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学位论文 (2)
按年份分组
2014(2)
按来源分组
其它(2)
客语生活学校施行客家歌谣教学之个案研究
作者:张哲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客语生活学校  客家歌谣  客家歌谣教学 
描述:之一,客家歌謠是客家文化獨特的資產。因此,本研究遂以探討客家歌謠教學實施多元文化教育為目的。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春景國小(化名)為研究對象。首先藉由文獻探討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與客家歌謠之意涵,接著參與客家語言班與客語歌謠班一學期(2/14/2005~6/28/2005)之觀察,並訪談該校任課老師及教務主任。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結論:
一、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意涵
多元文化教育以達到公平受教與尊重他人為目標;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藉由音樂欣賞、演唱演奏與統整課程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尊重與包容不同之文化。台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始於民歌採集運動,解嚴後對不同歌曲的選擇在音樂課程綱要中漸趨明顯。
二、客家歌謠之意涵
客家歌謠的內容繁雜,有「九腔十八調之稱」,依曲調可分成老山歌、山歌子、平板與小調等四類;客家歌謠在演唱、歌詞、曲式與調式上,具有特殊之藝術性。
三、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語歌謠教學之背景
客語生活學校之實施需要政府政策與教育政策之配合,如客委會提供經費補助,辦理客家歌謠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鄉土語言之實施;另外,客家歌謠教學也需要學校行政配合。
四、客語生活學校施行客家歌謠教學之方式
客家語言班教師施行歌謠教學之理念為引起學習動機、讓學生容易學習與營造學習環境,其教材與課程設計活潑;客語歌謠班教師之教學理念為自然、生活化與結合奧福律動之教學,其教材與課程設計具多樣性。歌謠班學習成效良好,對學校、教師與學生皆有正面影響。
多元文化态度与音乐偏好─以族群为面向之桃园县国小学童调查研究
作者:胡佩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态度  音乐偏好  族群  童谣 
描述:機抽樣,選取原住民及非原住民學生各223 人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文化與音樂的關係、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童謠、族群態度、音樂偏好等相關文獻;接著根據文獻探討結果,以研究者設計之「多元文化態度量表」及「族群童謠偏好量表」為研究工具,由研究者親自施測,了解學生的多元文化態度,及對福佬、原住民、國語及客家童謠的偏好情形。調查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大溪鎮國小學童的多元文化態度傾向正面,族群印象、自我及族群概念、一般文化態度也都趨於積極正向。
二、學童對整體童謠的喜好,以及對國語、原住民童謠的偏好積極正向;但對福佬及客家童謠的偏好則消極負面。
三、族群、在家慣用語言、年級,為影響多元文化態度與族群童謠偏好的主要變項。
四、影響多元文化態度的變項為族群、在家慣用語言、在家使用語言種類多寡,以及年級;性別及在家接觸語言則不會影響。
(一) 原住民學童的整體多元文化態度與自我及族群概念比非原住民學童積極。
(二) 在家慣用原住民語的學童,其整體多元文化態度、自我及族群概念,以及一般文化態度,較慣用國語及閩南語者積極。
(三) 在家使用單一語言的學童,其整體多元文化態度、自我及族群概念,及一般文化態度,均較使用兩種以上語言者積極。
(四) 四年級學童在整體多元文化態度,及各分量表的表現均較五、六年級學童積極正向。
五、影響族群童謠偏好的變項為族群、在家慣用及接觸語言、性別、年級,以及音樂學習經驗的有無及長短;在家使用語言種類多寡則不會影響。
(一) 非原住民學童在整體童謠喜好、以及對福佬、國語、客家童謠的偏好表現上,均較原住民學童積極。
(二) 在家慣用原住民語的學童,對原住民童謠的偏好高過慣用國語及閩南語者;慣用閩南語的學童,對福佬童謠的偏好高過慣用原住民語者。
(三) 在家接觸原住民語的學童,對原住民童謠的偏好比在家接觸閩南語者積極。
(四) 女生比男生更偏好原住民童謠。
(五) 四年級學童在整體童謠喜好,以及對各族群童謠的偏好表現上,均較五、六年級學童積極。
(六) 有音樂學習經驗的學童,對國語童謠的偏好比沒有音樂學習經驗者積極。
(七) 音樂學習經驗達2~3 年及3~5 年的學童對客家、福佬,及整體童謠的偏好最為積極;音樂學習經驗達5 年以上的學童,其童謠偏好最為消極。
六、學童的多元文化態度與童謠偏好並無相關。整體多元文化態度及各分量表的積極與否,並不影響其童謠偏好。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就教學實務、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作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