探討,(三)藝術形式分析。在「內容主題研究」方面又分「男女情愛」、「民俗風情」及「抒情勸世」三個議題,加以釐析。在「文化意涵探討」一章,則分別從「踏實的客家族群性格」、「勤勞純樸的客家生活」、「真摯的愛情文化特質」、「客家女性的特殊形象」、「山川民情的素樸風格」五個類別,分別說明。在「藝術形式分析」部份又畫為「音韻之美」、「比興手法」以及「修辭技巧」三個小節加以論述。 論文的研究面對的是可以實際演唱的山歌文本,而非案頭文學,所以在語言語音的部分,需要還原客語的語音與唱腔,除了唱腔部分,本人不擅客家山歌的演唱,對音樂旋律無法掌握,但在客家語音方面以四縣腔客語為依據,輔以國際音標標示,希望能展現鍾理和所輯客家山歌鍾淋漓盡致的原汁與原味。在有關山歌內容方面,則深入關照並呈現線家風俗民情的多元文化面貌。
超越启蒙者与原乡人的新视野:钟理和《笠山农场》的人物形象研究
作者:尤俞评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笠山农场》  人物形象  农民 
描述:評論家都以主題探討──分析同姓婚姻的角度理解《笠山農場》。然而在同姓婚姻以外,這部小說更有價值的部分在於人物所彰顯的意義。因此我們打破以往用「主題」閱讀《笠山農場》的習慣,改以「人物形象分析」的方式,希冀重新解讀出小說的另一層意義。本文將小說人物作了劃分後,討論如下:第二章針對劉少興進行討論。劉少興兼具多重身份,透過小說中他處理事情的態度與準則以及與眾人們的交遊情況,得知劉少興並非一個用階級觀念壓制他人的人。同時,在不同身分上,劉少興處理事情的手腕與考量點就有所差異。細讀小說可以看到劉少興在實業家、地主、父親三個角色之間,面對問題的取捨。本章藉此翻轉以往論者對於劉少興既定的階級強權論調。第三章以饒新華作為討論範疇。饒新華在整部小說裡是最尊重自然的代表,當人們一再開發土地/山林的同時,饒新華對於土地卻持「愛護」立場。地主/民眾之於山林是掠奪關係;饒新華之於山林是平等關係,這是十分不一樣的。透過饒新華的形象分析,希望扭轉以往對饒新華的負面論述。第四章以致平及淑華為討論對象。淑華是傳統社會下,刻苦耐勞又勇於追求自己理想的女性。致平則是身兼頭家子與知識份子的角色,他在小說中個性不夠鮮明,但是思考歷程卻是作者強調的重心。致平內心有一個隱含敘事者,作者許多觀點都透過致平去思考及呈現。第五章以笠山的農民圖像作論述。整部小說中最値得彰顯的就是農民勞動的精神,這勞動圖像不僅是客家子弟認真的代表,同時也是整個台灣社會勞動的縮影。農民在生活、價值觀、生命的意義上,有些看似平凡無奇,但卻值得效法處。鍾理和透過這些勞動者樂天知命的形象,也鼓舞著同是為生活打拼的普羅大眾。
客家文化与钟理和作品研究
作者:官娇英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文化  硬颈精神  漂泊意识 
描述:的身份,用文学作媒介为读者呈现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让读者领略客家文化的独特面貌,而文学也以客家文化为底色,丰富了自身的内涵,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本文通过对钟理和作品与客家文化关系的研究,意欲彰显客家文化的独特面貌、深厚的内蕴,并把握钟理和作品的审美风格以及其创作因作者的理性自觉而呈现为对客家文化的超越提升,进而促进文学与文化的良性互动。 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论述客家文化的形成与品格,为钟理和的作品分析研究奠定一个理论基础。客家民系是汉民系的支系,经过五次大迁徙,从中原地区最终入住闽粤赣山区,因此,客家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但在迁徙过程中以及来到入住地后吸收了其它不同质态的文化,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博杂多元的客家文化。由此可见,客家文化的基本品格:适应性变异性品格。除此以外,客家文化也具有二元性品格,如既有封闭保守的一面也有开放进取的一面。对于客家文化的要素,历来各位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其基本观点一致即:浓厚的宗族观念、硬颈精神、和谐观、独特的客家女性意识。除论及客家文化的品格和要素,第一章还阐述钟理和的身份。这是第一章的三个方面内容。 第二章是本文论述的重点即钟理和作品思想意蕴中渗透着客家文化的元素及其对客家文化的超越。这一章从四个方面论述。第一节是风景的描写。由于客家人集中居住在闽粤赣山区,而山区的主要资源是土地、植物,所以钟理和的风景描写突出了对土地、树木及对绿色的偏爱。第二节是风俗的描绘,主要是招赘婚、结拜同年、客家山歌、同姓不婚、求雨丧葬等仪式,第三节是客家精神,主要是从家园情结、漂泊意识、硬颈精神、独特的客家女、和谐观等方面论述。