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稚园实施客家文化之乡土教学研究
-
作者:刘佳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教学 客家文化
-
描述:省思。 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之個案研究,注重情境的脈絡,從現場的關係架構中去看事件所發生的關係和意義,在自然的情境中取得一切資料,研究者透過參與、觀察、訪談,蒐集文件並以文字和圖片描述、歸納式的分析資料,呈現教學歷程與研究結果。 本研究結論發現: 一、在地文化資源豐富提供幼兒豐富的客家食物的體驗和學習經驗。 二、幼兒透過感官知覺的學習增進對在地客家文化的認識與關懷。 三、鄉土教育的課程增進教師對在地客家文化的認識和體驗。 對學校或教學者有以下建議: 一、學校結合社區資源發展在地化課程。 二、幼兒體驗在地文化須採活動經驗式的課程。 三、教師須學習在地文化的知能。 對未來有關客家文化之鄉土教學的研究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須了解各在地客家文化的個別特色。 二、可發展「客家文化」中不同文化面向之教學活動內容。
-
国民小学客家语教学现况研究—以新竹县博爱国小中高年级为例
-
作者:曾稚庭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 客语教学 客家语课程 客语能力 本土语言
-
描述:愛國小367位學生及其家長、2位行政人員代表、與4位客語教師。學生有效問卷為299份,家長有效問卷為282份,行政有效問卷2份、教師有效問卷4份。問卷所得資料經編碼登錄後,以SPSS/19版本統計以採描述性統計、Pearson績差相關、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係數等統計方法進行處理。
本研究獲得的發現如下:
一、 「學生的客語口語能力」和「學校客語課課程影響力(在上過學校客語課之後的收穫)」之間有正相關的關係。
二、 「學生客語口語能力」與其「父親」、「母親」或「兄弟姐妹」皆有正相關的關係。
三、 「學生客語口語能力」與「父母親的職業」及「父母親的教育程度」皆沒
有差異;「學生客語口語能力」和「父親的族群」也沒有差異性,但和「母親的族群」有差異性。
四、 「學生客語口語能力」與「性別」、「社區居民主要族群」及「家庭型態」
沒有差異。
五、 「學生的客語能力」與其「喜歡學校客語課程的程度」有正相關的關係。
六、 「學生的客語能力」與其「對不同對象」及「在不同地點」時使用客語的
頻率有正相關的關係,也和「談論食衣住行」有正相關的關係,但「學生
客語口語能力」和其「談論學校課業」時使用客語的頻率,沒有關係。
-
苗栗县国民小学客语生活学校 客语教学实施现况之研究
-
作者:江宝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生活学校 客语教学 客语教学实施现况
-
描述:問卷」,針對在苗栗縣2007年度接受客委會補助之40所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為研究對象,以該客語生活學校校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擔任客語教學之教師等教育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樣本330人,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其成效,再輔以深度訪談。研究結果顯示:一、八個向度的整體意見中以「實施成效」同意程度最高,其次為「專業期望」、「課程與教材」、「行政運作」、「教學狀況」、「教學情境營造」、「參與動機」,最低為「實施困難」。二、不同性別、學歷背景和族群背景等變項,對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客語教學實施現況八個向度的看法並沒有明顯的差異。現任職務、年齡、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學區屬性、本校學生選修客語情形等變項則對研究的八個向度的看法有明顯的差異。最後,提出鼓勵現職教師及師培機構在學生參加客語師資培訓、客語生活學校新進教師保留比例錄取具備客語教學能力者、寬列客語教學活動及成果觀摩賽經費、落實「台灣母語日」政策、貫徹客語生活學校「生活化」原則、客語生活學校應善用客語數位學習網站、國民小學音標之學習應從長計議,及進一步研究之建議。
-
「客家日」乡土教学课程设计之研究:以高雄市美浓区广兴国小为
-
作者:林月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乡土教学课程设计 乡土教学 客家日
-
描述:。本研究以專家判斷法進行評鑑,商請具有客家語教材編寫、課程與教學、客語教學、美濃鄉土等不同專長的五位專家,對本研究課程設計之初稿進行評鑑。分析歸納評鑑資料後,為回應專家的評鑑意見,研究者完成課程設計之修正稿,並進行分析與省思,以作為未來課程設計之借鏡。專家評鑑的結果歸納如下:專家們對課程設計之理念、課程架構、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內容組織、教學實施、教材與教具等各方面予以肯定支持,並提出疑問與建議。其建議包括:一、本課程設計初稿對鄉土的歷史與地理做統整性的介紹,但主題概念統整圖宜更精細些。二、課程實施對象年齡差距大,透過客語能力指標的選取與教師課程實施的技巧,可增進教學活動進行時,學習內容難易度之掌握。三、客語教材之編寫應盡量採用部頒之客家語用字標音,鄉土教學教材圖片須與學生生活經驗結合。四、鄉土教學勿侷限家鄉一隅,宜隨機舉例,擴展兒童視野,同時培養尊重多元文化的習慣。五、宜配合鄉土實查,讓兒童體驗鄉土實境。最後,本研究對教師進行鄉土教學課程設計及後續研究方面提出建議。
