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316)
期刊(1052)
图书(336)
学位论文(161)
视频(114)
会议论文(51)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316)
期刊 (1052)
图书 (336)
学位论文 (161)
视频 (114)
会议论文 (51)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16)
2014(1560)
2013(465)
2012(510)
2011(469)
2010(319)
2009(186)
2006(48)
2002(6)
1991(2)
按来源分组
其它(362)
客家研究辑刊(98)
广州日报(49)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37)
嘉应学院学报(30)
龙岩学院学报(9)
嘉应大学学报(8)
客家(8)
龙岩师专学报(8)
肿瘤防治研究(1)
BEAUTIFUL LANTRERNS IN THE ZH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走进刚开始我描述的场景,那些洗净铅华的砖瓦,那些斑驳沧桑的石阶,好像抬着温暖如水的眼静静地望着我。分不清是上寮村,还是赣南故乡的小村落。 延续着宫廷血统的乡野艺术的忠信花灯,以为这个远近闻名、有着?? “花灯村?? ”美誉的村庄会有什么标志,但是后来才知道,那个用陶瓷制成、悬挂在村头的巨型花灯模型,还只存在于当地人的想象之中。花灯源于汉,盛于唐,流行普及于宋代,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 2000年的历史。忠信花灯文化是建立在中原文化和客家农耕文明基础上的一种人文积淀和人文融汇。中原文化为忠信花灯提供了人文基础,又与忠信地区的文化相融合,并受到迁移途中各地域风俗花灯的影响,使今天的忠信花灯成为设计独特、造型美观、制作精良,集绘画、剪纸、书法、对联、诗词、编织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是中华民间艺术的瑰宝。走进满是斑驳的祠堂,依稀闻到空气中迷漫的烟花爆竹清香,屋梁上挂满了花灯,孩子们正热闹地抢花灯呢。?? “抢花灯?? ”是?? “化灯?? ”的一部分,和一般花灯的游园性质不同,忠信花灯有一个相当特别的吊灯仪式。按照当地习俗,当年生了男孩的人家要在祠堂里吊花灯,从正月初九吊到正月十八,然后烧掉祭祖。因为灯和?? “丁?? ”谐音,于是便可以传递?? “添丁?? ”的欢喜。上灯习俗过程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 6道程序组成,其中还有闹客家锣鼓、舞龙舞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与文化氛围。实际上,花灯的习俗已经有一些改变,连平县一带百姓家中有大小喜事,如做寿、考大学、当兵、开业等,生女孩也都挂起了花灯。“忠信花灯?? ”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连平县忠信镇上寮村是忠信花灯的主要产地,全村有?? 160多人做花灯,平均每户就有两个到两个半人。赖明甫是上寮村制灯资历最深的老艺人,从六七岁起,他就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在他家里,我们看到了他所说的?? “宝贝?? ”——明清时代祖先留下来的大量印版、花样、手稿。木刻或石刻的印版,背后还刻着制作者的名字,端正的楷体,透着家族式的自信。看着它们,你很难把它们跟?? “模具?? ”这样硬邦邦、冷冰冰、充满机械感的词联系在一起;这是一种渗透着天然艺术感觉的创造。一朵莲花,一鳟金鱼,一弯柳絮,凹凸之中,刻下旧时的审美肌理。