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80)
期刊(354)
学位论文(46)
视频(20)
会议论文(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80)
期刊 (354)
学位论文 (46)
视频 (20)
会议论文 (7)
按年份分组
2015(20)
2014(479)
2013(218)
2012(237)
2011(212)
2010(148)
2009(99)
2008(98)
2007(56)
2004(7)
按来源分组
南方都市报(103)
闽西日报(96)
惠州日报(90)
东江时报(86)
赣南日报(85)
其它(66)
消费(2)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青年文摘·下半月(1)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
向南的河流
作者:黄国钦  期号:第5期 来源:花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韩愈  河流  潮州  韩江  洪水  城墙  南方山地  历史  公元  李宗闵 
描述:着河流的走向,向南眺望。隐隐看去,那一片波光粼粼的尽头,就是大海。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这片土地的神奇。南海和东海,就在这里交汇,畲族,就在这里诞生,乌龙茶,就在这里发源。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国内地,这是唯一一条自北向南流入大海的河流,是唯一一条用姓氏命名的河流。可是,在远古的年代,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流,或者说,是没有命名的河流。这条没有名字的河流,却是一条桀骜不驯的河流。跨过这条河流,向东,就是福建,向北,就是江西。后来,这条桀骜不驯的河流,用她甘润丰泽的乳汁,哺育了南方两个伟大的民系:客家人和潮州人。悠悠岁月,走进了公元纪年,这条向南的河流,才有了初始的名字:员水。这是不知所云的名字。翻开东晋至隋的典籍,都是这样称呼这条河流的。也有后人用筼水来指称这条河流,我觉得这就对了,筼是大竹,竹林。南方的崇山峻岭...
春天的大埔
作者:熊君慧  期号:第7期 来源:广州文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春天的气息正在氤氲。 这路是没有电线杆、路灯的,现代社会的任何痕迹都看不到了。凤尾竹优雅地开在河边、山上、房前、屋后;凋败的芭蕉和白墙青瓦的旧宅子隐没在山水里,不少房屋的外墙干脆裸露着黄色的泥土。这样的泥土来自唐宋还是明清,清末还是民初?浸淫了百年日月光华,浸润成泽泽的金黄,在客家人手中垒砌,为这个迁徙的民系遮风挡雨。 空气中飘来一阵浓烈绵长的芬芳。这满山遍野的香味,是看不见的春天的精灵,争先恐后扑面而来,沁入心肺,渗入血液,打通经脉,而后又从身上每一个毛孔钻了出来,蹦蹦跳跳回到山野的怀抱。春天就这样消融了你,无法自制,激动难耐。是四季桂还是栀子花?闻香者热烈地讨论起来。一位返乡扫墓的客家大姐说:是柚子花的香。 柚子花有这么香吗?城里人吃过柚子却没有闻到过柚子花香,一致的质疑,让久未回乡的大姐也疑惑了
朱立伦:人生就像一场棒球比赛
作者:李晶龙  期号:第5期 来源:世纪人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27日,朱立伦以102万的高票打败民进党主席蔡英文,成功当选新北市长,贵为台湾“五都”首长之一。这一年,他49岁。 身高1米82的朱立伦形象清新,爱说笑话,也爱笑,嘴角一弯便露出两个讨喜的小梨涡;他
柴火
