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埔枋寮义民爷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发展:以杨梅地区为例
-
作者:赖玉玲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徵资本 客家 公号 祭典区 联庄 杨梅 义民信仰 义民庙
-
描述:統的委員會形式;清末以來的地方社會代表家族,又成為義民廟事務的重要集體決策者。伴隨義民嘗擬宗族發展形式,延續家族作為地方社會代表的聲勢和名望,也使得義民祭典得以輪替不斷。枋寮褒忠亭義民廟由十五個地方社會家族以「公號」,代表十五個祭典區參與義民祭祀。公號的設置往往含拓墾名號、商號、祭祀公業或嘗會名稱的使用,富有家族、宗族共同對外活動的代表性意義。義民廟的發展即建立在十五祭典區的十五個以公號作為代表之客家家族發展,和義民廟事務的參與、祭典的籌辦過程。而台灣北部土地開發呈現大租戶開墾形式,具有義民祭典代表和地方墾首、地主身分的地方代表以家族為次中心,在家族公號的號召下,把其拓墾區域內的佃戶納入同一參與祭典的單元中,成為跨區域的聯庄組合機制。清代以來楊梅地區人群分布和社會結構呈現以客家人為主,林爽文事件之後,因楊梅客家人對客家人群、祖籍,及客家義民軍忠烈精神之認同與崇敬,義民信仰在楊梅地區建立。民國八十七年(1998)楊梅聯庄當值義民祭典,以「陳泰春」總正爐主為首,整個楊梅聯庄區域內地方社會就地方家族,和包含地方主要家族祭典委員會的共同籌劃下,配合地方「領調」、「奉飯」,和義民節活動,藉由義民祭典形成區域動員。
-
贺州客家人祭祀饮食习俗调查与研究
-
作者:冯智明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花村 客家人 民俗信仰 祭祀饮食习俗
-
描述:族群精深微妙的精神文化特质。本论文试图通过田野调查,从参与者行为的视角出发,以客家文化历史与现实环境为背景,从客家人信仰活动之献祭入手,考察与之相关的饮食习俗。分析客家人祭祀饮食习俗的结构与象征意义,探寻
-
卢氏宗祠:一个农村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功能的变迁与重建
-
作者:卢燕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社区 公共文化空间 宗祠功能变迁
-
描述: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来描写。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下,祠堂经历着不同功能的转换,它由传统时期的社会教化和基层治理中心转变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集体化时期的社会主义乡村教育的场所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公共文化空间,承载
-
台湾客家运动之未来方程式:形成与发展(1987-2012)
-
作者:叶德圣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客家运动 《客家风云》杂志 还我母语运动 政治过程论
-
描述:言的不平等和客家族群地位的邊陲化,讓客家族群早已積壓許多的不滿,1980年代由於當時外在壓迫性體制轉變,政治情勢從戒嚴轉為解嚴,客家草根性組織如客家風雲雜誌社等大力推動下,客家意識也被建構起來,因而對當權者發出挑戰,藉著客家運動爭取母語的教育、傳播權,進而啟發客家人的認同和爭取應有之權益。 在臺灣客家運動的發展上,本研究採取三階段的分期法,分別是發端期(1987-1989年)、集結期(1990-1999年)以及制度化期(2000年-現今)。發端期的重點就是以1987年《客家風雲》雜誌創辦和1988年「還我母語運動」為主;集結期則是經過1989年後的運動能力衰退後,1990年《客家風雲》雜誌改組為《客家》雜誌、1990年「臺灣客協」的成立帶來一波運動高潮,1994-1995年「寶島客家電台」抄臺風波,把動員力量再掀高潮;制度化期主要在2000年以後,包括客家委員會的成立、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的成立、客家電視頻道的設立、客家知識體系的建構以及制定客家基本法,都是進入制度化期後的成果。 另外,目前臺灣客家運動在進入制度化後未來的發展為:(一)臺灣客家運動、客家政策與客家研究應朝向「三合一」的發展;(二)客家研究方面:致力「客家研究」朝向「客家學」發展;(三)客語推廣和文化傳承方面:如何增加它的市場價值?(四)客家認同和想像方面:客家族群世代間的差異須調適;(五)臺灣客家運動存在與否方面:目前運動呈現消退趨勢,未來須朝向強化監督之責;(六)客家事務執行成效方面:過去客家運動訴求大致雖達到,但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七)保存客語和客家文化方面:成立客家自治區?(八)未來的族群關係方面:相互競爭且相互尊重的弔詭關係(九)臺灣客家運動方面:朝向客家文藝復興或文化自覺運動。
-
客家坟墓风水信仰探究:以赣南石城大由乡为例
-
作者:丁凤珠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坟墓风水 地理先生 民俗 信仰 客家 大由
-
描述:坟墓风水信仰对传统客家村落社会的功能和意义,以期理解该民俗信仰长期因袭不衰的原因,并对实践风水活动的必要角色——地理先生,这一乡间风水师群体做相关的调查与分析;来考察风水习俗在当代地域社会中的存在方式
-
宁都民间戏班探究
-
作者:温群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宁都 民间戏班 客家 文化
-
描述:是客家民俗仪式活动中的核心所在,其演出剧目主要以中老年人喜欢的古装戏为主,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俨然成为链接传统与现代对话的纽带。同时,宁都客家地域文化也通过民间戏班的演出活动,在当地社会变迁中产生新
-
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
-
作者:邹春生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族群文化 社会变迁 宋明理学 赣闽粤边区
-
描述: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自唐宋以来,这一地区因大量外来族群的迁入,又出现了长期的社会动乱。为了维护这一地区的社会稳定,确保国家在东南地区的财税收入和南北经济动脉的畅通,中央政府改变隋唐以前依靠
-
川西平原古镇的社会文化变迁
-
作者:林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川西古镇 客家文化 社会文化变迁
-
描述:的文化变迁理论为解释框架,以成都平原东部的洛带镇社会变迁为个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洛带镇的政治制度的变迁深刻的影响着乡镇社会的生活,从洛带镇权力结构的更替、管理体系的建立与
-
客家社团社会资本与组织发展关联之研究―以新北市板桥客属会为例
-
作者:罗美香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北市板桥客属会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组织发展 客家社团
-
描述:決策單位、執行單位幹部發放社會網絡問卷,共發放53份,回收有效問卷53份,以UCINET 6 for Windows軟體進行分析,找出網絡中心性較高的成員進行深度訪談。研究發現:(1)成員參與社團時間
-
台湾地区国小学童政治社会化之研究:家庭与学童的政治学习
-
作者:傅晓芬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民主价值 统独立场 政治学习 政治态度 政治社会化
-
描述:,家庭溝通方式中等的學童政治學習情況最好。中間型學童,原住民族群,父母學歷低,職業以農林漁牧居多,且家庭權威模式中等,家庭親子管教關係最民主,家庭政治化程度中等,家庭溝通方式最民主的學童政治學習情況中等
上页
1
2
3
...
6
7
8
...
95
96
9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