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四縣客家話的幾個音韻問題
-
作者:劉勝權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四縣 音韻問題 去聲調
-
描述:看見差别。本文討論的音韻問題有:謦母方面,經、調查,我們認爲苗栗四縣話應將泥、日、疑母後接齊齒韻時顎化的聲母獨立成音位,並且音質定爲舌面中音/(η)/;精、照系後接齊齒韻顎化獨立出音位/(tc
-
大万世居客家围保护规划研究
-
作者:张韧柘 吴迪
来源: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深圳 客家围 大万世居 保护规划
-
描述:住功能以及进行满足现代生活需要的改造,可能引致文物本体的破坏,因此规划不要求恢复围屋的历史居住功能。但规划认为围屋作为原住民社区活动场所的历史功能应该尽量予以保留,并适当结合室外开敞空间布置社区活动场地,维持世居作为客家原住民精神寄托的重要地位。同时,规划认为可以利用围屋内外的室内室外空间表演、展示客家民俗风情、安排客家民俗体验活动,开展客家文化旅游活动。在规划中将体现客家先民智慧的沙墩陂水利工程一并纳入旅游展示活动。
-
“五色话”使用现状及其濒危的原因
-
作者:韦茂繁 韦树关
来源:中国首届人类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五色话 使用现状 汉语方言 壮语 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 语言成分 民族语言 壮族 壮侗语 混合语 中间状态 一种语言 平话方言 民族成分 乐乡 客家方言 差异 北方方言 桂柳话 县志
-
描述:话”并不是壮语,而是一种底层为壮侗语(如Da51“叉子”、mu31“手”、naml55“水”、ηa35“馋”、tap54“肝”、lyt35“血”等词都与壮侗语同源)、表层为汉语方言所大量覆盖的混合语。之所以称“五色话”,按当地的说法,是因为这种话夹杂了壮语、土拐话(汉语平话方言)、桂柳话(汉语北方方言)、麻盖话(汉语客家方言)等多种语言成分。冠以“五”,乃言其多也。作为一种民族语言,“五色话”正处在“民族语→混合语→汉语方言”转化的中间状态。
-
客家話持續體標記初探
-
作者:宋彩仙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客家話 體標記 語法化 時間 動詞
-
描述:體體標記討論及綜合比較。客家話的持續體標記有“-等、-緊、-穩、穩定,其中“緊”字更有以兼具副詞意思表示,依其代表持續體的體標記和其衍生出來的句式及語意最爲特殊。依動詞的分類定義動詞的本質以表示不同的語意,不同語意表示在句中所使用的持續體標記也不同,在句中的位置不同亦有不同的意涵表示。經比較結果,普通話的持續體體標記較少,型式也較固定,反觀客家話的持續體檩記較多,衍生出的型式也較富變化性。
-
试论客家先民与闽粤赣山区畲民的关系
-
作者:郑树钰 连传芳
来源: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汉族是中原华夏族不断与其他民族接触、融合而发展成为我国主要民族的,而客家作为汉民族共同体内的一个支系,也同样在南迁的过程中和其他民族不断地融合同化,并最终在闽粤赣交界区形成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客家民系。在客家民系形成的时间问题上,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应在宋代特别是南宋
-
客家惭愧祖师神像造型粤东闽西至台湾的转变
-
作者:王志文
来源:第八届海峡两岸传统民居理论(青年)学术会议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善目佛教高僧神尊造型;相反,台湾所看到的惭愧祖师造型,却是:“头戴王爷冠,身着文武装,跣足坐王位。举剑斩魍魉。”这样杀气腾腾的武将造型,实在无法与祖师公联想在一起。这其中有许多未解的谜,等待我们去发掘与探寻。河洛客随着客家研究的兴盛,也渐渐为人们重视。但是,因为时间的久远。生活习性的融合,母语的流失,使得这方面的研究更显得困难。有时研究区的受访者,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族群身分认同,若不细查很容易被误导。幸好汉人对神鬼的敬畏,使其宗教教信仰有强烈的保守性。在“前礼没除,后礼没设”的心态下,可以将许多昔日的社会文化、生活习惯、风俗民情冻结在其中。彷佛一把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提供我们探寻过去的线索。但是在台湾地区,信徒却都分布在河洛语优势分布的地区,主要在南投县草屯、中寮、竹山、鹿谷、埔里一带,这些说河洛话的信徒。围绕在原客家人信仰的惭愧祖师周遭,特殊的信仰现象,代表着不同于其他原乡祖籍神的信仰崇拜意义。本论文利用现在仅有的文献数据,再配合田野访谈,在南投县中寮乡惭愧祖师信仰密集的地区,以曾经回原乡祖庙谒祖的地缘性村落大庙长安寺为例。以及惭愧祖师信仰的原乡区,粤东梅州祖庙灵光寺以及闽西永定湖坑镇,两岸三地神像的造型变化为例探讨,从原乡唐山过台湾,到台湾南各族群之造型差异比较。
-
清代廣東方志的『客民』、『客匪』與『客家』論述
-
作者:唐立宗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羅香林 石窟一徵 客家 土客械鬥
-
描述:換言之,羅香林的研究,唤起客家學研究者的認同意識,於是強調客家文化優良者,大多暢談傳統志書裹反映的客家中原正統性;欲唤起客家共識者,即特書廣府人的方志一直在污蠛客家人為『客匪』、『犬客』。本文動機是重新檢驗這些學者們慣常引用的史志文本,試圖針對清代廣東方志中的(風俗)、(民族)、(方言)等各篇記載.或是(兵事)、(大事紀)對土客衝突的紀錄,依時序性地重新解讀各類志書的『客民』相關書寫,目的在討論清代廣東地區的[客家』意識如何轉換。尤其是自阮元修道光《廣東通志》以降,清代廣東志書的『客家』概念,歷經土客衝突、編纂者的實踐探索,開始呈現正反的兩端文化表述:其一為廣府地區志書屢屢強調『客匪』的禍害,將起事矛頭指向.[客民』的不法,最終使得[客家』承載著大量負面的訊息:其二為粵東客家地區的學者自我認同,隨著『土/客』之別更加凝聚,但當時對「客家」的表述仍不夠成熟。也由於當時『客家』群體尚未有高度的主體性自覺,因此後來常被客家研究者引用的清代廣東志書,無論是{石窟一徵》、《惠州府志》抑或《嘉應州志》,其中的『客家』書寫,往往有被放大之嫌。
-
右堆高樹大埔村的語言及族群歸屬探討
-
作者:徐賢德
来源:第九届客家方言研讨会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六堆 福佬客 族群認同 客家開拓史 語言接觸
-
描述:)接學習、翻譯和周密的語言教學造成的1 。根據筆者的調查與推測,大埔村最早居民的組成應該是以客家人爲主,而後的「福佬化」是爲了生計必须與里港地區福佬人做生意,順流而下到閩南聚落,因此學習福佬話,亦即大埔村的「福佬化」與荖濃溪這條河流有不可分割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