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12)
期刊(381)
学位论文(80)
图书(26)
视频(9)
会议论文(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12)
期刊 (381)
学位论文 (80)
图书 (26)
视频 (9)
会议论文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551)
2013(217)
2012(234)
2011(219)
2010(151)
2008(63)
2007(43)
2006(21)
2005(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5)
三明日报(65)
客家研究辑刊(20)
知识窗(教师版)(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
广州文艺(1)
汽车时代(1)
旅游(1)
湖北社会科学(1)
帕米尔(1)
客家庄婚姻圈的流动-以日治时期万峦成德村为例
作者:蔚乙亘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婚姻圈  日治时期  万峦乡  成德村 
描述:內的歷任的行政首長,從日治 時期、戰後官派鄉長、民選鄉長,幾由客家人擔任。 成德村位於萬巒鄉最北邊毗鄰東港溪的上游,傀儡山的出入口,排 灣族的佳平、萬安、筏灣在其東邊,南邊有閩埔共居的萬金、赤山村, 西邊是五溝村,地名又稱「寮下」,是全鄉面積最大的村庄。成德村以 客家人居多數,共有 10 個寮組成,清領時期(1892)屬鳳山縣港東上里日 恭寮,日治時期(1901)屬阿緱廳潮州支廳,始稱成德庄。 本文以萬巒鄉成德村為範圍,以保存於萬巒鄉戶政事務所的日治時 期戶口調查簿、除戶簿的第一手資料為工具,探討日治時期成德村民的 婚姻關係,考察其婚配對象的族群別與地域別,即針對客家社群間、埔 漢族群間的婚姻圈,進行族群網絡、地域關係的分析。客家人為何從原 本生活領域遷徙他處?遷移路線為何?移民後生活如何?如何通婚?有 無他鄉變故鄉?和故鄉來往如何?由於每個地方的族群所碰到的問題不 同,因此出現不同的結果。有的是保留原汁原味的客家村,有的和其他ii 族群混居,有的被福佬人同化等等,不一而足。而身處六堆先鋒堆的成 德村,隔著東港溪和內埔鄉遙望,旁邊環伺著閩南、平埔和原住民,其 婚姻圈、族群邊界是如何流動?這是我們要討論的方向。 本文的研究方法有蒐集文獻資料、抄錄日治時期的戶籍舊簿,針對 有疑義的地方做田野調查。研究結果發現成德村的客家人,婚配對象的 地域性以同庄居多,鄰庄和本地次之,外地個案極少,除高雄州外,台 東州、台南州、台中州都有婚配對象,最遠到達中華民國福建省的福州 府。婚配對象的選擇上,以內婚制(endogamy)居多,婚配的模式上多為同 質婚(homogamy),招贅婚與納妾比例高,也會和當時稱為「生番」的原 住民結婚,但人數不多。究其原因應與日治時期交通不便,婚姻選擇機 會不多,且經濟活動多為務農,需要較多幫手有關。
客家渔港社会网络变迁之研究:以桃园县新屋永安渔港为例
作者:汤永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网络变迁  休闲商业  客家渔港  创新网络  渔民 
描述:,以97年1月開始到97年12月為觀察期,為期1年,期間以滾雪球的分層抽樣方式,針對漁港各階層的網絡面作深度訪談(如附錄2),總計28位,藉此觀察研究漁港變遷之間連結關係的運作及網絡變遷互動影響。本文
赣州西部三县生态旅游发展与对策研究
作者:吴学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生态旅游  资源评价  开发模式  发展对策 
描述:、农业生态景观区、水上娱乐景观区、文化生态景观区、养生生态景观区七类景观特色。本文通过深度剖析赣州西部的旅游资源状况、旅游发展现状、客源情况及周边省市县的生态景观特点,找出影响该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
台湾汀州客二次移民研究:以苗栗县造桥平兴村谢姓家族为例
作者:赖文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汀州  认同  客家  造桥  家族 
