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客家文化创新的战略架构
-
作者:刘佐泉
期号:第2期
来源: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创新 客家文化 架构 温家宝总理 多元一体 中华文化 地域文化 温故知新
-
描述:现代化的今天,客家文化也和其他族群、地域文化一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根据温家宝总理今年8月在深圳考察工作时所强调的:“要突出‘新”’、“要坚持把创新当作特区的灵魂和生命”,“但创新的基础
-
漂泊中的强化与凝聚——简评马卡丹新著《千年回望》
-
作者:曾纪鑫
期号:第4期
来源:炎黄纵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
描述:客家是汉民族中一个相当独特的分支,民族学者称之为汉民族客家民系,人类学者将其命名为汉族客家族群。他们的祖居地,原在黄河及江淮流域,客家人的先祖,既是中原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文明薪火不息的传承人。每有战乱,中原地区总是首当其冲,为求生存,客家先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背井离乡,
-
现代客家语に见る日本语借用语の表记
-
作者:暂无
期号:第33期
来源:台湾日本语文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日语借词 『客语词汇资料库系统平台』 完全移借 音译 借形 日本语借用语 『客语词汇资料库系统平台』 完全移植 音訳 形植
-
描述:。2)借音词当中有很多表记偏离日语原音,缺乏音韵相似性。3)对於年轻的客家族群而言,完全保留日语形音义的「完全移借词」恐怕认识不多;而借形法①(国语的字形+日语音读)过度依赖国语表记;借形法②(日语
-
客家文化推展之探讨:以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为例
-
作者:黄丽华 许光麃
期号:第6期
来源:体育学系(所)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 文化 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
-
描述:找失联之客家族群等为主。二、台南市客家文化协会面临的困境,外在有血缘的难以认定、语言的流失、客家人自觉意识薄弱、客家舞蹈资料缺乏,内在则有协会经费筹措困难、人力不足及组织内部共识尚待整合等。三
-
客家意象:解构“嫁夫莫嫁客家郎”
-
作者:张维安 王雯君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客家意象 客家男性 族群婚配
-
描述:構「莫嫁客家郎」的深層因素,最後在結論部分,我們建議族群特性的討論,需進行細緻的比較分析才能界定,而統計資料說明了客家族群的外婚比率較高,相對地,客家女性嫁給客家男性比率則降低,如果「嫁夫莫嫁客家郎」有影響,受到最大影響的可能是客家女性。
-
文教与社会力:敬字亭与客家社会意象的建构
-
作者:傅宝玉
期号:第2期
来源:思与言·人文与社会科学杂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敬字亭 惜字崇文 文化符号 集体记忆 公众场域 社会建构
-
描述:振興與在地情感的凝聚。(三)同時有關文教與社會力的記憶被聯繫到客家文化特有脈絡中,並進一步透過惜字祭典與相關展演論述的不斷操作,在當代客家族群文化重振運動的現實情境下,「敬字亭」作爲高揭文教與社會力
-
地方政府施政满意度之探讨:苗栗县政府九十七年个案研究
-
作者:黄国敏
期号:第6期
来源:中华行政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苗栗县 地方政府 施政民意度
-
描述:公平、正義的社會。 本研究初步結果顯示在苗栗縣長劉政鴻的施政滿意度方面,從交叉分析中顯示女性、20多歲與50多歲者、初(國)中至專科學歷者、原住民與客家族群、國民黨支持者、對苗栗縣經濟發展較滿意者、軍
-
“统一的强大声势和潮流不可阻挡”——访台湾“和统会”秘书长
-
作者:张开龙
期号:第11期
来源:台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秘书长 台湾 先生 潮流 海峡两岸 和平统一 和平谈判 “台独”分子 政治大学 记者采访 中国人 研究员 党员 新党
-
描述:生以荣誉顾问的身份参加“台北县新店市客家族群促进会”理事长黄金明先生组织的“台闽客家乡亲交流访问团”,对福建省龙岩市进行了为期 2天的访问,与龙岩市有关部门就如何加强闽台客家文化和经济交流,弘扬
-
客家文化产业专题学术观点综述
-
作者:郭一丹
期号:第4期
来源: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客家文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观点综述 文化产业 专题 产业发展 旅游学院
-
描述:论文集,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题为《客家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部分学者赴会参加研讨。研讨会围绕客家文化与产业化,客家文化和地方社会及族群关系,客家民间信仰和民俗,客家文学、艺术、建筑,客家
-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
作者:黄志繁
期号:第4期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赣南 客家研究 区域社会史
-
描述: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