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4476)
报纸(4347)
学位论文(857)
图书(753)
视频(206)
会议论文(188)
图片(5)
按栏目分组
期刊 (4476)
报纸 (4347)
学位论文 (857)
图书 (753)
视频 (206)
会议论文 (188)
图片 (5)
按年份分组
2015(209)
2014(5664)
2013(897)
2012(967)
2011(931)
2010(748)
2009(410)
2007(213)
2001(18)
2000(23)
按来源分组
其它(1308)
三明日报(182)
嘉应学院学报(143)
嘉应大学学报(33)
艺术百家(6)
青春岁月(5)
艺术探索(4)
科技广场(3)
商场现代化杂志(3)
柳州师专学报(2)
藏在深山古村里的收藏家家境并不富裕的张炳辉为“收藏客家人的
作者:黄蔚山 吴增贤 饶延志 朱日晖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张炳辉展示他的宝贝 琳琅满目的藏品 两层高的楼房里,墙上挂满了旧的字画、壁挂、服饰、钟表等,地上则堆满了像章、古家具、瓷器、铜器……这不是博物馆,而是粤闽交界的梅县深山古村落桃尧镇桃源村一位普普通通农民张炳辉的家。26年来,他的足迹遍及粤闽赣三省,收集了5万多件物品,
走近客家围屋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说起客家,这个在龙岗历史上打下深深烙印的族群,客家围屋是首先被提及的话题———“我知道客家,你们有大围屋,你们有鹤湖新居、大万世居嘛!” 的确,作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的客家围屋,既见证了客家人风风雨雨的成长史,同时也成为客家精神的物质载体。 这种传说中起源于两汉魏晋时期“坞壁”形制的民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历史至少600年,明清古建筑数百间,山海城田2万多亩,居民12000多人,杂居50多个姓氏,这便是范和村的时空含量。这个惠东稔山镇南部的滨海古村,古称“饭箩冈”,相传因地理形似饭箩得名,经逐渐雅化而改称“范和”。数百年来,这里登山可樵,出洋能渔,拦潮晒盐,富甲一方。时至今日,范和村仍旧以其村大、民富
滨海范和村犹存饭箩形难改古时风
作者:万明 陈伟斌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陈氏祖祠里的木制牌匾,左看是兰桂腾芳,右看是金玉满堂,中间看又是诒远堂。 ↑罗冈围保存了原来的整体结构,房屋排列整齐。 ←范和村的谭公圣庙香火鼎盛,右侧的许愿树上挂满了绸带,老人们爱在树下纳凉。 ←范和小学建于民国,校内的这栋建筑材料由香港运来,至今仍然十分牢固。 ←
客家短章(四则)
作者:丘晓玲  来源:梅州日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散文] 关于山歌 我一直奇异于歌者喉咙里是否隐藏有袖珍的乐谱,并且他们是如何在开启天籁的同时又运用了文学?这些出口成章的田间劳作的客家男女,他们的另一种隐秘的身份是热衷于即兴创作的艺术家。 鸟类这天生的歌唱家,它们婉转清丽的歌喉拒绝为冗长枯燥的语言牺牲,或者它们之间的交流语言本
客家好滋味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都市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Magazine ●食客传经 三味猪肚鸡 主要原料:猪肚、走地鸡 汤底对猪肚鸡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好来屋猪肚鸡的出品上乘,汤底更是功不可没。这里的汤底选用筒子骨、鸡架细火慢熬,熬出来的高汤色泽乳白诱人,且营养价值极高。最为关键的是这里的高汤没有用淡奶调味调色,味道鲜而不腻、清爽
■乡味客家菜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客家菜肴保留中原菜肴风味,以油重味浓、高热量高蛋白菜肴为特点。乡味十足的客家菜,已不同于广州菜和潮州菜的清淡,浓郁酥香的野味和家禽更有其独特风味。 客家原是中原人,南迁后,其风俗习食仍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香浓,下油重,味偏咸,以砂锅菜
客家人的“月半节”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罗昌高 客家人最看重三个节日:春节,清明,还有一个就是“七月半”。 “七月半”,也称“月半节”,顾名思义就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在客家人眼里,这一天也属于节日,仅次于春节和清明。客家人有强烈的血源意识,对自己的祖先充满了无限的尊敬和崇拜。他们把列祖列宗统称为“公太”、“婆太”。认为没有祖先就
鲜活的客家读本
作者:暂无 来源:三明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詹昌政 客家,作为汉民族极为独特的族群,历时千年,觉醒却是近代的事。如果不是专家的发现与强调,这些迁徙者的后代,也许“泯然众人矣”——说过这句话的王安石,正是客家人。然而,他们毕竟与众不同:语言特点、风俗习惯、文化趣味、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环境……无不与周边的族群保持着差异性,显示着
房梁·客家
作者:暂无 来源:赣南日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梁”是客家民居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件。“上梁”,是客家建房最隆重的仪式。 家里的老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层楼砌好时,父亲把大大的红花缠在粗大的梁上,壮实的乡亲喊着号子,把梁高高地架了上去。立时鞭炮轰鸣,喜气盈门。 这是孩子们的开心时刻。男人们站在梁上,将点心糖果一把一把撒下来,全村的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