描述:的關係,在苗栗建立宗族。經由反覆進行的祭祖儀式,維持謝姓人對家族的認同,就在謝姓家族進行血緣在地化的同時,一群來自閩籍的謝姓人,他們的方言群也同步進行在地化。來自汀州的謝屋在這過程中,最終遺忘其「汀州」身分轉而認同「苗栗」。維持謝屋客家認同的除了宗祠和固定時間的祭祀活動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這群汀州謝屋人居住的環境是在以四縣客家人為主的苗栗地區,因為四周相處的人大都是客家人,語言、信仰與祭祀活動都客家化,因此這群汀州人就一直留在客家認同的概念裡,也就是因為在地化所以謝屋的客家認同因而存在;反之如果這群汀州人若不是在苗栗發展,很可能這些客家認同就不會存在了。在祖籍認同層次談客家是沒意義的,重點應該是汀、潮、嘉、惠最後合起來透過認同回溯,而成為「客家」。汀州是客家?還是福佬?取決於他們所在的場域,汀州認同會因為其在台灣的處境不同,可以是福佬,也可以是客家。謝屋由「汀州」到「客家」的認同轉換,打破了過去「粵=客家」、「福=福佬」的刻板印象。關鍵字:汀州、認同、客家、造橋、家族
客家文化馆委外经营策略之研究-以桃园县龙潭客家文化馆为例
作者:张正鋐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委外经营  公私合夥 
描述:經費,面臨著逐年短缺困境及無法另闢財源情況下,致使未能發揮原先建館之預期功能,使得現階段的客家文化館在營運發展上面臨著極大之瓶頸,造成營運不彰或低使用率之原因。
有鑑於此,本研究以桃園縣龍潭鄉客家文化館為例,蒐集相關文獻、理論、法規資料及國內外成功案例分析借鏡,透過實質與非實質環境現況研究調查及SWOT分析,並徵詢專家意見研擬相關課題及探討策略因應。本研究建議以公私合作之委外經營模式觀點,尋求客家文化館營運利基,為客家文化館注入營運生機,共創地方政府、民間機構及民眾三贏之局面;同時研擬營運規劃、招商制度、履約管理層面歸納相關課題,進而研訂桃園縣龍潭鄉客家文化館委外經營之策略,使桃園縣龍潭鄉客家文化館得以永續經營。
永定新旧移民之客家话比较:以杨梅镇秀才窝与蘆竹乡羊稠村为例
作者:徐雨薇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羊稠村  新移民  秀才窝  永定  客家话 
描述:與目的,並交代文獻回顧等;第二章為永定新舊移民客家話之語音系統,分別對秀才窩及羊稠村的語音系統做交代;第三章將研究主體之永定客家話與中古音做比較;第四章分別從聲母、韻母及聲調三方面探討新舊移民永定客家話的語音特點;第五章研究二者音類之間的關係,包括聲母發音部位和方法的不同如何影響韻母的表現、不同聲母系統的歸併類型,及不同韻攝間的合流與平行現象;第六章是新舊移民永定客家話詞彙比較;第七章為結論,交代研究發現與成果及不足之處。秀才窩與羊稠村乃尚未被發現的永定客家方言點,以二者為研究主體之立意在替客家研究增添新版圖。且今下台灣新移民的研究多只關注於以新娘身分隻身來台的東南亞新移民女性,並未把焦點放在羊稠村這樣一批「大陸新移民家庭」上。以新移民的研究對象而言,忽略了這一批本身即為「唐山公」、「唐山嫲」的羊稠村永定新移民;以新移民研究範疇來說,以往只注重在文化方面,未有深入對語言的研究;再以語言學界研究而論,台灣語言學界尚未出現以新移民語言為對象的研究,故本論文在新移民及台灣語言研究方面,有將研究視角向不同對象及範疇邁進之新意。
发展客庄聚落文化与生态观光策略之研拟 以屏东县万峦五沟水
作者:江觐文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聚落保存  社区营造  文化资产  生态观光 
描述:態資源及民情風俗,使得背負歷史的社區能夠透過改造而再次活絡起來。 本研究以台灣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客家社區-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水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客庄聚落保存與結合生態觀光旅遊。2008年政府依文化資產法指定五溝水為「客家傳統聚落」,它是第一個通過聚落登錄的村落,也是政府規劃第一個要保存的客家聚落,對於客家傳統聚落的保存與延續深具意義。該社區數年前即開始規劃發展,居民陸續參與,但因意見分歧,加上法令尚未完善,因此進行速度緩慢。