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这座客家古民居出了五个黄埔生 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举世闻名,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1-07-09
报纸名称:这座客家古民居出了五个黄埔生 抗日民族英雄谢晋元举世闻名,
描述: 谢晋元故居一角 “一门”五个黄埔生 谢晋元将军是中国现代史上举世闻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对于他参加黄埔军校的经历或许很多人都不陌生,但鲜为人知的是,谢晋元的两个堂兄弟和两个侄子竟也是黄埔生。也即是说,仅谢晋元故居一个屋子就出了五个黄埔生。蕉岭文化界人士表示,这在全国或许是绝无仅有的。同一个屋门走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出版日期:2011-12-24
报纸名称: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老的老小的小,守不住古宅文物 梅州地区大量客家古民居仅剩老
作者:暂无 出版日期:2011-05-14
报纸名称:老的老小的小,守不住古宅文物 梅州地区大量客家古民居仅剩老
描述:大埔古民居莲瑞流馨 梅县联芳楼、大埔花萼楼、梅江区南华又庐、继善堂……这些承载着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内涵的古民居,像一颗颗价值连城的耀眼明珠,散落在梅州城乡大地。然而,由于梅州古民居留居人员多为老弱妇孺,保护意识较淡薄,保护措施和相关硬件设施也不到位,近年来客家古民居内的文物出现了一种“在保护中流失
红色绿色景区扎堆雁洋镇 这里已成为广东的客家“桃花源”,幸
作者:黄蔚山  宋健军   出版日期:2012-05-19
报纸名称:红色绿色景区扎堆雁洋镇 这里已成为广东的客家“桃花源”,幸
描述: 集红色经典、客家文化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叶帅故园项目位于梅州市雁洋镇。 在这个面积118平方公里的粤东北山区小镇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叶剑英纪念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雁南飞茶园、4A景区雁鸣湖、千年古刹灵光寺、粤东名山五指峰、全国最美古村落桥溪村等文化旅游休闲综合区早已扎堆。这里古树婆娑、溪流
科学利用资源 打造“四大板块” 梅县思路清晰为客家民系
作者:黄蔚山  翁尚华  饶延志   出版日期:2009-05-20
报纸名称:科学利用资源 打造“四大板块”   梅县思路清晰为客家民系
描述: ↑梅县灵光寺旅游区购物一条街 →县委书记李远青深入梅江河堤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现场调研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活动见成效 在广东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梅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三促进一保持”和梅州市委推动绿色崛起的战略部署,脚踏实地理清发展思路。为了解梅县学习实践科学
社区义工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客家感受到传统的温情   虽是
作者:黄宙辉田禾   出版日期:2011-07-18
报纸名称:社区义工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客家感受到传统的温情   虽是
描述:天河区中海康城社区环境优美,邻里关系和睦如同一家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羊城晚报记者黄宙辉通讯员田禾 中海康城社区位于广东奥体中心西侧,占地约81万平方米,共3700多户近17000人,其中约8成是新客家人,业主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区域、不同风俗文化的人在此相聚。相对于老城区的其他小区,中海康
破天荒第一首以“鸭汤”为由的美食民谣;第一首以汤代酒的客家
作者:劳毅波   出版日期:2008-05-10
报纸名称:破天荒第一首以“鸭汤”为由的美食民谣;第一首以汤代酒的客家
描述: ■波波觅食 图、文/劳毅波 喜满屋嘿笑满堂, 不敬美酒敬鸭汤。 酒喝多了伤脾胃, 白鸭滋补身健康。 喝上这碗美味汤, 冠豸美景记心上。 喝上这碗友谊汤, 相聚虽短情谊长。 喝上这碗祝福汤, 事业有成庆吉祥。 敬汤敬我客家情, 情深意切一口干。
相见欢 客家山区,省里下来了演出队。群众看到了最有趣的
作者:阙道华叶蓝   出版日期:2008-02-24
报纸名称:相见欢   客家山区,省里下来了演出队。群众看到了最有趣的
描述: 本报记者 阙道华 通讯员 叶蓝 摄影报道 一台露天的演出,对于省里来的艺术家和演员们来说,这只不过是职业生涯里一次微不足道的经历,这只是一道例牌欢乐制造工序。然而对于广东最东边梅州山区的客家人来说,那些说着电视里的人一样标准的普通话的俊男美女,让这个元宵节跟以往有了些不同。
正月摆“添丁酒”一天天逼近,望着破败的荣槐楼,守楼人满腔无
作者:鲁钇山   出版日期:2008-02-13
报纸名称:正月摆“添丁酒”一天天逼近,望着破败的荣槐楼,守楼人满腔无
描述: “清朝客家围屋的稀有典范荣槐楼,应该列入省级文保单位”,在上月的广东省“两会”上,政协委员温良如是建议。 “荣槐楼真的该修了!”谈起这件事情时,小雨打在守楼人温新源脸上,仿佛泪水。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荣槐楼,位于五华县三源村,占地8000平方米,迄今已存在450年。它是一个半圆形的客家围
昔日撕毁入学通知书如今毕业又遇就业难 客家女孩李田珍遇
作者:冯小静程丹   出版日期:2009-06-03
报纸名称:昔日撕毁入学通知书如今毕业又遇就业难   客家女孩李田珍遇
描述: 本报2006年9月5日相关报道 2006年的9月4日晚,李田珍在蔡立斌的帮助下,用重新拼接好的《录取通知书》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本报记者 郑迅 摄 本报记者 冯小静 实习生 程丹 三年前,客家女孩李田珍毅然撕掉入学通知书到餐馆当起了服务员,饭桌上遇到好心人要送她到广州上大学。 本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