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112)
期刊(381)
学位论文(80)
图书(26)
视频(9)
会议论文(7)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112)
期刊 (381)
学位论文 (80)
图书 (26)
视频 (9)
会议论文 (7)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5(9)
2014(551)
2013(217)
2012(234)
2011(219)
2010(151)
2008(63)
2007(43)
2006(21)
2005(6)
按来源分组
其它(105)
三明日报(65)
客家研究辑刊(20)
知识窗(教师版)(2)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
广州文艺(1)
汽车时代(1)
旅游(1)
湖北社会科学(1)
帕米尔(1)
客家土楼王——承启楼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民族画报·汉文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就是这一文化的重要标志。有人说,土楼是客家人从南方高山密林向中原故地深情回望的眼眸,是客家人对客居地激情拥抱的臂膀,寄托着客家人所有的光荣与梦想。 位于永定县高头的客家土楼承启楼建成于
无法逃离(小说)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翠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己的身体在颤抖。 苏北海安城都天庙的广场上传来军人出操的呐喊声。周米珍能分辨出,“-、二、三、四!”那高亢有力的口令声,是发自她最心爱的人。那个叫杨宗凯的男人,刚刚还用温暖的怀抱呵护着她,被窝里还残留着他的浓烈气息。 似乎,只有在他的怀抱中,周米珍才不会感到寒冷。周米珍细细地回味着昨天晚上和杨宗凯在床上的疯狂时,不由地羞红了脸,忍不住微笑起来。 等国民党中央军整编65师直属团上校团长杨宗凯裹挟着一阵冷风进来时.周米珍的脸庞依然是红扑扑的。 周米珍的卧室坐落在苏北重镇海安城名流韩国均的私家花园别墅里。 1946年9月,华中野战军粟裕、谭震林部北撤后.韩公馆就从新四军的指挥部变成了国民党军整编65师的师部。 65师少将师长李振,时年46岁,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时候,他是孙中山大帅府警卫团的连长,北伐战争中的一员虎将。“七·七”事变后,率65师在广东战场和日军浴血奋战。1942年4月,海安人杨宗凯从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第一总队步三队一毕业.就在李振麾下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很快成了李振的爱将。 1946年夏,国民党军总参谋长陈诚抵达南通,调兵遣将,督促部队进攻苏中解放区。在长江两岸的南通、扬州、镇江等地,集中了整编第49师、65师、第83师、第25师等共15个旅约12万人,由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指挥.围困只有3万兵力的华野,计划占领整个苏皖解放区,然后在山东和解放军决战。 离开家乡已经四五年的杨宗凯在广东接到开拔的命令,欣喜若狂。因为,他终于可以见到朝思暮想的周米珍了。 七八月间,便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华野以少胜多,歼灭国民党军5万多人。李振的65师也是损兵折将。这是李振领兵以来第一次被打得颜面丧尽,威风扫地,所以,这几天,李振郁闷着呢。 杨宗凯倒是如愿以偿。华野主力撤退后,李振就为爱将和周米珍举办了热闹的婚礼.并把韩公馆中最好的一幢小楼给他们做新房。 看到周米珍脸颊潮红又浑身发抖,杨宗凯吓了一跳。伸手抚摸她的额头,滚烫,杨宗凯知道,周米珍病了。 虽然杨宗凯的叔祖父杨仁礼是苏北有名的老中医,人称“杨仲景”,但他远在曲塘镇南部的周杨庄,那一带.近来是共产党苏中军区第一分区特务团及海安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活跃的地方.将他接来,多有不便。远水解不了近渴,杨宗凯便喊来警卫队长.