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 小地方的大气场

作者: 日期:2014.11.17 点击数:6

【摘要】王,筑城临施水,号施王,子孙袭王至后周,保定初年始平之,以其他地置施州,乃施王屯余地。”此事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到了元朝,建立了土司制度。因土司居于施王屯的南面,故得名“施南土司”。据同治《恩施县志》:“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故名恩施。 放眼望去,变革中的恩施与湖北众多小城市一样,开阔的迎宾路昭示着建设者迫不及待要追赶世界的野心,马路尽头的农民仍然恪守着多年的传统。补车胎的小贩对“隆恩浩荡”的历史毫无兴趣,只惆怅着如何解决一些现实问题:“自己的房子想改建,上面不准。” 奇怪的是,哪怕是抱怨,人们脸上依然堆着笑,眉宇之间并没有“落后地区”常见的“苦大仇深”。据说,这也是历史传承使然。 恩施是土家族的先民——巴人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早在上古时期,巴人的先祖廪君部落便繁衍生息于此。廪君称君夷城(今恩施)后,部落日渐强大,并向川东发展。西周时建立了称雄西南的巴国,恩施为其辖地。战国时巴国为秦灭,恩施隶属巫郡。秦统一后,恩施属黔中郡,汉属南郡。三国时,吴安二年置沙渠,为恩施设县之始。隋开皇初,改沙渠县为清江县。明洪武年间置施州卫。清雍正十三年增设施南府,恩施县为施南府附郭首邑。从这时起,历250余年,恩施一直是施南府、恩施地区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潮流中,巴文化、巴楚文化、巴蜀文化、汉文化在恩施不同历史时期相互影响,融会交贯。同时,佛、道、儒、巫文化共同生存,特征鲜明。 如同杂交对改良物种有着明显效果,在多元文化氛围内长大的人,容易养成宽容的好脾性。 恩施境内所遇之人,最大的特征就是热情开朗,指路的村民追出来告诫:“XX大桥虽然叫作大桥,其实很不起眼,稍微一不注意就会忽略……” 用词精准,态度感人。 抬轿的轿夫,累得满头大汗,照样笑得十分开心。 景区家庭旅馆的老板,见了询价的游客首先提醒:还是先上山吧,太晚了什么都看不见了…… 并不担心上山之前还有十数家同行有可能抢生意,而沿途,确乎没有任何人出来拉客。 恩施城内,有著名的土司城:据说属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亮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城。这座由苏州园林设计院设计,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颇有些来历,“恩施土司城”五个大字,即出自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先生之手笔。 土家族历史悠久。公元前361年,巴国被秦国所灭,部分巴人则退居到湘鄂川黔山水毗连的武陵地区,并与当地的一些部族相融合,形成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贝京卡”。宋代时则称这一带生活的巴人为“土人”,以后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称自己为土家。 同行的人告知,土家喜食合渣,即将黄豆磨细,浆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叶煮熟即可食用。民间常把豆饭、包谷饭加合渣汤一起食用。据说到了恩施如果不吃合渣,就像去北京没登长城。我们到恩施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钟,挂着“合渣”牌子的小店关门闭户,随便找人打听,人家笑了:合渣是早餐吃的。晚上想吃东西得去美食一条街。 所谓的“美食一条街”,其实也不过三五家店,人丁火旺的一家是啤酒排档,另一家是石锅鱼。颠沛流离数千里,啤酒花生不够满足口舌之欲,我们理所当然地选择了石锅鱼。好像现在全国各地都比较流行石锅鱼:用一块大的花岗岩岩石凿成有双耳的石锅,将鱼放在石锅内烹煎,然后,再加上以辣椒为主的各式作料,又再加上一些滋补药材制成。 按说石锅鱼属于湘菜系,这家店的杯盘碟碗却大有日本范儿:颜色艳丽,造型古拙,不分里外皆有花纹。 恩施的夜生活结束得比较早,晚上九点钟,跑堂的小妹告知:现在很多东西都没有了哦,只有一点烂白菜。 怀着“有总是比没有好”的心情,硬着头皮点了一份“烂白菜”,端上来一看:却是一小簸的碧绿青翠,毫无“烂”气…… 三个人,一百出头,吃到叠腹腆肚,还额外收获了一大把感恩。 第二天一早去补合渣课。 小店一派热火朝天,男人们光着脊梁包包子,女人们冒着热汗端盘子拿筷子,那著名的合渣,和上海的汤泡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着桌上免费供应的素拌白萝卜丝,稀里哗啦再一次荡气回肠。 “合渣”还在街头继续流行,“恩施土司”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除了部分有寻根情结的中老年人,很少有人再去谈论相关话题。现在恩施最为外人道的是大峡谷,城市中心的指路牌上,随处可见“大峡谷”字样。恩施大峡谷位于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是清江大峡谷一段,峡谷全长108公里。 关于这段峡谷,据说有关专家的评价是:“论壮观,科罗拉多大峡谷与清江大峡谷不过伯仲之间;论美丽,恩施大峡谷的沐抚段实在无与伦比。” 溢美之词随处可见,有多少名副其实,很难考证。不过,恩施大峡谷的风景倒也不至于让为它唱赞歌的人脸上无光。 提到“峡谷”,人们总习惯性地想:不就是喀斯特地貌吗?有什么稀奇的呢? 还真有,恩施大峡谷确实有许多“稀奇”之处。 距离景区一公里开外,大峡谷斑斓的岩石已进入视野。天气时雨时晴,云雾时浓时淡,山头若隐若现。进到山里,云海覆盖在峡谷之间,不时变换身形,动感十足。特别容易让人有不知身在何处的恍然。 海拔1700余米、净高差300余米之绝壁山腰间,有一“绝壁长廊”,又叫“绝壁栈道”,始建于2007年10月,全长488米,118个台阶,虽说全是人为,却是提供了一条特殊的观景通道:脚下的农田、村庄,在别处看着是风景,在这绝壁上胆战心惊地看着,如同臆想。 至于著名的“一炷香”,常吸引摄影发烧友,背着几十万的器材守在脚下,等待合适的光线。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柱一般能够达到30米高,已属罕见,这“一炷香”,高150米,直径只有4米,却能屹立千年不倒.谁见了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大峡谷正在被努力打造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企图通过这条天赐之途,把恩施与世界上一切美好的城市连接成串,无数的美好愿望足够将峡谷填成一马平川,抹平小城市与大都会之间的所有差别, 当然,迄今为止,恩施仍然保持着它自己的特色,依然是一个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地方。...

【年份】2014

【期号】第11期

【全文挂接】 读秀挂接

3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