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报纸>羊城晚报>  越秀给新客家营造第二故乡 区委召开数场座谈会,聆听外来务工

越秀给新客家营造第二故乡 区委召开数场座谈会,聆听外来务工

作者: 出版日期:暂无 点击数:12

【地址】 地址1 地址2

【版次】第A15版:广东;专题

【入库时间】20110825

【全文挂接】

【全文】

外来工妈妈喜游越秀

文/郑旭森 黄晓怡 杨亚明

广州这座城市的飞速发展,离不开本地人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共同努力。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在默默奉献的同时,却无法享受理应享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当前,省、市主要领导都把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摆在显要的位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都把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工作重点。

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诉求?这两天,越秀区委连续召开数场外来工座谈会,聆听这些“新客家”的声音。

【书记语录】

“广州经济社会得以快速发展,有外来务工人员很大一份功劳。广州是一个开放、务实、包容的城市,希望在广州工作生活的全体外来务工人员把广州作为第二故乡。”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

区委书记武延军畅谈增强外来工幸福感

从五方面做好服务和管理

为贯彻落实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近日有关指示精神,越秀区委6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矿泉、登峰及华乐街召开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工作座谈会。

越秀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武延军在矿泉街座谈会现场指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越秀区将以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以人性化、本地化、市民化、社会化、协同化为主要特征的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服务新体系。

武延军透露,下一步越秀区将从五方面做好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和管理工作,关怀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现状,努力让大家融入第二故乡的怀抱。

一是转变观念,推进人性化管理服务。要进一步树立尊重劳动的观念,以更加开放、包容、平等的理念,千方百计帮助外来务工人员融入越秀。

二是完善组织,推进本地化管理服务。着力构建区、街、社区三级管理服务体系,把社区打造成为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工作的“幸福港湾”。

三是完善机制,推进社会化管理服务。以信息化提高管理效能,以模式创新提高管理水平,以文明执法提高管理形象。防止发生执法不规范、简单粗暴甚至野蛮执法等问题。

四是注重需求,推进市民化管理服务。健全就业保障体系,重视子女就学问题,深入开展帮扶服务。以社会帮扶、慈善救助、社区互动等方式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紧急困难帮扶救助。

五是落实责任,推进协同化管理服务。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作用,加强人文关怀、改善用工环境、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在待遇上关心、在生活上关注、在精神上关爱外来人员,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讲述者:刘梅

越秀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敢于挑战,才可能笑到最后

我也是一名来自外省的新广州人,现在是区委工作人员。

每个人都会遇到如意或者不如意的事情;生活中会有快乐,也会有挫折。首先,要懂得感恩,感谢这座城市。我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时一无所有,对工作、生活以及未来都很彷徨。到现在在广州安家立业,和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能够互相理解、信任,很好地融入这座城市。我真的很感谢广州能给我这一番天地和空间。

其次,要自强、自信、自立。生活的大戏一幕幕在上演,每个人都会有喜有悲。这其中,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但我更相信事在人为。只有培养出自强、自信、自立的人格,敢于迎接机遇和挑战,才可能笑到最后。

最后,我感觉个人和所在企业、社会应该有一个良性的互动,“新客家”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管理。只有这样,每个人之间的诉求和沟通将会有更好的结果,甚至能够为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作为新客家人,我很希望自己在推动各个群体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更好的桥梁作用。

讲述者:贾宏花

华乐街环卫工人

街道帮我解决孩子入学难题

1999年,我告别家乡安徽,带着对未来的期望来到广州。

刚来时,当我站在陌生的街头,听到陌生的粤语,一时间竟然不知所措。好在广州的亲戚为我在环卫局谋得一份工作,我才得以安定下来。

幸运的是,我不仅在广州找到了工作,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2005年,我们的孩子诞生了。小孩出生以后,我把工作转到了华乐街,成为华乐街的一名环卫工人。在华乐街,街道、单位很善待工人们。我们没有上下级的关系,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工人们家里有什么困难,领导们都静悄悄地把问题解决了。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开始操心孩子的上学问题。我了解到,只要是工龄超过3年的员工,经过工作单位出具相关证明,该员工的小孩就可以入读小区幼儿园,一直到中学毕业。

虽然有相关政策保障,但是适龄儿童比较多,我还是很忧虑孩子上学问题。我小心翼翼地向工作单位提出了申请,没想到环卫队队长很干脆地说:“这个没有问题,我向上级单位打个报告就可以批下来了。”果然,单位、街道很快很顺利给我出了相关证明,我的孩子也在去年9月成为了一名“读书郎”。

现在,我对这座城市充满感恩。我周围的本地人对我都很好,很热心教我讲广州话。我以亲身经历证明,外地人也可以在广州生活得很好。

讲述者:吴海霞

矿泉街大可以酒店服务员

懂得感恩,以回报广州为荣

高中毕业之后,我没有继续升学。2004年,我离开家乡,只身从湛江来到广州。经朋友介绍,我进入一家茶艺馆工作,天天与茶相伴。与茶相伴的日子很美好,但是我的思乡情绪一天天严重。广州太大,太繁华,而我就像是一个隔绝在外的孤独者。

经过在茶艺馆的磨炼,我成功找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份工作,来到大可以酒店上班,负责茶叶等一系列的工作。工作很忙,但是我并不觉得累,因为内心是很充实的。

酒店中大约70%都是外来工,我们各有不一样的乡愁。漂泊在外,公司上级体谅我们思乡的情绪,尽可能送来温暖。

如果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公司的福利总会会在不经意间及时向我伸出援手。公司主管经常主动找我们谈心,渐渐地让我们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情。在公司的组织下,我们也会定期参加一些义工服务,例如在火车站搞清洁。这些经历,让我懂得了感恩,并以回报广州为荣。 

每一个女孩心中都藏着一个文艺的梦想,我也一样。在这里,我惊讶地发现自己可以在舞台上发光发亮,业余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寄托。通过公司组织的文艺活动,我和同事们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开心和快乐。公司这些实实在在的关怀,让我们都愿意主动融入广州,爱上广州。

【区情现状】

越秀区现有户籍人口116.9万,常住外来人口34.1万。近5年来,外来务工人员每年以近20%的速度递增,每4个在越秀工作生活的人中就有1个是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

截至本月25日的统计,在越秀区居住的外国人有6213人,登峰街最多时外国人达到4500多人,涉及83个国家和地区。

【工作成果】

●越秀区在全市率先对在该区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免费就业培训,培训外来务工人员5000多人次。

●全区22条行政街和各个居委会均设立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和协调小组,初步形成了区、街、社区三级外来务工人员维权网络。

●今年约200名农民工有望入户越秀。

●登峰街: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接待咨询对象1000余人次;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30份;共受理举报投诉10起,立案10起,涉及农民工人数30人,追回工资及押金122492元,结案率100%;解决重大突发事件3起,涉及农民工人数30人,追回工资326292元。

●矿泉街:提供200多个档位引导流动档主入室经营;把外来流动人员子女纳入社区免疫规划,每年为4000多名流动儿童接种疫苗;帮助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就近入学、入托,今年为约150名外来流动人员子女就近报读街辖4所公办小学。

●华乐街:2010年来为外来流动人口提供医疗服务600多人次,举办讲座35场;在华侨新村建设了600多米的开放性健身绿道,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休闲场所。

郑旭森、黄晓怡、杨亚明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