命令他立即把海安城最好的中医韩正斋请来。 随着一声“宗凯啦小周妹子啦”带有广东客家口音的官话,满脸络腮胡子的李振师长走了进来:“怎么啦?好你个宗凯,怎么照顾人的?把我小周妹子照顾出病来,当心我扒了你的皮!”周米珍从被子里探出头,叫了声:“李大哥,没事,着凉了。” 李振说:“宗凯啊,明天你就不用带部队下去了,好好照顾小周妹子。” 这段时期,65师根据第一绥靖司令部的部署,对共产党控制区发动了第一次“清剿”,取得了一些战果。但对这样自相残杀的战果,李振是输也沮丧,赢也沮丧。而这样的沮丧,他还不好在部下面前表现出来。杨宗凯率兵“扫荡”,很快控制了海安的大部分地区,迎接凯旋的杨宗凯时,李振还得狠狠地夸奖。 在李振言不由衷的夸奖中.杨团长为了党国的利益,越发地尽心尽力了。 韩正斋和杨宗凯的叔祖父杨仁礼有一个类似的名称,在海安城,人家都叫他“韩仲景”,有“南杨北韩”之称,名头响得很。韩老先生由儿子韩鹏陪着,来到了韩公馆。 左手摸着一把白胡子的韩正斋坐在拨步床前的椅子上,闭着眼,右手搭着周米珍的手腕,良久,才踱将出来。 韩正斋道:“夫人关节酸楚,恶寒发热,脉象濡数,脸红苔白,当是湿邪在表,老朽的治法是解表除湿。” 二 韩正斋拈了毛笔,写了一方:薏苡仁一两,豆豉一钱,藿香三钱,佩兰两钱,薄荷三钱,杏仁三钱,蔻仁三钱。 漂亮的行草,写完,老人搁笔,站起:“先服三剂试试吧。” 一剂药喝下,周米珍就觉得精神大好;两剂药喝完,她就起了床出了门,让杨宗凯陪着到公馆前的上官运盐河上溜起冰来。 周米珍在冰面上慢慢地走了几步,跺了两脚,感受了一下冰的厚度。她戴着手套,穿着貂皮大衣,出神地看辽远的天空,灰暗的太阳,思绪飘洋过海,飞到很远的地方。周米珍决定离开这里。她再也不愿意呆下去了。是的,这里是家乡,这里还有亲爱的杨宗凯.但自打日本人离开后,这里的血腥味愈来愈浓……自从和杨宗凯结婚后,她更是下定了逃离的决心。 她的要求很简单:和杨宗凯逃到一个没有硝烟没有枪声的地方。 杨宗凯的计划是,春节后,部队调防前,送周米珍到上海,然后,从上海到香港,再然后,从香港到美国。杨宗凯答应她:你先走,等安顿下来后,我再寻机和你汇合。李振师长表示,他会竭尽全力,想方设法帮助小周妹子离开这个鬼地方。 周米珍并不知道.作为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杨宗凯是不可能像她一样从战火中脱开身的。杨宗凯的计划中,并没有陪她逃离的环节。 “米珍,外面冷,还是回屋吧。”杨宗凯伸过手,搀着她。 周米珍打了个寒噤,“嗯”了声,沿着石阶,向岸上爬去。不过10来个台阶,就把周米珍累得娇喘吁吁。 抬起头,一个扎着头巾、拖着长辫、穿得鼓鼓囊囊的年轻女人正微笑地看着她。 “凤英姐!”周米珍一把抱住她,快活得跳起来。 三 周米珍和高凤英虽然只是邻居,但亲如姐妹。高凤英只比周米珍大三天,因为周妈妈没奶水,而高妈妈奶水旺盛,所以,两个女孩几乎是喝着同一个人的奶长大的。 两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 周米珍的父亲周文达是海安地区早期的共产党员.一直以乡村私塾先生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家境也相对富裕,周米珍从小衣食无忧,读书写字,生活闲适安康。周米珍的母亲原本是大家闺秀,曾经留学美国。只是因为后来家遭土匪洗劫,家道中落,她才不得不提前回国,下嫁给了周文达。 1938年5月26日,日军下乡扫荡,沿着上官运盐河两岸杀掠,970多间店铺、民房遇了地震飓风火灾似的。面目全非.72个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被杀。 这72人中.就有周米珍的父母和高凤英的家人。 这一天,13岁的周米珍恰好陪从婆家回来的高凤英而逃过一劫。 因为贫穷,高凤英陪周米珍在私塾里读了半年书后,不到8岁,就在里下河的水荡中撑船下网,取鱼罾虾。12岁,便嫁给了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不到一个月,新郎病重夭折,婆家原指望娶个童养媳为病儿冲喜,谁知,高凤英才嫁过去就成了小寡妇.也成了婆家不付工钱的长工。还好,婆家离娘家并不远.高凤英可以时常溜回家来,找娘家人诉诉苦,找周米珍说说话。这一天,两人钻进周杨庄村后的小树林,一边吃着周米珍从家里带来的桃酥饼.一边说些姑娘家的心事,突然就听到了激烈的枪声.吓得两人躲在树丛中不敢动弹。等枪声远去并停下,暮色渐渐降临,两人才走出树林。 掩埋完亲人的遗体,高凤英回到了婆家,周米珍被父亲的好友兼同志杨森带回家抚养。 杨森就是杨宗凯的父亲。而杨宗凯,也曾是周文达的学生。 当时,杨森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海安县党部委员兼曲塘区区长,在曲塘镇上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粮行。将周米珍接来后,杨森就把她送到邻近的泰县私立时敏
