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776)
期刊(717)
学位论文(517)
图书(143)
会议论文(51)
视频(24)
人物(4)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776)
期刊 (717)
学位论文 (517)
图书 (143)
会议论文 (51)
视频 (24)
人物 (4)
按年份分组
2015(27)
2014(1176)
2013(357)
2012(389)
2011(364)
2010(298)
2009(156)
2007(104)
2003(12)
2001(7)
按来源分组
梅州日报(452)
赣南日报(140)
香港文汇报(116)
惠州日报(107)
客家研究辑刊(71)
台湾周刊(14)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4)
广西文史(3)
参花(1)
科学通报(1)
不同文化族群日常生活习惯与健康情形之调查研究:以高屏地区为例
作者:林纪玲  期号:第1期 来源:休闲运动健康评论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屏地区  族群  生活习惯  健康情形 
描述:形差異未達顯著水準。各族群均有25的吸煙人數比例。2.原住民族群的喝酒與吃檳榔比例均較其他族群高。3.原住民不挑食的比例較高,外省族群吃素食的比例較高。4.四族群都會吃健康食品,而客家族群有吃健康
浅谈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与发展
作者:刘丽云  期号:第65期 来源:读写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小提琴的人数相提并论。古筝艺术从原先的风毛麟角走向了可喜的普及,又从普及走向可贺的提高,如今又逐渐不可估量的渗入于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之中。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一)古筝的概念 筝,又名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远在公元前五年至三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已经流行在当时的秦国境内(即现在的陕西一带),所以又叫秦筝。在2千多年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她以其优美细腻的音色,别具一格的韵味,丰富多变的演奏技法在民族器乐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广泛流播海内外,深受世人喜爱。 (二)建国前演奏技法的流变 筝在东汉、三国时代曾被文人雅士称之为“群声之主,众乐之题”,足见其地位之高,在晋代则被誉为“仁智之器”,到了盛唐时期更为普及,甚至在一些诗词中也有描述,如“平生所愿,愿作乐中筝”、“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等等,可以看出古筝在当时已是雅俗共赏、家喻户晓的民间乐器了,在以后的数百年音,古筝经过历文人、艺人的创造和发展,演奏曲目和演奏技法不断丰富和完善,并形成潮州、山东、河南、客家、内蒙、朝鲜等9大流派。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客家文化研究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嘉应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研究基地  客家研究  客家文化  广东省  普通高校  客家音乐  科学重点  学院  建筑研究所  人文社会科学 
描述:研究基地”。经过近20年的历史积淀,研究院已发展集科研、教学、资料收集、客家文物收藏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术科研机构。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52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6人,讲师、助理研究员11人
关注古村落文化:客家人的桃花源
作者:暂无 期号:第2期 来源:乡镇论坛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村落文化  桃花源  客家人  建筑形制  自然村  梅州市  广东省  围龙屋 
描述:。寺前排在东头,塘肚在西头,高田居中。元代天历年间建造的从梅县到兴宁、龙川再到韶关或广州去的东牛驿道,在高田和塘肚之间穿过,进入狭窄的山谷。这三座村子,面向富饶的梅城盆地,背后便是山区,山那边是更大的兴宁盆地。在山地和盆地交界处的官路边,往往是商旅行人打尖住宿的地方,通常都会形成村子。寺前排、高田、塘肚三村的主姓都是潘姓,三村共有潘姓400多户,2000人左右。其中寺前排700多人,高田600多人,塘肚600多人。他们是同一个宗族,“老祖屋”在寺前排。梅县居民98%以上是客家人,这潘姓也是客家。客家的先祖原来居住在中原河洛地区。从古以来,由于中原人口稠密,灾荒时见,便陆续有人向南方人口稀少的地方迁徙垦拓,先到江淮地区,再渡江而南,辗转直至赣、闽、粤。这些南迁者与当地土著居民又争斗又融合,几经演变,在大江以南直至海陬形...
新星菜品16道(10)
作者:本刊编辑部  期号:第11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味道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盐5克,料酒200克,姜50克、葱250克,味精3克、花生油200克 做法: 1 将土鸡宰杀去毛,去内脏冲洗干净,放盐,料酒,姜,味精腌制8个小时入味; 2 把稻菜干泡制洗净沥干水,锅内放花生油至
台湾南部传统客家祖牌之形式与作法
作者:曾纯纯  期号:第3期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大祖牌  工艺匠师  祖先崇拜  文化产业  木雕 
描述:家族脈系傳承,同時也涵蓋了祖牌雕刻工藝的圖紋裝飾與藝術。本文主要通過對6位工藝匠師的訪談,以瞭解臺灣傳統客家祖牌各部位的構、形式與作法,並針對各匠師對傳統祖牌市場的普遍看法,解讀匠師為祖牌而設計的創
客家肉圆香
作者:赖晨  期号:第3期 来源:雨花·青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绿色食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食品的质量好、味道好与客家人的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水质好有着很大的关系。 首先将精猪肉切小片,放入用花岗岩特制的“料钵(石臼)”内,用木质坚硬细密的黄檀木料锤舂烂,叫打料
浅谈赣南采茶戏之由来
作者:黄庚明  期号:第9期 来源:戏剧之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春茶。 茶女采茶时,常唱“采茶歌”,后发展联唱形式的“十二月采茶歌”。在赣南流行的主要有三种,从正月唱到十二月的叫“顺采茶”,从十二月倒过来唱到正月的叫“倒采茶”,唱春夏秋冬的叫“四季茶”。这些茶歌受
讲述 客家草本经
作者:叶炳昌  期号:第11期 来源:生活文摘·养生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山塘水库网,小桥流水欢歌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渊源流长,不少
民歌与戏曲:以台湾客家传统三脚采茶戏的歌唱形式为例
作者:郑荣兴  期号:第4期 来源:台湾戏专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民歌  客家  三脚采茶戏 
描述:sical Drama) 等,事实上确实应用了民歌与民间音乐,而民间艺术中比较复杂的某些艺术形 式,也是在民歌的基础上发展,我们其实还是应该注意,发展繁复的艺术形式(例如 戏曲) ,在成为一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