-
桃园县国民小学实施客语教学执行成效之研究-以学校支持系统观点
-
作者:张淑美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乡土语言教学 客语教学 学校支持系统
-
描述:系統之現況:客語教學時數次數最多的是「1節」;客語教學課程之主要時間為「鄉土語言課程」佔最多;客語師資來源最多數為「現職教師」;客語教材採用最多種類為「合格民間版本」;面臨到的困難與限制最多數為「教學
-
桃园县客家庄与福佬庄国小实施客语教学之研究
-
作者:管圣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桃园县客家庄与福佬庄 客语教师
-
描述:主要安排級任老師,福佬庄主要安排客語教學支援人員。實施客語教學主要的考量因素為,客家庄是視本校學生需求而定,福佬庄是視本校師資而定。最主要使用的教材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坊間出版。每週的時數,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一週一節40分鐘。主要的客語教學時間安排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鄉土語言時間。主要的客語教學設備為,客家庄是教具,福佬庄是客語教學參考圖書。為教師舉辦主要之成長活動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教師研習。為學生舉辦主要之相關活動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演說比賽、歌唱比賽。最大的外來助力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家長。最迫切需要的支援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師資。
二、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主要困難方面,師資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編制內教師對客語教學專業知能不足。課程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沒有誘因使學生喜歡學。教材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難滿足兩種(如四縣、海陸)以上之客語次方言。行政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客語教學設備不足。家長社區部分為客家庄是沒有誘因讓家長支持客語教學,福佬庄是社區沒有說客語的風氣。
三、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困難主要解決方法方面,師資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政府提供誘因吸引現有合格老師再進修,提高專業知能。課程部分為,客家庄是將戲劇、音樂、律動、表演等融入教材活化教學,福佬庄是多使用錄音帶、錄影帶、DVD、CD等補助教學。教材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設計學生喜歡、有興趣的多元教材及教具。行政部分為客家庄是編列充裕經費辦理客語教學各項活動,福佬庄是辦理系列客語教師研習。家長社區部分為客家庄是使家長認同學習客語之重要並鼓勵學生學習客語,福佬庄是與家長溝通強調多元文化之重要。
四、桃園縣客家庄與福佬庄國小實施客語教學主要發展方向方面,師資部分為,客家庄是設立獎勵措施吸引優秀現任教師投入客語教學,福佬庄是建議師培機構逐年培養足以勝任的合格客語專業教師。課程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應結合其它課程適度融入客語教學。教材部分為,客家庄與福佬庄均是鼓勵研發合乎地區語言特色的教材。行政部分為,客家庄是開發有關客語生活之各類活動如各種比賽,福佬庄是舉辦客語教學研討會。家長社區部分為,客家庄是溝通家長觀念建立客語傳承意識,福佬庄是增加客家電視及電台。
五、桃園縣福佬庄國小未實施客語教學最主要原因方面,主要原因為:學生沒需求、編制內教師對客語教學專業知能不足、沒有誘因使學生喜歡學習、沒有合乎地區語言特色的教材、沒有誘因讓學校辦理客語教學、社區都講閩南話及國語,客語無用武之地。
-
客语课程与教学之行动研究 ─从台北县国小客家籍学生的认同与
-
作者:陈锦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籍学生 族群认同
-
描述:討論,本研究主要的結論如下:
一、客家族群認同課程方案的建構上,課程方案的內涵必須涵蓋族群認同要素,同時結合客家文化資源,妥善設計教學主題,配合適當的教學策略,據以建構課程。
