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石崇拜习俗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客家人的民间信仰庞杂多样,与其先民的万物有灵观念,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自然崇拜的渊源有关。而在自然崇拜中的石崇拜是闽西客家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信仰,不管是在乡间的小路,还是在田头地尾,常见有伯公坛(即社公神坛)。在大石头上,在大树底下,用三块石头垒起来,就成了人们烧香祈拜的场所。
田头伯公多
-
客家锡艺
-
作者:暂无
来源:闽西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9月5日,江冬桂在锡器作坊里娴熟地锻打锡器坯件。
今年49岁的江冬桂,现在是连城及周边客家地区小有名气的女锡匠。
“我从事客家锡艺加工有近十年‘工龄’了。”家住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的江冬桂,在自家锡器作坊里边敲打着锡器坯件,边向我们介绍她打破传统习俗成为四堡首位锡艺女传人的经历。
-
客家风情,灵山秀水
-
作者:向杰 黄恒 陈慧 许徐以 陈韵欣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从广州往东北方向一路前行,进入的是一片烙印着独特客家文化的灵山秀水。细软沙滩、“极品”温泉、湖光山色、客家土楼、丹霞冠豸……信手拈来的几笔大自然造化,世代相传的居住文化,以及勾人口腹之欲的缤纷美食,让“客家”显得如此立体生动,如此充满诱惑力!
推荐地:惠州
推荐景
-
杜亦有道:客家口味
-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阿杜
客家菜在香港曾是一大派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港九各處都有專奉客家菜之「梅江」、「東江樓」、「泉章居」、「醉瓊樓」等,尤其是「醉瓊樓」共有五、六十家之多,人客家庭聚餐或普通宴客多數點的客家菜流行菜式似乎必有鹽焗雞、東江豆腐煲、菜薳炒牛丸、炸大腸和甜酸肉等六七味,有些則加梅菜扣肉和梅菜蒸鯇魚,
-
忆 中元节:客家人的七月半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农历7月15(客家地区也有在农历7月12、13、14的)是传统的中元节,客家人把它俗称为“七月半”。中元节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农历7月15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盂
-
客家宴席讲究的“五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饮食]
客家人的宴席除了红白喜事,最主要的就体现在春节期间。其宴席上的饮食讲究实用性的审美,材料取自天然,用膳时讲究趣味与气氛的和谐与融洽,在不经意间体现了客家饮食的“色美、味美、形美、器美、趣美”。
色美。既指原料自然美质的本色,又指各种原料的相互搭配。在颜色的选择上,更重
-
客家原汁原味乡土气息扑鼻
-
作者:周伟涵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记者前往该酒楼体验一番。
众人刚刚入席,服务员送上一盘白切鸡。据厨师刘先生介绍,这道菜做法比较大众化,
-
客家高僧慈航法师的传奇人生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宁江炳
慈航于光绪乙末年(公元1895―1954年)八月初七出身于耕读世家,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人。据建宁《艾氏族谱》载:南宋末年,元兵侵犯凉州,艾姓兄弟自甘肃天水逃难至建宁西图际定居。建宁艾氏奉艾淑南为始祖,后西图际改称艾阳村。父亲艾炳元是清末国子监生,母亲谢氏系出当地名门。艾炳元给婴
-
客家妹巧借习俗卖花生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清流许多农民种花、种绿化苗木致富,赖坊乡的吴水香却靠种花生、卖花生走上致富路。这位客家妹子能念活花生致富经,居然是在一次吃客家传统喜酒时受到启发。
吴水香2004年开始从事花生加工,她所加工的“赖坊花生”在清流颇有名气,但局限在清流,市场不大,无法将产业做强做大。
2007年冬日,她回老家沙芜吃
-
体现客家忠孝品质展示客都美好山水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彭氏夫妇为了不拖累彭彩金,做了一顿好吃的,准备让彭彩金去寻找亲生母亲杨芸妹。
秋香老师到彩金身边安慰彩金。
妈妈做了一件新衣服,彭彩金很高兴。
12日下午,记者在电影院看到,电影画面清新明快,内容虽悲却异常温馨。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影片刚开始上映,但在观众中已经形成了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