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裂的认同:重新解读19世纪槟城国际港口的客家社群
-
作者:王琛发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际港口 槟城 19世纪 客家 社群 解读 分裂 会馆
-
描述:一般讨论东南亚客家历史,往往认为槟城嘉应同乡或者增龙同乡最早在当地为乡人建成会馆。在槟城华人史上,嘉应会馆的地契志载明1801年,最初称为“仁和社”或“仁和公司”,增龙会馆由增城与龙门先贤合创,前身则是“仁胜公司”,其会史曾经说明嘉应会馆1801年地契上亦有标明北侧是“仁胜公司”。
-
仪式认同与民俗展演:兴宁客家花灯文化研究
-
作者:周云水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仪式过程 客家人 文化研究 花灯 展演 民俗 工艺流程 人的现实
-
描述:兴宁客家人普遍流行每年元宵节前后“赏灯”的习俗,笔者通过分析兴宁水口镇几个村落客家宗祠“响丁”的习俗,利用田野访谈和实地调查的方法,记录花灯的制作工艺流程、民间艺人的现实状况、“请灯”、“上灯”及“暖灯”等环节的仪式过程。
-
游客对地方节庆活动认同之研究-以土城桐花节为例
-
作者:李青松 車成纬
期号:第2期
来源:运动与游憩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城 桐花节 活动认同 地方节庆
-
描述:研究結果發現,土城當地遊客相對於臺北縣市與其他地區會更加認同桐花節,視其爲當地節慶的重要活動,而較少認爲桐花節的活動來由是出自於複製客委會的桐花祭,但也發現,除了土城當地遊客外,大臺北地區與其他地區的遊客重遊意願不高。因此建議類似的地方產業或是觀光節慶活動,應先從地方社區的認同做起,如此要獲得其地方的肯定易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將節慶活動結合地方特有的藝文活動,增加節慶活動的獨特性,藉此吸引非本地遊客重遊的意願,方能永續經營。
-
近代客家认同感的背景研究:——评《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
-
作者:小林宏至
期号:第1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社会 近代 他称 自称 认同感 客家文化 客家人 历史学
-
描述:《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自称”与“他称”之间》一书如标题所示,从客家人对自己的视点与邻近客家的人对客家人的视点来考察“近代客家社会”的形成过程。该书作者饭岛典子博士就读于一桥大学时,在中川学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历史学,她从历史学的视角来研究客家文化,
-
BBS站的客家族群认同建构:以PTT "Hakka Dre
-
作者:廖经庭
期号:第13期
来源:资讯社会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BBS 客家 想像共同体 集体记忆 族群认同
-
描述:BBS站的客家族群认同建构:以PTT "Hakka Dre
-
空间再现与族群认同-论《一八九五》、《插天山之歌》之历史与
-
作者:余昭玟
来源:东海大学文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插天山之歌 一八九五 客家人 空间再现 族群认同
-
描述:的山林一隅,狭隘的空间隐喻了壮阔的历史,原着者锺肇政与李乔在建构此段族群反抗史时,不约而同取材台湾北部的客家山庄,据此拍摄的两部电影更集中表现山林中的客家生活百态,空间建构与族群书写相互融合,演述台湾的历史。
-
客家移民与地方文化的建构——以“开善”宗族社会为例
-
作者:杨彦杰
期号:第10期
来源: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移民 地方文化 宗族社会
-
描述: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建立国家认同的历史过程。
-
语言使用与族群认同的可能关系:以中坜市新新国小之家长为例的
-
作者:林瑞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使用 族群认同 客语 母语 本土语言 客语教学
-
描述:語在家中與其它地方使用的情形以及對學生選修客語的看法;(二)、他們的文化認同為何;(三)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之間可能的關係為何;(四)在國小環境裡實施客語教學及文化認同可能面臨之困境。在研究方法的選用上,本研究先採用文獻分析法探討語言、母語、母語教學、語言流失、文化認同與傳承、族群認同等相關的文獻及資料;更進一步針對現況與相關問題,建立本研究架構及研究問題之依據,最後在對研究主題的背景有相當程度瞭解後,以個別的深度訪談來探討本研究的相關問題。本研究顯示,語言是構成族群認同的重要元素;擁有較佳的客語能力,就越容易對客家族群產生認同,即客語能力越強客家族群認同也越強;居住於客家庄或是與長輩同住,較容易有良好的客語能力,也有較明確的客家認同;文化必須透過語言來傳遞,語言是傳承文化的主要工具與橋樑,透過潛移默化的效果,提升文化認同,進而產生族群認同感。關鍵字:語言使用、族群認同、客語、母語、本土語言、客語教學
-
国小高年级客家学童族群认同与客家语学习之相关研究 —以新竹
-
作者:李佳芬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语 族群认同 客家语学习 新竹 关西
-
描述:共計607位客家學童,回收543份,得有效問卷461份,回收率為89.45%。所獲取的資料,以次數百分比、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以及質性方法進行分析,其重要結果如下:一、關西地區國小高年級客家學童具有良好的族群認同,其中以「族群行為模式」表現最佳。二、母親為客家人、自我認同為客家人、具良好客語聽說能力、家中主要使用語言為客語之關西地區國小高年級客家學童在「整體族群認同」表現較佳。三、關西地區國小高年級客家學童客語學習情形尚佳,其中以「客語師資」表現最佳。四、客家學童贊同教師使用帶活動及分組的方式進行客家語教學。五、多數的客家學童認為拼音及客語說話是困難的。六、多數學童覺得每週上一節客家語課是最好的。七、自我認同為客家人、具良好客語聽說能力、家中主要使用語言為客語之關西地區國小高年級客家學童在「整體客語學習」表現較佳。八、關西地區國小高年級客家學童客語學習與族群認同具有顯著正相關。 本研究針對研究結果,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與家長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以供之參考。
-
集体认同的建构:当代台湾客家论述的内容与脉络分析(1987
-
作者:林诗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运动 客家论述 族群政治 集体认同
-
描述:族群界線)和「應得權利」共識的建立;客家論述興起的背景跟客家族群所面臨的「雙重同化」困境密切相關,而運動組織與反對運動陣營的策略結盟,則促成客家議題的公共領域化,族群政治的競爭更讓客家文化運動獲得制度性的回應,此歷程的變化同時承載著運動訴求目標、潛在敵人與意義轉變的更迭;藉由對客家問題的診斷、處方的提出和激勵參與動機的陳述,運動組織得以爭取潛在參與者支持運動理念,透過實際投入運動行列的過程,個人亦成為形塑客家認同樣貌的建構者,而客家學術研討會的舉辦在此則實踐著集體認同的動態建構,「社會學干預」的進行使得客家論述再次受到強化與確認。
上页
1
2
3
...
9
10
11
...
25
26
2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