作者:暂无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小时候,因为母亲生我们兄弟六个,没有姐姐和妹妹,因此拾柴火、割公式草这些本来女孩子干的活儿,我们同样也要干,拾回的柴火、公式草,扎成一捆捆堆放在旧围屋的壁坎下,以备雨天和农忙做饭用。堆柴火的壁坎,冬天蹲在那里,端一盘地瓜,边晒太阳边剥吃,那是最幸福的时光。
台湾的衙门不设岗
作者:张呜  期号:第11期 来源:中年读者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有戒备森严的警卫,缺了站岗的兵。威还在,但武没了。好容易才在房子的角落里,找到一个警察,这个警察还经常溜号,就连他们的“总统府”也不例外。每个大门槛,随便都可以进去,没人管你。 “总统府”限制多一点,周一到周五,上午9点—11点开放参观。这些政府机构,“总统府”带头,都在为台湾的旅游默默作着贡献,好多大陆来的游客,都要求进大门槛看看。但是如果没有跟团走,单个的游客也许会错过——旺报的社长跟我讲,就有大陆游客投书,说是到了台北市政府门口,硬是找不到,因为人家没有站岗的。 我们这些大陆人,平日里见惯了高大威猛的政府大楼、政府广场,见惯了戒备森严的门卫,听惯了门卫厉声的呵斥,一旦见了没有门岗的政府大门槛,还真就不习惯。其实,这个世界上好些国家的政府机构,都是这个样子,别的地方,有的连高大的房子都没有,寒酸得很。 有卫兵的大门槛也不是没有,台北至少有两处,一是“国父纪念馆”,一是“中正纪念堂”。两个地方,都有一坐姿相似的铜像,一为孙中山,一为蒋介石二两座像前,各站立一持枪的兵,一动不动,妻还以为是蜡像。过了不多久,到换岗时分,蜡像居然动了起来,虽然动得跟机器人相似,但可以看出,他们是有血有肉的真人。实际上,这两处的岗兵都是礼兵,不是站岗,而是在表演一种礼仪,每天例行的换岗仪式,跟英国白金汉宫和美国阿灵顿公墓一样,无非是吸引游客的杂耍。一边换岗,一边玩玩花枪,让人看了好玩。 在这里,我注意到两岸的礼兵,礼服正在趋同,但戴钢盔的方式却大不一样。我们这边钢盔是正扣在脑袋上,前面微微上翘;而他们这边则反之,前面的帽檐儿,压得很低。据说,非止礼兵,连正经的军人,台湾这边戴钢盔,也是这般,而我们则相反。 懂军事的人告诉我,压低帽檐儿,冲锋时可以减少伤亡,但的确不怎么好看。看来,即使礼兵,这边也不肯将就一下美观。不知是因为被共军打怕了呢,还是人家一切从实战出发? 昔日禁地今成市民活动中心 不过,今天的这两个纪念国民党大人物的场所,已经变成了市民的活动中心, “国父纪念馆”尤甚,到处是背画夹子的儿童,跳街舞的少年,还有盘旋的鸽子。 “中正纪念堂”,广场上的大牌坊,已经在民进党当家的时候,改成了自由广场,原来的“中正纪念堂”五个字被凿去,改成四个颜体的大字——“自由广场”,纪念堂上的匾也被拿掉。国民党当家,说是拨乱反正,也只是换回了堂上的匾,广场上牌坊上的字,却还依旧。 台湾的朋友告诉我, “自由”两个字,是具有天然合法性的,一旦刻上了,谁也不敢轻易拿下。可怜当年老蒋对“自由”两字深恶痛绝,虽然没有写过《反对自由主义》,但也有专门的文章,批评自由在中国的泛滥,进而痛骂五四新文化运动教坏青年。在他治下的台湾,最稀缺的,恰是自由。今日却让他老人家的坐像,天天面对广场上“自由广场”四个大字,真是情何以堪。还不如民进党的办法,在他的坐像前,弄上好多飞来飞去的虫鸟,让他老人家死活看不清广场牌坊上的字,似乎还更人道些。 至于国民党自己的办公处,已经变成了民间团体的所在。我为了找辛亥资料,来到国民党的党史资料馆。这个馆,今日缩在台湾的船业大王张荣发的基金会大楼里面,随便报上名来,连证件也不需要,就可以进去查资料,我查了他们可怜的馆藏,什么也没有找到。 百姓有了选票,原来威武的衙门,都失了精气神,里面的官员都要讨好选民,更何况建筑?原来威权的纪念物,也在悄然之间,改变了性质,开始为人民服务,虽然多少有点转变过程中的小小尴尬。大门槛,已经没了。 旁听台北市议会 8月份台湾“立法院”开临时会,但去旁听,却赶上人家表决,只欣赏了一下搭棚子抗议的一群老头、老太太。进入9月,立法院依旧没有开会,但台北市议会在开,朋友告诉我,9月7日,市议会台北市政府总质询。这一阵,台北市市长郝龙斌陷在新生路高架桥和花博会采购弊案的风暴里,质询一定有戏看。