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144)
期刊(1972)
学位论文(888)
图书(352)
视频(174)
会议论文(61)
人物(5)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报纸 (4144)
期刊 (1972)
学位论文 (888)
图书 (352)
视频 (174)
会议论文 (61)
人物 (5)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4(2913)
2013(833)
2012(883)
2011(834)
2010(706)
2009(402)
2008(343)
2007(200)
2006(104)
2004(5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235)
梅州日报(1167)
南方都市报(234)
三明日报(210)
香港文汇报(161)
客家研究辑刊(112)
澳门日报(100)
客家(7)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
臺灣戲專學刊(1)
客家福菜節千人踏鹹菜
作者:暂无 来源:澳门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千人踏鹹菜 “客委會”八日在苗栗縣舉辦第一屆全台客家福菜節“千人踏鹹菜”活動,上千名男女老幼同時踩踏 腳下的鹹菜,從高空俯瞰,場面相當壯觀。(中央社) 客家福菜節千人踏鹹菜 【中央社苗栗縣八日電】“客委會”舉辦“第一屆全台客家福菜節”,近一千三百人今天齊聚苗栗踏鹹菜,希望能醃出三百公斤福菜,創
乙未年桃园客家地区抗日事件之研究
作者:沈玉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安平镇之役  龙潭坡之役  胡嘉猷  客家义军  73公  乙未年抗日 
描述:地區人心惶惶,總統唐景崧在臺灣民主國成立的第12天就內渡中國大陸。不久,日軍進入臺北城。 臺北的臺灣民主國抗日政府失敗後,日軍沿著當年劉銘傳所興建的鐵路往南進軍,卻在桃園客家地區受到客家
粤东山国王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及发展研究:以揭西霖田祖庙
作者:宋德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山国王  两岸关系  信仰  粤东  田祖  神格化  神庙 
描述:一、山国王信仰的起源与在粤东、台湾的分布与发展 相传山神庙始建于隋,显于唐,封于宋。元代的编修官刘希孟曾作《明贶庙记》,把巾、明、独座山岳神格化的由来阐述得颇为详尽。
臺灣腳採茶戲“棚頭”之研究-以《張郎賣茶故事》“十大齣
作者:莊美玲  期号:第12期 来源:臺灣戲專學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三腳採茶戲  棚頭  十大齣  文學 
描述:臺灣客家腳採茶戲「棚頭」之基本概念,並為「棚頭」賦予新的定
钟理和所辑客家山歌研究
作者:何翎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理和  客家  山歌 
描述:入爬梳:(一)內容主題研究,(二)文化意涵探討,()藝術形式分析。在「內容主題研究」方面又分「男女情愛」、「民俗風情」及「抒情勸世」個議題,加以釐析。在「文化意涵探討」一章,則分別從「踏實的客家
福建培田明清客家民居凝固八百年歷史
作者:暂无 来源:香港文汇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培田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時期客家古民居建築群。 清乾隆二十八年,紀曉嵐巡視汀州府,聽聞當地有一培田村以「文墨之鄉」飲譽汀連,他懷疑小小的山村徒具虛名,便以縣教諭的裝扮暗訪,卻被其間精湛的建築藝術、多彩的楹聯牌匾、殷實的文化涵養所折服,最後留下「渤水蜚英」的讚嘆,欣然而去。 這便是培田,
台湾客家族群民间信仰之研究--以新竹县新埔镇枋寮义民庙为中心
作者:江瑞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庙 
描述:使得民祭典逐步由家族祭祀發展為跨村庄廟宇,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全臺灣客家族群最重要的民間信仰。
本論文之主要發現有五:
1. 臺灣客家族群民間信仰中的三山國王與民爺信仰,已逐漸成為其他族群
试论明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廖允武 廖允鸣 明是客家地区,其中的宁化县石壁村,是海内外客裔公认的“客家祖地”、“客家摇篮”,周围的县区,亦大多已被专家论证纯客县或半客县。明又是盛产山歌的地方。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客家
台湾 彰化县山国王客家文化节登场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四海客风] 台湾彰化县政府近年来积极推动客语教育及推展客家传统文化,尤其是于10月29、30日二天,在永靖乡甘霖宫广场办理“彰化县山国王客家文化节”,将传统的山国王圣诞朝圣活动结合客家传统文化、技艺,形成一个深具特色的山国王客家文化节。本次活动也获台湾客委会列入全省“2011客庄12节庆活
义民信仰在头份地方社会脉络下的转变
作者:范玉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头份  义民庙  义民爷信仰  社群  象徵 
描述:孕育頭份民廟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與地域關係,以期更能夠掌握整體發展脈絡。第章筆者主要是以兩座民廟之背景資料為主,分別就其歷史沿革、祭典儀式與地方社群的互動進行探討,以了解傳統民間信仰在面對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