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围屋是客家文化解释性符号《围屋》关于“围屋战斗性”的文化价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在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客家围屋作为客家人的精神家园,注定会引起学界高度关注。 本报采集
惠州文化是由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本土文化、外省文化融合而成的极具包容性的文化,它们历经磨合交融,既呈现和谐态势,又保持各自特色。在升华惠民之州,建设文化惠州、幸福惠州的进程中,坚持
-
神秘的客家家族史吸引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来梅探究 把“口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图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龙升在小都村作田野调查时采访李国泰先生
■天下客家梅州时空网文/赖俊权
[传真]
■核心提示
一个弱小的异地女子,何以会远涉重洋来到客家农村,又何以会以“口述史”的形式进行田野调查,她是怎样和当地村民交流相处的?她叫龙升,一个钟情“口述史”并把它引入客家研究
-
客家老人每年做万余顶凉帽惠阳区文化馆欲将客家凉帽申报非遗项目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给凉帽刷上桐油并晒干。
▲朱冠玉给凉帽缝上边布。
▲用竹篾织帽笪。
▲客家凉帽成品。
▲惠阳区文化馆工作人员了解凉帽制作过程。
客家妇女戴上凉帽。 本报采集
若是外地人来到惠阳,一定会被客家凉帽所吸
-
客家文化呼唤冲出“围龙” ——强力推进“文化强市”战略系列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游文君李锦让
【编者按】近年来,我市认真实施“绿色崛起”和“文化梅州”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广东文化强市的奋斗目标,近期将出台《梅州市建设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如何通过10年的努力,力争把梅州建设成为广东区域性文化品牌建设示范市、全国知名的客家文化产业城、全球客家人的
-
文化眼里看土堡 ――刘晓迎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福建土
-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绿 笙 文/图
大约是2005年时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座土堡――沙县水美土堡,当时这种独特的民居让我产生了兴趣并震撼不已,初步认识到其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而第一次让我全面深刻地认识到三明土堡的是刘晓迎先生于2008年所著的《神秘的客家土堡》,经过对遍布三明各地的土堡深入细
-
越秀给新客家营造第二故乡 区委召开数场座谈会,聆听外来务工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外来工妈妈喜游越秀
文/郑旭森 黄晓怡 杨亚明
广州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本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默默奉献的同时,却无法享受理应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当前,省、市主要领导都把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摆在显要的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都
-
围屋通过祖祠血缘保护家族从客家文化“围屋性”看客家人的“前
-
作者:暂无
来源:惠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文化是一种符号,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文明形态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客家文化最直观有效的办法是去寻找客家人“人化”活动留下的标准解释形态。会说客家话不一定是客家人,就像会说英语不一定是英国人一样,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最具标准解释性的符号形态,本文谓之“围屋性”。
先民流落南方,当地官员将之登记为“客
-
交流合作促两岸和平发展 ——专访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饶颖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刘奕宏
六月的梅州骄阳如火,炎热的天气下,一位来自海峡彼岸台湾的老人风尘仆仆造访客都梅州,为的是践行他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倡导和平发展的理念,鼓励两岸的客家人携手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这位老人就是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的发起人之一、中华海峡两岸客
-
梅州文化产业机遇与挑战共存,业内人士希望在新的形势下找准重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记者李莹李锦让
[加大力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系列报道之一]
编者按最近,省委召开十届七次全会,研究部署新时期“文化强省”建设工作。日前,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省委全会精神,提出加快建设“文化梅州”,打造“全国文化名城”的步伐。本报今日起推出加大力度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系列报道,敬请读者留
-
一个客家名人与一座城市的文化史 ——梅州籍著名学者、《我与
-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本报记者刘军
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杨宏海最近撰写出版了《我与深圳文化》(上、下卷)。在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即将在梅举办前夕,他拟将其800套新著和个人珍藏图书约3000册分别赠给母校嘉应学院以及梅州市宣传文化系统相关单位,聊表寸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