于是,依照朋友的指点,我准时在下午两点到达了台北市议会。 台北凡是公家单位,房子都很雄伟,市议会也不例外,一栋很厚重的白色大楼,走廊十分高大宽敞。台北的政府机构,除了正门之外都不挂牌子,我一个外来人,当然摸不准哪个是正门,结果进的是后门,后门里面有个警察,但见到我这样东张西望的可疑人员,既不阻拦也不盘问,听任我绕到正门,跟志工会合。办理旁听要登记,拿出我的大陆同胞证,办事的小姐看都没看清楚,就在旁听证上写上“张鹏”两个字。证件后面有不于胶,撕开粘在衣服上就可以进去了,就这样,我顶着张鹏的名字,旁听了将近两个小时。 旁听席在四层,可以居高临下地看下面的议会大厅,但隔着厚厚的玻璃,可以看见里面的人的动作,却听不见声音,好在旁听席有大屏幕,声情并茂,可以同时看见张牙舞爪的质询者和垂头丧气的市府官员。这一次是总质询,市政府主要官员几乎倾巢出动,连7个顾问都到齐了,坐了黑压压好几排。但是,质询议员一方,却只有3个人,其他议员一律缺席,一排排的空椅子,不,沙发。 虽然只有两男一女三个市议员,可发起声来,却震天动地,连珠炮式地交替发问,一会儿放PPT,一会儿展示文件。总共两个小时的质询,质问的话题转换了无数次,但没有一个话题是有答案的,市府这边剐要回答,就被打断。议员叫谁上来,谁就得上来,上来之后,明白人不许回答问题,不明白的,却非要站在那里被问。7个顾问都被像过堂一样提过来,但却一个问题不提,依次点名之后,又一挥手让这些人下去了。刚刚提了一个建客家文化中心的问题,然后就放PPT,说是让郝龙斌市长好好看看,我以为是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据,没想到,放出来的却跟刚才的问题风马牛不相及,是大陆电视台采访副市长的画面,说她明明是副市长,被人称为市长却不更正。我看出来了,原来所谓的质询,质询者只在意“质”,而没有“询”,他们根本不希望被质询者回答问题,自己问完了,也就完了,所谓的问,其实就是指责甚至羞辱,羞辱完了,也就完了。让我这个旁听的人,连一个问题都没弄明白——不是我的智商低,或者不了解情况,问的问题都很简单,但我就是不知道真相。整个一下午,只有两个小问题,我似乎是听出了点头绪,一个是市府号召公务员跳花博舞,一个是市教育局发文让中小学号召学生参观花博会,似乎两件事在办的过程中,都有点强人所难的意思。但是,质询者对这一点,恰恰没有穷追猛打。反而在如果买花博会的预售票丢了,要不要给赔偿的荒唐问题上纠缠不休。 没有新闻价值的质询会 偌大的旁听席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二楼的记者席,也没有几个人,几台摄像机早就架在那里,记者们懒洋洋地三三两两坐着,几乎没有任何人注意议事厅发生的事情,即使在议员有意向他们呼吁的时候,记者们也无动于衷。我知道,他们见的世面太多了,市议会的这点事,又算什么呢?媒体宁可报小偷偷空调,也不热衷报这个。 听完之后,我跟陪我的志工讲,如果我是台北市市民,我会对这样的场面很不满意,因为听了半天,没有一件事我能知道究竟的。我看到的,只是党争,只是作秀,而没有质询,没有真相。感觉三个议员痛快淋漓地骂了一阵,市府官员唯唯诺诺,吭吭哧哧一阵之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志工说,没有人会满意和不满意,因为,没有人来旁听,媒体基本上也不会报,除非其中爆出某些值得娱乐的话题。 记得看1910年清朝资政院的会议记录,看到那些民选的议员议事,也争,也吵,但每个议题都争得明明白白。历史总是会进步的吗?我真的有点糊涂了。 (摘自《时代周报》)
远眺高考那座庙堂
