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文化研究 第1辑
-
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文集
-
描述:客家文化研究 第1辑
-
客家族群与文化再现
-
作者:江明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族群认同 民族文化 文集
-
描述:客家族群与文化再现
-
闽台客家宗教与文化
-
作者:刘海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宗教 信仰 研究 台湾省 客家 民族文化 研究 福建省 客家 民族文化 研究 台湾省 客家 宗教 信仰 研究 福建省
-
描述:闽台客家宗教与文化
-
乡族与国家 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
-
作者:郑振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社会结构 研究 福建省 明清时代
-
描述:乡族与国家 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社会
-
手绘中国民居百态套书·客家旧居
-
作者:杨北帆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客家 民居 建筑艺术 中国 图集
-
描述:手绘中国民居百态套书·客家旧居
-
休闲生态园区体验行销之研究:以新竹老头摆客家美食休闲生态园
-
作者:彭韵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美食 休闲生态园区 体验行销
-
描述:之策略性體驗行銷模組之研究概念: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加以驗證,並採行「休閒生態園區環境配置消費者體驗感受度衡量變數表」及顧客消費行為作為研究工具。本研究發現1.人口變項與
-
惠阳鸡心 石水库“浮出”古村落 为被淹近50年 的秋长麻
-
作者:暂无
来源:东江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古村落前的半月池。
▲“出水”古村落遗址一角。
古村落遗址后山竖着两块碑。
惠阳秋长一古村落被淹没在水中近50年再次浮出水面。近日,惠阳区文物普查队在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沉埋于鸡心石水库中的古村落遗址露出水面。经有关部门初步鉴定,该水下古村落遗址约有300年历史
-
芷溪村传统聚落形态研究
-
作者:王玫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芷溪村 传统聚落 村落形态 祠堂 民居
-
描述:等进行深入剖析而成文的。 首先阐述相关研究理论。进行论文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包括民系、聚落、聚落形态等;介绍了国内外传统聚落的研究,总结国内传统聚落研究的方法,阐明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接着对芷溪村落的建筑文化背景,尤其其隶属汀州客家文化区而保留的浓郁的客家文化进行分析。介绍国内对芷溪所在闽西地区在客家迁徙中的地位的研究、闽西客家的分布和发展脉络、闽西客家文化的精髓、芷溪的客家习俗。以期从建筑文化高度剖析对其聚落形态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论述芷溪传统聚落的基本特征。从自然环境如所处的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温度等和社会因素如经济因素和村落历史衍变等分析其影响,进一步分析村落的形态和空间构成。重点选取风水对其村落选址布局影响以及宗法礼制对其空间构成的影响两个视角进行剖析,最后列举其空间构成要素。 最后转入关注芷溪传统建筑本体。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章节,在大量测绘成果的基础上从建筑本体层面分析芷溪的宗族祠堂及居住建筑的建筑形态。在祠堂形制中阐明芷溪村的宗族形态、家族组织结构、祠堂功能,归纳了芷溪祠堂纯粹祠堂和祠居合一两种平面形制。在居住建筑形态一章中从平面布局特点、构成元素、建筑结构体系几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芷溪民居的建筑形态,重点研究了芷溪九厅十八井的大规模住宅形制格局。最后总结芷溪传统建筑的细部特征,总结在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门楼特色并解读芷溪丰富多彩的装饰文化。
-
桐花祭游客对桐花商品符号消费之研究
-
作者:张继尹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桐花祭 桐花商品 客家 符号消费
-
描述:達成桐花祭總體目標的認知。本研究以量化研究方式進行,2008年5月客家桐花祭期間,於苗栗縣三義鄉勝興火車站進行實地的問卷發放調查。本研究發現,桐花祭遊客對於感受桐花商品傳的象徵價值,與桐花商品的喜好息息相關。桐花商品推廣後,桐花祭遊客對於傳統客家人保守等經濟行為意象為「有點不同意」,顯示對傳統的客家人經濟行為意象已有所改觀。最後關於桐花商品促進桐花祭四大總體目標「深耕文化、振興產業、帶動觀光、活化客庄」的達成,桐花祭遊客對桐花商品推動客家地區「經濟」的認知大於發展「文化」的認知。桐花商品今後應更重視符號象徵價值的傳遞的經營,以提升桐花祭遊客對桐花商品的消費認同,達成深耕客家文化的長遠目標。
-
花莲地区客语阿美语接触研究
-
作者:廖致苡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态度 南岛语 阿美语 客家语 语言接触 共通语
-
描述:入聲韻尾變異,有/-p/、/-t/、/-k/混淆或韻尾增減現象;第三,阿美客家語吸收了當地客語環境的特色,四縣腔海陸腔合併使用。「客家阿美語」由於無法掌握阿美語特殊的輔音,因此以客語慣用的輔音取代,如/l/取代舌尖閃音/?/,字尾的咽喉塞音/?/則直接省略,另有自創的字尾/l/,似國語語尾助詞/-了/、/-啦/。詞彙方面在客語中發現兩個阿美語詞彙已被當地客家人廣為使用,其中阿美語[tam?au]在客語有四縣、海陸兩腔調的對應,字義由「人類」引申為「朋友」;而阿美語中尚未有明確的客語詞彙存在,在第四章僅以相似詞推測可能為客語的依據。第五章語言態度說明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相互影響不大的結果,在於共通語的阻斷和兩族群社會地位所至,發音人的語言環境改變、使用對象等,皆是影響語言態度的因素,而語言態度正是客語和阿美語接觸後,滲入深與淺的主要條件。如今花蓮地區通行國語和閩南語,客語及阿美語都面臨語言危機,母語的保存艱辛何況是外語,因此花蓮地區語言接觸的現象漸趨式微,本研究將「阿美客家語」及「客家阿美語」完整分析紀錄,作為往後考證語言接觸的重要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