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972)
期刊
(579)
学位论文
(204)
会议论文
(17)
视频
(15)
图书
(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972)
期刊
(579)
学位论文
(204)
会议论文
(17)
视频
(15)
图书
(8)
按年份分组
2015
(15)
2014
(696)
2013
(175)
2012
(222)
2011
(226)
2009
(96)
2008
(98)
2007
(49)
2006
(28)
1996
(2)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21)
客家研究辑刊
(37)
嘉应学院学报
(20)
客家文博
(7)
民俗研究
(2)
西江月
(2)
四川戏剧
(2)
环境杂志
(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1)
修辞学习
(1)
相关搜索词
客家村落
原因
唢呐
客家
教育意义
仪式
新丁粄
念佛
客家民系
客家人
岁时
文化
新加坡
民俗
客家民俗
客家大戏
客家妇女
布赖村
赛丁粄
食物
梅州客家
文化内涵
哭嫁歌
民间建屋习俗
客家文化
梅州市
广府
三界沟通
重构
首页
>
根据【检索词:仪式过程】搜索到相关结果
37
条
客家妇女的“点佛”
仪式
调查:以宁化县孙坑村为例
作者:
钟晋兰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仪式
宁化县
调查
中老年妇女
念佛
描述:
在闽西及闽西北一带,中老年妇女常举行接珠
仪式
,籍此进入念佛团体中。念佛的目的主要是积经修善业,期死后升入天界,不致打人十八层地狱;同时为全家积德,保佑子孙后代。
于都县客家人的丧葬礼仪与道教关系初探
作者:
刘东荣
宋德剑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丧葬礼仪
聚居
客家人
传统习俗
道士
赣南
仪式
特色
初探
交流
描述:
特色。本文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
仪式
过程
及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专家和学界同仁不吝指教。
台湾六堆客家人“还神”祭典
仪式
研究
作者:
谢宜文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祭典
仪式
台湾
客家地区
代名词
岁时
描述:
一、前言“还神”,在客家地区是个代名词,通常指晚上行“拜天公”或“行礼”。“还神”祭典,是客家人岁时祭典中重要的祭典,通常是在晚上深夜子时开始进行。虽然“还神”祭典是客家人重要的生命礼俗,可是祭典时除了主事的礼生、引生,其他人对仪典的礼程看似熟悉实质却是生疏的。
仪式
与象征:凤凰山半山客春节民俗感怀
作者:
郑观蕾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凤凰山
潮汕地区
民俗
春节
象征
仪式
明代中后期
南山区
描述:
他们迁至潮汕地区时,“福佬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在人口和资源上占据优势,因此,“半山客”大多分布在资源较贫乏的山区。在历史发展的
过程
中,“半山客”与“福佬人”毗邻而居,在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上相互渗透和融合。
宁化石壁客家妇女的“接珠”“回佛”
仪式
作者:
钟晋兰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妇女
仪式
石壁
宗教信仰
佛教寺庙
三明市
清流县
连城县
描述:
道教官观在当地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实地调查也是随处可见。
台湾汉人(客家村)之中元节:关于祖先祭祀之初步报告
作者:
植松明石
川濑由高
陈思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祖先祭祀
汉人社会
中元节
台湾地区
客家
农历
仪式
描述:
月二十日午夜)将会“开鬼门”,即将冥府的鬼门打开,冥府的孤魂开始徘徊游走;到七月末,这些孤魂又将重回冥府。因此在这期间,需要为来人世乞食的孤魂、人鬼而祭祀,这便成了中元节的中心
仪式
:普度。
仪式
认同与民俗展演:兴宁客家花灯文化研究
作者:
周云水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仪式过程
客家人
文化研究
花灯
展演
民俗
工艺流程
人的现实
描述:
兴宁客家人普遍流行每年元宵节前后“赏灯”的习俗,笔者通过分析兴宁水口镇几个村落客家宗祠“响丁”的习俗,利用田野访谈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记录花灯的制作工艺流程、民间艺人的现实状况、“请灯”、“上灯”及“暖灯”等环节的
仪式
过程
。
五华民间建屋“上梁”及“包跳”习俗
作者:
张泉清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华
民间建屋习俗
“上梁”
“包跳”
仪式
工序
描述:
五华,乃至梅州各县民间建屋有上梁、包跳习俗。五华,特别是五华北部一带。建国前在上梁时要制作“煎堆”(包括曾姓人制油禄里,下同)。就五华的所谓“上梁煎堆包跳板”习俗而言,是由“上梁天该包跳慢”的谐音缘起而成。反映了客家人向往吉利,追求幸福的心理。
罗香林教授撰作《客家研究导论》的
过程
作者:
罗文
期号:
第2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研究
罗香林
导论
《民国日报》
学术刊物
书评
出版
描述:
引言 罗香林所著《客家研究导论》在民国廿二年出版后,迅速引起国人热烈的反应,在全国各地报章上,学术刊物上,书评陆续出现。评论该书的人士,一般都对该书作极高的评价。如谢幼伟先生在《民国日报》所发表的书评:[第一段]
积累与嬗变:略论客家民系的形成
过程
作者:
刘劲峰
期号:
第1期
来源:
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民系
形成过程
区域文化
人类学
社会集团
心态意识
描述:
在客家研究中,我们首先要接触到这么一个问题,即什么是客家?什么是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怎么形成的?它具体成形于什么时候?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学术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了许多很有见地的看法。其中仅客家民系形成年代,就有所谓秦汉说、唐宋说、宋元说、明清说多种。笔者以为,所有这些看法都忽略了客家群体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