聚焦 典范 可持续发展战略助推蕉岭绿色崛起
作者:魏锡华  期号:第1期 来源:广东科技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为祖国陆地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一。蕉岭实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五个特点: (1)生态环境良好。蕉岭县属于内陆山区,平均海拔120米,素有“八山一水一田”之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脉有金山笔等6座
罗思容2008年叫我的歌是"客家蓝调"会好一些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艺术家,有到客家社区带领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与她们对话,采集一些素材。从她们的生活里,结合她们个人的生命史,以及当地的传统文化,创作了些歌曲,邀请这些一辈子都没上过舞台的老阿婆一起来唱。另外也有到南台湾沿海乡镇社区,创作属于当地特色的河洛歌谣。
黄鳝炆黄瓜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鲜,即使偶有所见大多也是人工饲养的,然而在闽西北的小山村里却随处可见天然黄鳝的倩影。那沟渠旁、池塘边、稻田里是它们自由生长的环境。白昼喜藏身于泥水洞穴,或是蛰伏堤岸石缝,夜里出来觅昆虫、青蛙、小鱼为食。在乡村捕捉黄鳝是挺有情趣的事。记得儿时我常捕捉黄鳝,要么在冬闲田里翻泥巴捉正在稻田泥中冬眠的黄鳝,或是在春夜里用松明照鳝。当乖巧灵活的黄鳝从田埂洞中伸出半截身子,探头探脑时,就利索地用鳅钳迅捷地夹去,就可以把它逮住。要是你没经验用手抓,一眨眼功夫这倔犟的小生灵就会溜掉,因为它满身的粘液有极大的保护作用。而最有意思的是钓黄鳝:将废弃的“伞毂子”(或自行车的发丝条)一端磨尖,打个小弯弯即成了钩。用蚯蚓作为诱饵,将蚯蚓从尾至头套在钩竿上,钩尖不可外露。当你拨开水草,发现有黄鳝洞口时,就把钩伸进洞内轻轻一搅,如果有黄鳝,它会来抢钩的,这时你一定要有耐心,要沉得住气,全神贯注。当黄鳝上钩时就慢慢地把它拉出洞外,迅速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将其拦腰一钳,掌钩的手必须把黄鳝的头部控制好,相互配合,这样就稳稳地把它装进鱼篓了。用土法上马的方法逮到黄鳝后就可放置水缸中养着。至于黄瓜这种绿色食品,在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它是乡民们的家常菜肴。端午时节在农家菜园里随处都可看到那碧绿淡雅、青翠欲滴的黄瓜。 儿时,每至端午节就能尝到那味道鲜美的“黄鳝蚊黄瓜”。烹制这道美食,常常是父母亲密配合,共同烹制的。宰杀那倔犟滑溜的黄鳝是棘手的,因为它体表滑溜溜,加之外观像条蛇,令人望而生畏,一不小心它会借机滑入下水道逃跑。父亲却是一把宰杀黄鳝的好手。只见他用粗糙有力的手迅速提起肥嫩的黄鳝尾巴,将活赳赳的鳝头狠狠甩向硬地,活鳝摔懵后用刀剪划开肚皮,取出内脏,再用石头将其身砸扁,让其骨砸碎(因为骨头里含钙,能补身子,所以在乡下不剔骨头)。洗净,切成小块,即可烹制了。父亲把干净新鲜的鳝血,用“谷烧酒”冲服,说是能补血。母亲把刚从菜园里摘回的鲜嫩嫩的黄瓜洗净,削皮后切成小方块。先是生火,起油锅,当锅烧热后,就倒入黄灿灿的茶油,当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少量捣烂的蒜头及八角,再把切好的黄瓜倒入锅中炒一会,加水蚊至八成熟后起锅装盆。接着,再起油锅,将切好的黄鳝放入锅中爆炒一会,并放入少量的生姜丝、酒酿(可去腥味),当有了几分成色后,就把煮了八成熟的黄瓜倒入锅中搅匀,放些精盐,加入适量的水,盖好锅盖,用文火慢慢炊熟(不要用旺火,要用文火慢慢炆,才能炆出味来)。当锅中飘出一缕缕清香让人垂涎时,便可起锅装盆。这时一盆热腾腾、黄澄澄、嫩鲜鲜的“黄鳝蚊黄瓜”就摆在你的面前,趁热食之鲜美无比,鳝肉香脆酥软,黄瓜清甜可口,汤汁更是鲜甜爽口,妙不可言。