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869)
期刊(1703)
图书(248)
学位论文(229)
视频(110)
会议论文(34)
图片(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869)
期刊 (1703)
图书 (248)
学位论文 (229)
视频 (110)
会议论文 (34)
图片 (4)
按年份分组
2015(115)
2014(2181)
2012(579)
2011(555)
2010(528)
2009(192)
2008(196)
2007(103)
2005(19)
1988(1)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1083)
其它(424)
闽西日报(224)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
八桂侨刊(3)
时代文学(2)
科学时代(2)
银行周报(1)
广东党风(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闽西客家圆楼兴盛原因分析
作者:叶舒颖  期号:第1期 来源:山西青年(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闽西  客家  土楼  原因 
描述:闽西主要由原来的汀州组成,是福建客家人的聚居地.土楼建筑是客家独有的建筑形式,是客家人迁徙到闽粤赣边区之后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本文通过建筑学、文献学、历史学方法,主要以闽西客家圆楼为典型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来探讨闽西圆楼兴盛的原因.
信息荟萃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监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廉政文化  摄影报道  广东省梅州市  贯彻落实  客家文化  党员领导干部  工作开展  文化教育  纪委  领导班子 
描述: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在泮坑客家文化览胜园添设了一道廉政文化墙,将客家经典廉洁故事和廉政楹联以浮雕的形式展现,引来游人驻足观赏。(胡俊坛钟宇亮摄影报道)教育天津市静海县纪委把《廉政准则》的贯彻落实作为加强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采取领导班子带头学、干部自主
从酿豆腐的起源看客家文化的根基
作者:张应斌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文化  豆腐  起源  客家民俗  传统食品  客家食品  房学嘉  肉丸 
描述:一、古今独步的酿豆腐酿 豆腐是客家菜中珍品,房学嘉《客家民俗》:“盐煽鸡、酿豆腐、扣肉、肉丸等,都是久负盛名、别具客家风味的传统食品。”所举4种客家食品,酿豆腐为其中之一。百度百科《梅州客家文化》“客家名菜”3种,酿豆腐居第一。酿豆腐的独特之处何在?至今言之不详。笔者认为,酿豆腐的独特之处主要有二
客家研究院2011年大事记
作者:嘉客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事记  研究院  客家  中山大学  社会学博士  亚洲文化  学术演讲  研究员 
描述:一月 1月13日,日本东洋大学亚洲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博士末成道男教授和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后河合洋尚访问我院。末成道南教授为我院师生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学术演讲,并播放了1988年在梅州拍摄的有关做斋、居士林忌祭、出嫁宴等多部记录片。
文峰塔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峰塔  兴宁市  广东省  三十年  平面 
描述:位于广东省梅州兴宁市宁新镇文星村长陂岭,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该塔为十层楼阁式砖塔,高38.6米。塔一、二层平面呈四方形,三层以上平面为八角形。塔内设壁内折上式塔梯,各层设有木质楼板,葫芦形塔刹。相传文峰塔未建前,兴宁学子近三十年频赴科场屡试不第
兴宁陶前村古窑址及其制陶工艺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窑址  制陶工艺  文物普查  手工工艺  兴宁市  梅州市  广东省  陶器 
描述:陶前村古窑址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叶塘镇西山村陶下,是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唯一一处用传统手工工艺仍在生产陶瓷的吉窑址。据有关资料记载,兴宁市原本有10多家生产陶器的窑址,因种种原因许多窑址陆续停产。
一品盐(火局)鸡 味绝热销赚大钱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创富指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肉鸡    绝热  产品特点  现代科技  白条鸡  三黄鸡  违禁品 
描述:一、产品特点:采用优质白条鸡(肉鸡、蛋鸡、三黄鸡等均可制作),在原有正宗广东梅州客家盐(火局)鸡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融入现代科技,将传统盐(火局)改为卤水卤制,加入多种中草药香料调料(不含大烟壳等任何违禁品),经过洗、腌、煮、焖、晾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独创了“二次增香”和“飘香”工艺.
巫觋崇信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文博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崇信  巫觋  仪式表演  人类生活  人的力量  巫术  自然界  中后期 
描述:巫术由来已久,其主要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和操纵某种超人的力量来影响人类生活或自然界的事件,以满足一定的目的。客家民间称男巫师为“觋公”,女称“觋婆”,粤东梅州的“觋公”系清中后期由福建传人,其活动主要为生者消灾难,祈福,此类巫术称为白巫即吉巫。该巫术至今仍有活动并拥有一定的市场。
安远县婚俗程式及境内差异辨析
作者:杜娟芳 钟俊昆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安远县  婚俗程式  境内差异  传统文化  心理祈求  政治经济 
描述:安远县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东南部。东毗会昌、寻乌;南邻定南;西连信丰;北接于照现行行政区划和安远人的习都、赣县;人口总数约为26万人。南北长846公里,东西宽488公里,呈不规则腰子形。按惯说法,可以把安远分为三个部分:南片、中片、北片。
浅谈竹板歌的传入、传承和发展
作者:胡希张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传承  民间曲艺  梅州市  梅江区  竹板歌 
描述:“竹板歌”因说唱者以竹板击节伴奏而得名,属于客家民间曲艺。梅州市的曲艺品种不多,竹板歌是主要曲种。竹板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广泛流行于全市,以兴宁、五华最盛,梅县、梅江区、大埔次之,这里,就竹板歌的源流及其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第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