本研究從文化資產與聚落保存之價值探討切入,深入了解該社區之歷史軌跡、文化資產現狀、生態資源盤點、居民參與現況、支持與反對之看法、法令造成之障礙等。其中探討重點之一是社區開放生態觀光所帶來的人為干擾與破壞。生態旅遊仍屬旅遊範疇,其相關活動及遊客消費行為可提高當地社區經濟收入,關鍵在於如何掌握生態與經濟的平衡,方能漸漸導入「永續價值」的觀念。 本研究以實地觀察、深度訪談、公部門資料檢視、居民資料檢視等方式進行五溝水社區第一手資料收集彙總,再經過SWOT分析,將研究對象通過評價找出其內部的優勢、弱點,外部的機會和威脅,然後進行分析並藉以制定相對應的發展策略並提出可行性之建議,期望能藉由逐步保存五溝水客家文化資產,得以增強客家文化傳承,促進地方觀光,並提升居民之生活品質與社區產業經濟,達到永續生存與發展之目標,讓客家文化得以代代相傳。 對於未來是否要將五溝水推展為重要聚落,成為特定專業區,這是非常專業之問題,對居民權利義務之影響也非常大。因此,也是後續研究的重要課題,必需總體審慎評估居民之意向。五溝水聚落保存之最高原則是文化資產保存,但背後要有各方能量之支撐,否則無法達成目標。
公私协力参与客家文化生活环境营造之研究:以桃园县龙潭水田
作者:吴佩菱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生活环境营造  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  客家文学 
描述:重」、「信任建立」及「目標共識」特徵上,各出現弔詭的反應結果,多與利害關係人的參與熱誠有很大關聯。進一步探究其問題的根本,不難發現,事實上參與個案利害關係人間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的構結,才是影響協力夥伴關係形成及彼此間互動關係的關鍵。對此,本研究利用社會網絡分析方法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分工」狀態加以呈現,發現個案中的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網絡可以分為「公民社會代表」、「公私協力合作交流平台」及「公部門指導機關」等三種類型,各自呈現核心的分工特色。並且以「公私協力合作交流平台」的龍潭鄉公所城鄉課及執行單位在利害關係人的互動網絡中扮演主要角色。另外,在單獨的責任分工網絡分析結果部分則呈現出個案計畫對於強化公民社會責任分工的急迫性。目前的社區營造運作狀態普遍看來,公民社會都是較為被動消極的一方,對於公共事務時常抱持著冷淡的態度,彼此的社會網絡結構很難形成強連帶關係,因此,要將公私協力夥伴關係精神完全發揮有一定難度。本研究認為對於個案結果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即是「龍潭鄉公所城鄉課」所扮演的角色,其讓我們思考當公共管理者同時亦是個案執行中扮演串連利害關係人最核心的結構洞角色時,應該如何利用既有的優勢及資源,協助個案利害關係人營造彼此的關係,進而促成具有強大社會資本的社會網絡。
岭南疍民文化景观研究
作者:吴水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岭南  疍民  水环境  文化历程  文化景观 
描述:交汇、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环境,处于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生物资源丰富。疍民文化的起源为世代生活于岭南的古越族人,疍民祖先虽由于各种原因移居水上,但在当时水上居住条件相对优越等因素是早期吸引他们
珠江咸水歌形态初探
作者:胡雯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珠江流域  咸水歌  形态  传承和保护 
描述:度取决于水上先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疍民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终日浪迹江河,与风浪搏斗;他们的生活、爱情、工作都在水上进行;他们被划分为社会最底层,受到严苛的法律的限制,生活得异常艰苦;因而需要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