每每吃“黄鳝蚊黄瓜”时,母亲就会让我们兄妹几个多吃一些,说是吃了能补身壮体,快快长大。 其实“黄鳝蚊黄瓜”这道节日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特别丰富。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黄鳝含高蛋白、低脂肪,确为病后体虚、身体赢弱、营养不良者的滋补佳品。难怪家乡流传着“夏令黄鳝赛人参”的谚语。而黄瓜所含水分达95%以上,为蔬菜中最高者。它还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糖类、蛋白质、钙、磷、铁等。祖国医学认为黄瓜性凉味甘,有清热解毒、止渴利水、补脾止泻等功效。在炎热的夏天,可防治咽喉肿痛、小便不利、身热烦渴等疾病。可见,黄瓜是珍贵的食品,不然怎么连宋代诗人陆游也赞叹道:“白苣黄瓜上市稀,盘中顿觉有光辉”。端午节正是夏日炎炎、人易疲劳、身体虚弱之时,此时能吃上综合黄鳝与黄瓜两者之营养滋补强身的“黄鳝炆黄瓜”,那可真是“雪中送炭”,大有口福。 “黄鳝炆黄瓜”正因其味道美、营养多,所以深受客家人的喜爱。如今,端午时节,不仅家家户户能吃到这道美味,而且在城里的酒楼饭店,民间的筵席上都能品尝到这种人见人爱的节日美食。
你的不足,我来弥补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青春潮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可学之处。”团县委书记邱建蓉对此深有体会。从2009年起,每年五四期间,团县委与宁化电视台、中国宁化在线等媒体开设“青年创业风采”主题节目,从办生态养猪场的何德明到返乡养土鸡的廖善东,10多位青年创业的故事都被搬上荧幕。节目播出后,创业的理念被不断地复制转发,牢牢地粘贴在县里许多青年的脑海中。 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青年自己早就想到了创业。但资金短缺、经验不足、恒心不够……摆在面前的只只拦路虎,让无数青年在创业面前怯步,失去一次次发展良机。那么,宁化团县委是怎样引导、扶持、带领全县团员青年投身创业,又是怎样将一把把“钥匙”交到了创业青年手中的? 2010年5月,该县团县委启动“青年创业励志讲掌”进乡镇系列活动。种植仙草的邓永海,在城郊、城南等乡镇训讲时,几位听课的青年当场就和他达成了协议,成为仙草种植户。 被誉为宁化“林博会”的宁化青年创业成果展示会上,通过省YBC项目扶持的青年创业典型共计18家青年创业企业,来了一次集中“亮相”。人们驻足观看的不只是一件件具有本土特色的展品,更是创业青年的成果展示。 今年4月22日,团县委邀请该县50余名青年企业家与地税干部举办“税收与创业”沙龙。让青年企业家在与地方税务、团组织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中抓住机遇。 每年,廖氏兄弟生态农庄都要接待好几批参观者,在每年一届的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班上,他的生态农庄,成为学员们的保留参观点。 更难得的是,团县委充分利用台湾客家党青年团来宁化参访,每年一届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两岸青年企业家客家行活动等时机,团县委都要推介该县青年创业项目。 每年春节,大量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团县委抓住这一契机,利用墟日(中国南方如湘、赣、闽、粤等地区乡村赶集的日子),到各乡镇开展“新春服务返乡青年活动”,发放《致外出返乡青年封信》——建议广大青年情系家乡,回乡创业。同时,各乡镇团组织通过召开返乡青年座谈会,不仅有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还有返乡青年结对帮扶活动。 当然,仅树立几个创业典型是远远不够的,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他们不要代表,只要表达。面对每一位创业青年的创业计划,宁化团县委都会大力扶持。它的改变在于,有一天,宁化县的一名年轻人突然发现,自己身边全是创业青年,而不只是一两名创业青年典型。宁化县的扶持,一言以蔽之,就是:你创业,我埋单。两年来,在家实现自主就业、创业的返乡青年增加到300多人了。 