后人可以轻易复制出这些图案,填上色彩,但才情不可复制。让我们惊讶的是那些手绘图画,那些凌乱的草图,透露出赖家祖先的大胆和前沿。这些图,要么是已经发黄的白纸,要么是月历牌的背面,貌似孩童过家家般的随意,却又似大师的手笔。有些图乍看比例夸张,实则为细致观察下的逼人真实。比如一副“白鹤捕蜻蜓?? ”,从俯视的角度画白鹤,有力的长脖子硬挺向蜻蜓,粗糙的线条忠信花灯按使用范围分有伯公灯、娘娘灯、廊灯等;按工艺花种分有缭丝灯、参灯和普通灯等。普通灯又演变出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型态分有宫廷灯、磨灯、龙凤灯、宝莲灯、状元灯、秀才灯和五福灯等。充满力量感,而画中的蜻蜓竟和白鹤一样大,构图大胆,角度奇特。有一幅男女共舞图,不是中国传统文人的水彩水墨,也完全没有中国民间的大红大绿,倒充盈着西洋宫廷画中的华丽奢靡。 宫廷画风怎么会出自乡野艺人?赖明甫的儿子赖志稳告诉我们,这些画作还真是出自宫廷画师之手。他小时候,他爷爷跟他讲,明末有个画师,名字已经湮没,从朝廷告老还乡,和赖志稳的老太公交好,特意以宫廷画手法画了几幅图相送。赖家是书香门第,在乡里一直帮人写书柬,对绘画也颇有讲究,祖祖辈辈对这些画非常珍视,嘱咐后人好好保存。传到赖明甫手里的时候,文革“破四旧”开始了,不让做花灯;他来不及沮丧,想的都是怎么藏好这些宝贝。据说,这个画师不仅为赖家带来了这几幅画,还教给当地人宫廷花灯的制作方法,逐渐完善了起源于宋末元初的忠信花灯。 忠信花灯,花妙百出,造型繁多,意出千重。其皇式灯上通九天,重层叠塔,引百仙执帚忘还。其帝式灯冠冕堂皇,幌幡呼摇,导汉佛驻足长看。臣灯帅灯,官灯民灯,又是文秀才武郎中灯,又是戏子小生灯。妙句描在飘带上,词联镶在锦簇里。把一个人世间的华美,尽罗集在一个灯的世界里。 在人们的记忆中,花灯一直充满浪漫的想像。笔记小说中,诸多爱情故事发生在赏花灯、赶庙会的间隙。唐玄宗时,每逢正月十五就在宫中用绢丝扎成20节、高150丈的灯楼,“笙歌灯火连夜明”,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规定的灯会时间为三天,至宋代改为五天,明代则为十天,清代宫中自小年就开始挂花灯。《西湖老人繁胜录》中记载南宋时期的元宵节,热闹非凡:“清河坊至众安桥,沙戏灯、马骑灯、火铁灯、架儿灯、像生鱼灯、一把蓬灯、海鲜灯、人物满堂红灯,灯光盈市??”此时火树银花,人潮涌动,堪称“中国人的狂欢节”。 古时的元宵节灯会特别热闹,因为平时妇女是不允许出门的,而元宵节晚上则可以赏花灯。自然,很多爱情故事也在这天发生。大才子唐伯虎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欧阳修的《生查子?? ?元夕》这首词不仅描写了元宵灯会的繁华热闹,也形象地说明了青年男女对灯会的向往和期盼。不知道这小小花灯见证了多少爱情? 正月里来里月花,到你尊府闹喳喳。到你府上锣鼓响,拜了秀才拜老爹。 二月里来里月花,新做门楼新厅厦。上厅绣起龙凤虎,下厅绣起牡丹花。 三月里来里月花,百样种子新生芽。百样种子芽生尽,打开田缺沥谷芽。四月里来四月花,记得天旱来踏车。三十六人来踏水,一头踏出两头车。......仿佛听见老妹在唱那首《鲤嫲歌》,让灯儿火树银花,人潮涌动,河源人的花灯狂欢节。见证着我们彼此的青春。随着河源政府不断完善和开发花灯艺术,举办各种花灯节,不知又将会上演多少“新鸳鸯蝴蝶梦”? 不知道有多少前尘往事锁在了悬挂在祠堂之上的花灯里?花灯是无语的,可是,编织花灯的那只巧手有言,那只巧手后面的心灵有话:忠信的儿女们,不管今生你走得多远,别忘记挂上故乡的花灯,把喜庆和欢乐挂到世界的每个角落!生命中总要走过一些地方,而这一次,我却把记忆中的一盏灯,留在了那片烟雨中的客乡! 链接:忠信吊灯的习俗礼仪 忠信吊灯习俗是为庆贺家族“添丁”而举行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诞生礼仪。凡是在上一年添有男丁的家庭,春节期间都要在宗族祖祠里举行一种集体性庆贺家庭“添丁”、宗族繁衍壮大的诞生礼俗——吊灯。