以上既是对客家文化的具体事象进行介绍评论,也对客家文化的内在精神特质进行深入挖掘,印证文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即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文学的生命。而文学对文化还具有超越的功能。所以第四节是论述文学对文化的升华,主要有:强烈的宗族意识升华为民族意识、对文化惰性的批判、商业文明的萌芽。前面两者是钟理和作为知识分子对自己所属文化的自觉和特殊的时代背景所致,后者是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的必然。 第三章阐述文化观照下的美学风格。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简练质朴的语言两个方面论述。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主要表现在题材上选用下层人民的庸常小事、平淡人生,人物刻划上作家关注底层的弱势群体并按照生活原有的实际情况地刻划;在意象的选择上选用山区生活中与农耕劳作关系紧密的普通意象;结构上近似平铺直叙,这种创作手法的选用是客家人注重实际生存的文化传统、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对钟理和的创作影响所致。语言也不夸张繁富,这也是因为客家人居住于山区,朴素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审美取向即以质朴为美,这种审美取向自然引导着作家的审美观。 钟理和先生一度处于日据时期,日本殖民者实行殖民主义教育欲消除民族认同、扭曲民族记忆。钟理和对客家民俗的描述有助于恢复民族记忆、加强民族认同;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提倡反共八股文艺,钟理和对客家文化的书写也即是对民间文化的认同,对主流话语的疏离、抗拒,是对自由意志的有效表达;其时也开始流行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它给台湾文坛带来丰富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如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的抬头,钟理和坚持现实义风格也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不过,钟理和先生由于处于封闭的山区,山地文化造成作家视野相对狭窄,自传色彩过于鲜明,局限于日常生活的叙写,未能从宏观上把握当时的历史进程,同时文体意识不够自觉。
从《笠山农场》看客家文化在台湾的流变
作者:蓝天  期号:第3期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理和  笠山农场  客家文化  流变 
描述:自身客家的文化身份,同时,也将也让我们看到了经过百年多的流变,台湾客家文化与原乡文化在保持本质一致的同时,也产生了差异,而这种差异既是客家文化发展变化的必然,也是客家文化生命力之所在。
钟理和研究中“原乡”与“同姓不婚”的理解偏差
作者:蔡登秋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理和  原乡  同姓不婚 
描述:梅州,而文学作品中的"原乡"是一个多意的原乡,是想象中的原乡,与现实的原乡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等同显然不符合事实。二、对台湾传统习俗"同姓不婚"理解的片面性。由于对"同姓不婚"习俗的历史与台湾客家的社会现实情况不了解,对习俗禁忌具有强大社会规约功能缺乏足够的认知,往往把"同姓不婚"的习俗与封建礼教相混淆,导致了对钟理和文学作品真正内涵的认识不到位。
台湾作家钟理和文学选择的人生诉求
作者:蔡登秋  期号:第2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理和  台湾文学  客家文学  同姓婚姻 
描述:中的身份,以便重新融入客家人的社会。
钟理和创作中的客家文化情怀
作者:蓝天  期号:第3期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情怀  原乡意识  生活景象  客家方言 
描述: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记录台湾客家人文化发展的历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