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渡赣南客乡
-
作者:李晓君
期号:第2期
来源:十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旧屋成为了观光客凭吊旧时光的所在。 我们正是这样一群观光客,坐在后屋的天井下,看迷蒙、幽蓝的光线细雨般自黝黑瓦檐间落下,感叹物转星移、人事全非。同行者何人?座中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有沉默娟丽的女士,有性
-
院校盘点之香在省外的高校
-
作者:郑建泉
期号:第4期
来源:求学·理科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 盘点 院校 大学校园
-
描述:金人才的摇篮 学校“有色冶金人才摇篮”的荣誉可不是浪得虚名的,《财富》杂志2009年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中,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有43家企业入选,其中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熊维平、副总经理陈茂生他们都毕业于江西理工。此外,厦门钨制品公司、江西铜业公司、南昌钢铁集团公司等60多家企业的领军人物也都是学校校友。当然了,江西理工之所以能取得辉煌业绩和所在的环境有着莫大关系,学校位于享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客家摇篮”之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赣州市,借助身边的有色金属资源,建立了钨资源高效开发及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5个实验中心和近百个实习基地,其中有3个国家级检验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从六堆客家俗话谚语探究稻米文化之意涵
-
作者:曾纯纯 劉秀俐
期号:第3期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稻米 客家 俗话谚语 稻米文化 饮食文化
-
描述:時當思無時苦,粄通常強調形狀與軟黏的特性。在俗話諺語中反映客家人勤儉惜福的人生觀、務實求穩的工作觀、愛物惜物的飲食觀。總而言之,客家人主張勤於耕作,米穀是財富象徵,但飯在客家人眼中,能少吃就少吃,特別是毋需耗費體力時或毋需工作的夜飯,就少吃或不吃,多吃飯是代表好吃懶做的形象。
-
赏味台湾
-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福建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 Every-one》 上映时间:1 0月16日 简介:单身未婚女性依芙琳寂寞地被困在小小的照相馆中,重复着无聊的工作。三十岁生日那天,她登录游戏交友网站寻找第二春,却误闯女同志
-
1949年後我国国小社会课程之研究--以Rugg的社会重建
-
作者:王建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课程材料 Rugg 社会重建观 社会课程
-
描述:展時期的板橋模式符合Rugg主張的科學程序。
五、課程材料:
(一)社會材料:官方課程發展時期與多元課程發展時期的插圖,具有犯罪或偏差行為者,以及不當使用科技者均以男性為主。另外,各版
-
国中学生对客家节庆米食认识及喜好之研究---以苗栗县建国国
-
作者:徐秋霞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中生 客家节庆米食 喜好
-
描述:米食知識調查表」包括「使用節慶」、「使用目的與象徵意義」及「食材製作特色」三部分。本研究以苗栗縣建國國中與照南國中為母群體,採分層隨機抽樣,發放問卷1852份,回收有效問卷為1819份。在分析方法上
-
战後台湾的语言政策(1945-2008) -从国语运动到母
-
作者:蔡明贤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语运动 母语运动
-
描述:;家長職業與教育程度成為「常使用國語」的指標。
各級政府機關公務人員在國語運動下也必須使用國語。在獨尊國語原則之下,也查禁羅馬拼音文字,使宗教宣傳、讀經等活動受到影響。文教界也發行《中國語文
-
客家人挑盐担的历史记忆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梅江区城北镇玉水村盐道当铺遗址
▲斑驳残破的蕉岭新铺盐仓
【钩沉】
□邓锐
盐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中国是一个盐业使用和生产历史悠久的国家,但盐的产地不多,一直以来,中国盐的来源主要靠海水。如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上记载,公元前514年,由吴王阖闾、春申、已濞连
-
客家民俗仪式中的音乐班社考察研究:以广东大埔县中军班为例
-
作者:罗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田野考察 中军班 客家民系 民俗仪式 广东汉乐 民间班社 认同作用 音乐民族志写作
-
描述:体系保证了中军班能为仪式提供一套较稳定的仪式音乐,所以,中军班成为仪式中重要的班社组织。其次,在仪式程序中,“锣鼓吹”、“八音”以及“丝弦乐”的活态演绎,因为使用在不同的仪式程序中而具有了“近-远信仰
-
客家文化馆委外经营策略之研究-以桃园县龙潭乡客家文化馆为例
-
作者:张正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委外经营 公私合夥
-
描述:經費,面臨著逐年短缺困境及無法另闢財源情況下,致使未能發揮原先建館之預期功能,使得現階段的客家文化館在營運發展上面臨著極大之瓶頸,造成營運不彰或低使用率之原因。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