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三明日报>  客家高僧慈航法师的传奇人生

客家高僧慈航法师的传奇人生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21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3版(季风)

【入库时间】20120820

【全文挂接】

【全文】

宁江炳

慈航于光绪乙末年(公元1895―1954年)八月初七出身于耕读世家,建宁县溪口镇艾阳村人。据建宁《艾氏族谱》载:南宋末年,元兵侵犯凉州,艾姓兄弟自甘肃天水逃难至建宁西图际定居。建宁艾氏奉艾淑南为始祖,后西图际改称艾阳村。父亲艾炳元是清末国子监生,母亲谢氏系出当地名门。艾炳元给婴儿取名为“继荣”,是期望这个婴儿长大成才,荣光耀祖。

17岁时,父亲艾炳元积劳成疾撒手尘寰,遗下孤苦零仃、贫无所依的继荣。

继荣一次到金铙山报国寺做僧衣,见寺内僧人吃斋念佛,了无尘缘,想到自己孤苦无依,家贫如洗,便心生出家念头。随后,继荣回到建宁老家,把祖屋托付给表哥,辞别乡亲。表哥反对他出家,东挪西借凑合了40块银元,要慈航立即娶妻结婚。慈航无奈地待了3天,最后瞒着表哥,悄然返回泰宁峨眉峰庆云寺,披剃出家。半年后,为了修学佛法开阔眼界,他又前往江西九江能仁寺受具足戒。这一年,恰巧是民国元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宏法海内外

慈航出于修经净业的需要,先后来到宁波、苏州、常州、芜湖、南京各寺院。期间,在南京普照寺,跟随度厄老法师攻修净土宗教义三年,并巡礼九华、天台、普陀等佛教名山。1924年,慈航在度厄老法师推荐下,来到南京正觉寺,为青年学僧开讲天台宗经典《法华经》,一举成名,受到佛教界推崇。

在古式禅林里度过十几年修学生涯后,他受到一代高僧太虚大师新佛教革命运动思想的影响,逐渐萌发革新佛教的意念。1927年,33岁的慈航离开南京来到厦门闽南佛学院深造。当时,太虚大师提出实践“人间佛教”理想,倡导“教理革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弘扬佛教自我修持与普利众生的精神。在太虚大师悉心指导下,慈航系统学习了佛教经、律、论三藏典籍,深入研究法相唯识之学,同时潜心研读太虚的著述《法相唯识学》、《真现实论》、《起信论研究》、《教育新见》、《哲学正观》等。慈航学业尽得太虚大师真传。

1928年,太虚大师与圆瑛大师等在南京成立中国佛教会,慈航担任中国佛学会庶务。

1929年,慈航法师出任安徽安庆迎江寺竺庵住持,创办了佛学研究部、僧伽训练班、义务夜校和国民学校,并亲自讲学授课。他礼聘贤能,整饬僧纪,建立规制,修茸殿宇,扩建道场,使寺院面貌为之一新。

后,慈航法师云游四方,酝酿走出国门,把太虚大师“人间佛教”的理念推向世界。

1930年,慈航法师在萨镇冰先生的引荐下,辗转进入缅甸,驻锡仰光龙华寺,由此揭开了弘扬中国佛法东南亚10余年的序幕。

慈航入境随俗,从此改着小乘佛教黄色袈裟,很快,慈航在仰光办起了中国大乘佛教讲习班,自任讲师,开讲《楞严经》、《法华经》、《阿弥陀经》、《金刚经》、《大乘起信论》等经论。他的讲课深入浅出,听众甚多。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慈航法师身在异国,以佛学演讲会为讲坛,揭露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赞颂英勇杀敌的前方军民。并号召华侨、华人积极支援国内抗日救亡运动。

1933年,慈航法师在仰光发起组织了中国佛学会,殚心竭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和大乘佛法。

在缅期间,慈航与仰光大金塔妙善法师结为莫逆之交。事隔多年,妙善法师圆寂后出现全身舍利,一时轰动缅甸全国。慈航不忍看这一佛门国宝流落异国,于是亲自扶护妙善法身回国,奉安于镇江金山寺,时人称“金山活佛。”

1935年,慈航法师回到久别多年的祖国。经香港、广州、厦门抵上海,后又往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桐城、九江、庐山、武汉各寺院。所到之处,积极宏法和参加各地举办的“护国息灾法会”,慷慨捐助佛教界的慈善事业。而后,他将各地演说讲稿付梓刊行。他的声名,也随着第一部著作的发行而驰名全国。

声援抗战

外侮入侵期间,慈航经常告诫弟子和僧众:“国难当头,僧人有责。每一位僧人都应做到――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37年“八一三”淞沪血战后,上海沦陷。面对祖国山河破碎,慈航忧国、报国之心愈加热切。他特意制作一批“护国济民”佩带,分发弟子,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随着战火蔓延,敌机空袭常州后,慈航倾其所能护送8名外省籍僧青年从常州经武昌、广州,辗转到香港。慈航这种爱护僧青年的精神,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是始终一贯的。

1940年元月,慈航随太虚大师率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出访东南亚诸国,宣传抗日救国、揭露日寇的暴行及阴谋。一次在印度新德里,慈航面对异国僧侣和信众,大声疾呼:“欲兴佛教,必先救国。这是中国僧侣秉持释迦正法、救国护教、度利众生的神圣使命!”