二、結合語言和族群認同的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族群認同學習的課題上,獲得基礎的認識與理解。
最後,本研究基於以上結論,分別就未來國小教師在客家語課程與教學活動實施與未來研究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
客语生活学校施行客家歌谣教学之个案研究
-
作者:张哲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客语生活学校 客家歌谣 客家歌谣教学
-
描述:之一,客家歌謠是客家文化獨特的資產。因此,本研究遂以探討客家歌謠教學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為目的。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春景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首先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客家歌謠之意涵,接著參與客家語言班與客語歌謠班一學期(2/14/2005~6/28/2005)之觀察,並訪談該校任課老師及教務主任。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以達到公平受教與尊重他人為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藉由音樂欣賞、演唱演奏與統整課程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尊重與包容不同之文化。台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始於民歌採集運動,解嚴後對不同歌曲的選擇在音樂課程綱要中漸趨明顯。
二、客家歌謠之意涵
客家歌謠的內容繁雜,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依曲調可分成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與小調等四類;客家歌謠在演唱、歌詞、曲式與調式上,具有特殊之藝術性。
三、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語歌謠教學之背景
客語生活學校之實施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配合,如客委會提供經費補助,辦理客家歌謠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之實施;另外,客家歌謠教學也需要學校行政配合。
四、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方式
客家語言班教師施行歌謠教學之理念為引起學習動機、讓學生容易學習與營造學習環境,其教材與課程設計活潑;客語歌謠班教師之教學理念為自然、生活化與結合奧福律動之教學,其教材與課程設計具多樣性。歌謠班學習成效良好,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面影響。
-
数位学习融入客语教学之行动研究:以桃园县田心国小五年级学生
-
作者:古安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教学 行动研究 数位学习
-
描述:學生學習興趣及營造客語學習環境,本研究擬善用數位學習的優勢將之融入客語課程與教學上,期許找出解決客語教學困境的方法,並且以行動研究後的成果,提供客語教師在教學上可供參考與運用的數位學習教學模式。本研究的成果如下:一、客語教學的困境,包括客語課程開課比例與客家人口比例懸殊,不易達成客語課程目標,客語課程教材明顯不足,缺乏客語學習環境等。二、建立客語課程教學模式: N M R P I田心模式,透過五大主題活動:新介名仔(N)、MV客家情(M)、讀書厓盡會(R)、拼音厓也會(P)、共下遶網路(I),進行傳統課室與數位學習混合教學。三、數位學習融入客語教學,在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生學習效能、延伸學習效能等,均有顯著的成效。四、教師藉由行動研究,可實現傳承的使命、並解決教學困境,還從行動歷程中,讓教師的專業與服務熱誠更加提升。
-
以跨文化的观点看商业电视台制播族群语言教学节目:以TVBS
-
作者:李孟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文化中介者 跨文化沟通
-
描述:體的製播文化性節目未來的角色與定位進行反思,確定未來客委會對客家文化性節目策略與發展方向,並輔以蒐集相關文獻與理論,企圖開啟客家電視節目的新思維,最後以節目團隊之深度訪談的資料與一般收視群觀眾之意見。 最終研究結果發現,在跨文化傳播方面須著重於:(一)多元文化價值以多元方式呈現。(二)商業電視台為拓展多元文化的重要媒介。(三)教學與娛樂並重的節目製作思維。在跨文化溝通方面:(一)具體描述台灣豐富多元的客家文化。(二)「來怡客」是未來商業電視台製播族群節目參考對象(三)具文化包容的團隊,是族群節目成功的核心。並且一個包容、尊重的合作夥伴是節目成功的關鍵。最後商業電視台的族群節目,應著重文化性與娛樂性並存,並善加利用電視這一大眾傳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