作者:刘原  期号:第23期 来源:南都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独唱团2》写过稿,那稿子随夭折的杂志一起石沉大海,所以我让韩寒拿一篇作文赔我的稿子,韩寒很客气地发了条短信,说刚拒绝了沪上报纸的作文约稿,不好另外破例,下次再写。我曾跟木子美同处南方报业大院,虽然她在微博上宣称对我不来电—这让我沮丧,看来客家人和客家人之间有抗体,但好歹也在一家杂志的专栏版上毗邻多年,无奈还是没用,正在北方某个小镇隐居的木子美幽幽地说:她要忙着喂家里两只刚出生的猫仔,没空写稿。 为了寻找两篇作文,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跋涉。除了余秋雨和王兆山之外,我几乎找遍了所有会写字的名人。郑渊洁关机,郭敬明不接我电话,白岩松接了但是很温和很坚定地拒绝了。李承鹏倒答应写,后来又说正带儿子在训练网球,没时间写了,我悲愤地问李大眼:李娜拿了法网冠军你就让儿子练网球,日后中国的花样游泳拿了世界冠军,莫非你也要叫你儿子夹住鼻子潜入深水,探出一条毛茸茸的大腿? 我向隅而泣。
父亲与公路
作者:骆以军  期号:第8期 来源: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天去找老师,说我觉得对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晚上九点上床睡觉比把每个错字写二十行要重要。没想到这位老师是个气量狭小之人,冷冷回了一句:“那我没办法教你们小说家的孩子。”从此在班上冷淡疏离国峻,二年级时黄春明便让国峻转学,但那时学期还未结束,有一天黄春明便对国峻说:“国峻,我们去环岛旅行好不好?” 于是,在那个年代(还没有高速公路),一对父子,公路电影般,道路在眼前不断展开,父亲骑着野狼机车(里程走太远还要在路旁将机箱拆下清理灰渣),儿子紧紧抱着他。他们在客家村落看猪农帮母猪接生,像电影画面,我们似乎看见七岁的小国峻,睁着惊奇、黑白分明的大眼,躲在父亲腰后,看一只一只晶亮湿漉裹着胎衣的小猪崽,从母猪的后胯挨挤着掉出。或是他们在旗山看见遍野香蕉树叶如巨大神鸟集体扇扑翅翼,在台风中狂魔乱舞,也因为遇到台风,他们骑机车顶着漫天银光的大雨,父子披着雨衣,折返北上。
实话实说
作者:客家阿哥  期号:第2期 来源:时代青年(月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实话实说  眼泪  加班费  自首  妻子  心虚  娘子  财政部长  沙发  夫妻 
描述:下班回家,看见妻子坐在沙发上抹着眼泪,这下我可慌了起来,因为自结婚以来,夫妻俩虽然偶尔也吵吵嘴,但还从来惹她流过一滴眼泪,难道……我不由得心虚起来。娘子息怒,怪我不诚实,我现在自首还来得及吗?实话实说,我不该瞒你,我存有私房钱78元,这是从我每月的加班费中偷偷克扣下来的,我承认这属于
经我梳理的莞草脉息
作者:刘元举  期号:第8期 来源:黄河文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人  围龙屋  客家文化  历史文化  城市  围屋  少数民族  东莞  汉民族  中原 
描述:提到东莞这座城市,总能听到"历史源远流长"之说。这种话,在我看来不过是套话官话,像公式,几乎适用于我们国土上的任何一个城市。你就说吧,哪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不渊源呢?尽管我在翻阅了一些相关的典籍时,读到了关于东莞悠久历史的某些残片记载,却仍然引不起足够的兴致,倒是这里的一种草——莞草,让我颇感新奇。
茶道奇葩--客家擂茶
作者:郭振东  期号:第2期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擂茶  南方少数民族  茶道  女主人  客家妇女  “五四青年节”  茶文化  饮茶习俗  防病健身  保健饮料 
描述:“方圆百里擂茶乡,没有不会打擂茶的姑娘”之说。 客家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每当客至,女主人先是端出一套“擂茶”茶具,人称“擂茶三宝”:一是口径约0.5米,内壁有辐射状纹里的陶制“擂钵”;二是用上等油茶树木制作的约60厘米长的“擂棍”;三是用竹蔑编制的捞滤碎渣的“捞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