都说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简单的理想和现实的阻挠的对抗,需要有一只温暖的大手,给予物质和经验上的帮助。 “我的创业之路能走到今天,首先要感谢团县委的帮助。”8月20日,“80后”创业青年曹增添的26亩鲜切花项目,入选“YBC青年创业”优秀项目。这意味着,他将获得5万元的无息创业贷款扶持,同时,他还将获得创业导师一对一的创业指导。目前,该县团县委已帮助3位创业青年获得了YBC项目扶持。 “资金问题是我遇到的最大难题。”创业青年巫立伟告诉记者,去年,他的竹筒酒在没有产出的情况下,资金问题曾使他一筹莫展。从2009年开始,团县委当起“红娘”,联合县银监办、县农业银行、县农村信用联社、县邮政储蓄银行推出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项目,并推出抵押、质押、保证、多户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贷款利率在农户小额贷款利率的基础上给予适度优惠。去年5月,巫立伟向邮政储蓄顺利贷到了5万元,成为首批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的受益人之一,他用这笔资金,扩大了养生酒的生产。今年3月,他的竹筒酒即将上市,缺少前期宣传资金,邮储又向他提供了5万元青年创业小额贷款。 “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励。”创业青年巫立伟说。酒坊创办之初,团县委为他请来YBC创业导师,为酒坊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在申请工商注册、产品包装等环节上,团县委“穿针引线”,协助办妥了一切手续。今年6·18海交会,团县委为小巫的竹筒酒争取到了一个展位,取得了很好的推广宣传效果。如今,小巫的竹筒酒打开了销路,供不应求。目前,他在创业一帮一中的角色转换了,正与团县委在城南青塘打造30亩的“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新的创业青年提供帮助。 “有困难,找团委”已成为宁化的创业青年的共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团县委工作了两年的大学生志愿者虞仙求,工作期满后,来自安徽的他,选择了留在宁化创业,办起了“本”广告传媒。这位来自外省的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他相信,在团县委的扶持下,创业在这里不再只是轻轻叫嚣,而是可以勇敢走出去。这是个双赢的局面,一个美好的时代。 责任编辑/陈坚
苗栗闻香小区
作者:暂无 期号:第6期 来源:mangazine名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前美得不可置信的景象着了迷,同行伙伴们连发出赞叹都压低声音,深恐惊扰了这处迷离幻境。它是位于大湖的“湖畔花时间”温泉民宿,老板林惠阳是个传奇人物。 1979年,15岁的他罹患了了小儿麻痹症,终生成为身
金钱本色 酒随竹子长钱随绝招来
作者:暂无 期号:第12期 来源:现代营销·经营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养生酒液。几天后,他发现竹笋照常抽枝、长叶。过了1个月,砍下一根竹子,倒出酒一尝,,朋友都说味道不错,可以试着推广。 “一桶客家”受青睐 当时,山上的竹笋正在抽枝,再长就是竹子,外壳
恩施 小地方的大气场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大峡谷”字样。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 关于这段峡谷,据说有关专家的评价是:“论壮观,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论美丽,恩施
大鹏,遗世而立的美
作者:暂无 期号:第22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潮的时候,从沙滩向海中直走一百多米,水深不过—米,最适合散步。 初夏的夜晚,东冲就似温柔,走在沙滩上,空际细雨朝雾暮烟似的,润湿了海湾的一切。然而不久,涨潮的轰轰声渐渐加重,风大了,海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