访问团历时5个月,先后抵达仰光、新德里、科隆坡、新加坡、吉隆坡等地,并相继成立了中缅、中印、中锡、中新、中马佛教文化协会,完成了一次意义非凡、功德圆满的国民外交。访问团回国时,慈航留在马来半岛从事海外弘法。

1940年夏,慈航驻锡槟城开始走上以兴办教育为经、以弘传佛法为纬的8年创业之路。他先历经一年筚路蓝缕,办起了槟城菩提学院,成立了槟城佛学会。

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香港、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缅甸、印尼相继沦陷。慈航忧心如焚。随后,他多次举办支持抗战慈善募捐活动。在他的勉励和感召下,不少华侨热血青年毅然回国参战。

不久,日寇得知他曾是中国佛教国际访问团成员,于是处处寻衅刁难。慈航愤而离开槟城,在新加坡闭关养晦。数月后,他抖擞精神回到槟城,联络各界善信,胼手胝足创建了怡保、雪洲、吉隆坡、马六甲等地的佛学会。1943年,他又奔走新加坡,创办了星洲菩提学院,组建了新加坡佛学会,创办了《佛教人间》月刊。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消息传来,慈航法师欣喜若狂,特地在槟城极乐寺隆重举行“追悼抗战阵亡将士大法会”,以胜利的喜讯告慰英灵。

二战结束后,慈航在灵峰和槟城各创办一所少儿的菩提学校,又在星洲菩提学院内建立“法师寮”,资助国内青年法师前往修学。此外,他还创办《中国佛学》月刊,宣扬佛教改革的理想和主张。此时,慈航在星马地区遐迩闻名,他在南洋的辛勒耕耘,为战后星马两国的佛学教育、社会文化及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46年春,慈航法师在新加坡发起筹组世界佛教青年会。

时过不久,在马来亚槟城极乐寺,圆瑛大师传付法脉于慈航,为曹洞宗第47代传人。

乡愁萦梦

1948年10月,慈航法师赴台住持中坜圆光寺台湾佛学院。

1950年春,静修院主持在院后的秀峰山麓,为慈航法师修建了弥勒内院.。这期间,他先后创办了弥勒内院佛学研究院和静修院女众佛学院,在台湾佛教界声誉日隆。随后,慈航应各方邀请,以弘扬“人间佛教”理想为主旨,举行环岛弘法活动。在僧尼教育和弘法活动中,慈航十分重视民族主义精神的宣传,坚持中国佛教的律仪制度,阐析“人间佛教”的思想,使之摆脱日本佛教的律仪和习俗,回归中国大乘佛教的传统。

慈航一生无我,而以佛门事业为重,他曾对弟子们讲:“我一生奉行三无主义:无地位,无寺庙,无金钱。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1952年,慈航,摒除琐务,闭关写作。但他依然每天通过关房的窗口,为僧尼讲课5小时。晚年的慈航法师,似乎超脱人世的恩怨,而安身立命于天人合一的宁静中。20多年浪迹海角、饱经忧患的漂泊岁月,使他思乡怀亲之情愈加浓烈。

1953年,慈航惊悉圆瑛大师圆寂时,曾悲痛不已对入室弟子自立说:“两岸海天阻绝,骨肉离散,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大不幸……今生今世,我唯一的心愿是祈盼返回大陆,寻根谒祖,祭拜恩师,聊报法乳之恩于万一。”

1953年冬,慈航法师的健康每况愈下,他对入室弟子印海、严持等说:“我旧舍(肉身)已坏,要换新舍,明年二三月不走,最迟三四月就要走。”不料一语成谶。

1954年5月6日,慈航法师因突发脑溢血入寂,享寿六十。

慈航生前对身后事似乎早有预知。他在遗嘱里写道:“遗体不用棺木,不用火化,用大缸跏趺盘坐于后山,三年后开缸,如散坏则照样不动藏于土,如全身装金入塔院。”入葬后,主事者原拟1957年开缸,后因故延宕至1959年。

慈航法师圆寂后跏趺坐缸,全身不僵,面目如生,俨然老僧入定。弟子们遵其遗嘱,葬于弥勒内院后山墓塔。1959年,弟子们开缸检视,惊见全身不坏,五官分明,四肢不僵,双腿盘坐,皮肤呈半透明棕色。更令人称奇的是,原先剃光的须发竟长出半寸多。此事经报章刊布后,轰动台湾内外,每日观瞻人潮络绎不绝。后来,弟子们将其肉身装金,迎归弥勒内院安座,成为台湾佛教史上第一尊保存肉身全身舍利的菩萨。

慈航法师圆寂后,弟子们组建了慈航法师永久纪念会,整理遗稿,印行《慈航法师全集》。全书共120多万言,分上中下3册,内容共5篇:《相宗十讲》、《大乘起信论讲话》、《十二门论讲话》、《成唯识论讲话》、《菩提心影》。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