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赣南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的对策思考
-
作者:潘文芬
期号:第13期
来源: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 赣南农村 宅基地 综合利用
-
描述:策下的合理及综合利用。
-
博白客家节日饮食习俗的调查与研究:以龙潭镇大安村为个案
-
作者:汤春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节日饮食 博白 大安村
-
描述:野调查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相结合的方法,以博白大安村客家人的节日饮食习俗为例,探讨客家节日饮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特点、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以及在与现代文化的互动整合下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客家人和客家
-
我市保护与传承客家饮食手工技艺
-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讯(记者任仕兰实习生宋霞)6月11日至15日,我市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赣南客家饮食文化品牌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据了解,我市非常重视客家饮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全市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中饮食类项目有12个,市级“非遗”项目中饮食类有24个,县级“非遗”项目中饮食类有69个。一直以来,我市
-
客家饮食文化漫谈
-
作者:张凤平
期号:第3期
来源:神州民俗(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饮食 岭南文化 客家族群
-
描述:客家地区由于社会及自然的诸多原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客家除了在闽粤赣交界地区居住外,又向南方各省及海外播衍,成为一个倍受全世界关注的文化焦点,该文则对客家饮食文化作一些概括性介绍,以让世人对客家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
客家人的灶文化——以博白县大安村客家饮食文化调查为个案
-
作者:黄林
期号:第2期
来源:广西地方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灶 灶神 风俗禁忌 客家
-
描述:饮食是人类生存繁衍之物质保证。作为烹饪之所:灶,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除了它的基本功能外还渗入了浓重的人文色彩。本文以2005年11月在广西博白县龙潭镇进行的客家饮食文化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广西客家人饮食文化中关于灶的习俗,从中试图一窥汉族民间灶文化的演化及现状。
-
赣南客家地区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及其影响
-
作者:肖莹
期号:第10期
来源:大舞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客家 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 影响
-
描述:本文透过赣南客家地区传统岁时节日饮食和日常饮食的差别,阐述造成这种差别背后的地理、社会、文化和心理等因素,进而探寻赣南客家传统岁时节日饮食习俗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赣南客家乡土社会发展进步所起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乡土社会去政治文化"边缘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
加速培养客家菜烹饪人才传承创新客家饮食文化
-
作者:陈钢文
期号:第6期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业共同参与、多轮驱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与技能,传承创新客家饮食文化品牌。
-
从异化策略角度看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翻译
-
作者:陈艺琳
期号:第85期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客家菜 异化翻译
-
描述:赣州作为"客家摇篮"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客家文化。赣州客家饮食文化有着其独具魅力的特色,客家菜肴名的文本翻译成为传播客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但相关方面的翻译研究却不多。因客家文化及客家菜名有其特殊之处,本文试从异化翻译角度研究赣州客家菜肴名的英文翻译,以期完善客家饮食文化文本翻译的研究。
-
特产饮食动机与体验之关系
-
作者:吴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产 动机 体验 三义乡
-
描述:卷,有效問卷為223份,回收率為93.6%。經由信度分析及驗證性因素分析,檢驗飲食動機與體驗構面的信度及配適度後,以迴歸分析探討遊客飲食體驗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如下。
1.遊客品嘗特產的動機分為
-
客家饮食传承与族群认同
-
作者:黄鉯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饮食 族群认同 族群边界 传承
-
描述: 但在全球化和飲食消費化的影響之下,現代人幾乎都以外食、異國飲食為主。近年來,客家委員會朝多元化、精緻化的方向深耕,特別在客家飲食方面。整個客家意識的抬頭,或客家論述當中,以族群邊界理論來看,客家菜有它重要的象徵意義,很重要的一塊是客家菜區隔了與閩南的差別,形成了一種族群邊界。 客家飲食一方面被政府支持,變成一種消費化、客家餐廳、甚至變成一個客家節慶等等,而變得非常的重要;但在另一方面客家飲食在日常生活的傳承卻在流失。因此,客家飲食表面上好像是很聲勢浩大的,可是實際上它做為一個族群傳承的過程是有危機的。所以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要去理解,假設客家飲食是一個很重要的族群象徵的話,那它在當代的傳承狀況是什麼樣子?它在一般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被傳承的狀態?世代之間對於客家的認同是否也在轉變? 本論文的目的即是: 一、客家菜在政府政策的影響及飲食商品化的狀態下,產生什麼轉變? 二、客家菜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如何被傳承?及探討其中產生的族群邊界與族群認 同。 研究結果發現,客家飲食在日常生活中的傳承,它隨著權力的崩解、性別的角色轉變,而出現危機,但是透過客委會跟飲食消費的結果,客家菜卻變成一個新的符號意義,活躍在臺灣社會,所以客家菜它已經脫離一個日常生活的脈絡,變成一個新的消費的商品。 客家飲食的傳承,已經從家庭進入到市場。家庭中客家菜烹調的技藝傳承可能在消退,但是客家的認同可能因為政府的宣傳、餐廳的大量增加,所以客家認同是上升的,因此客家菜的內涵與傳承模式已然改變。
上页
1
2
3
...
7
8
9
...
76
77
7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