吊灯习俗一般从腊月二十五“入年界”开始,到正月二十结束。上灯习俗过程一般由放灯绳、选灯、迎灯、上灯、暖灯、化灯6道程序组成,其中还有闹客家锣鼓、舞龙舞狮、祭祖、饮灯酒等热闹场景,具有浓郁的地方乡土气息与文化氛围。 第一道程序是放灯绳。每年的腊月二十五为入年界,从这天开始不再上山、下田,专门为新年做各种准备工作。入年界这天要进行一次全面的、立体式的大扫除,为即将到来的新年提供一个洁净的环境。“入年界”到除夕之前的那几天,当年生了儿子的父亲即为花灯的灯主,准备吊灯庆贺新丁出生的灯主,就要在自己宗族祖祠的梁柱上挂放一条灯绳,把灯绳跨过梁柱,灯绳的两头合在一起再系在祠堂的柱子上,系在柱子的灯绳一端要贴上红纸并写上“新丁”的名字,以告知族人。 放灯绳也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按辈份的高低、出生的先后次序挂放。 第二道程序是选灯。选灯都在正月的初九。正月初九为新年的第一个墟日,??本地俗称“开年街”,又叫“花灯街”。没有订做的灯主就在花灯街市选择符合自己心愿的花灯。 第三道程序是迎灯。花灯进祖祠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迎接。迎灯一般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灯主要根据新丁的生辰八字选择其中最相生吉利的一天。以3至5个人护送花灯,一路敲锣打鼓,护送到宗族祠堂。迎灯这边则由多子多福的宗族老人为首,与事先准备好的龙狮队和客家锣鼓队在宗族祖祠大门口隆重迎接。 第四道程序是上灯。上灯之日普遍选在正月十三,因为“十三”与客家话“十生”谐音,寓意“新丁”健康成长。上灯是吊灯习俗中最隆重的环节,一般由祭祖、升灯、上族谱、饮灯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过程由德高望重的族长主持,先后有序,一丝不苟。 上灯的第五道程序是暖灯。 在正月十三上灯后至正月十八这几天里,灯主每天晚上都要给花灯“上
文化“富矿”为何罹患文化缺失症?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简单来说,体会深圳文化应该是一种个人的感受,其核心是让“和而不同”的各种元素和谐地聚合,它可以激励人的思潮,触动人的心灵深处,就如有人看到一篇文章因为感动而落泪一样。人们总说深圳没有归属感,深圳
舞者
作者:陈启文  期号:第4期 来源:红岩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根挖走。 他的客家话很难懂。但我知道,那是最纯正的古汉语发音,是我们的祖先在晋朝或南朝说过的,但我听不懂。他的手在空中比划着,想要让我听懂。我终于听懂了,——我让你看见的!他是说麒麟。忽然
印象 点画亭台,风霜摇落
作者:暂无 期号:第5期 来源:文学界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其冷彻骨,未亲历者,断难体会南昌这个著名火炉酷寒峻厉的另一面。原料主要是由我和郭益扬自家里头带来。借着有限的探亲假,郭益扬君带些赣南的土产佳肴,如豆腐乳、腊鱼等。而我主要带的是经祖母亲手腌制的赣中
客家妹钟雯的美丽人生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专著《客家文化史》,她说: “一个艺人,如果有一千多年传承的深厚文化做背景,会唱歌,跳舞,作词,作曲,主持(节目),会演影视剧,你见过这种完美艺人吗?我相信这种艺人不多。一虽然干这些事情让我很累,但是我能兼顾胜任。我知道自己的定位也很完美,虽然有很大的挑战性,但我就是想做这种艺人。”
罗思容2008年叫我的歌是"客家蓝调"会好一些
作者:暂无 期号:第1期 来源:城市画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发现孩子以自己的想像进入这个世界,而自己在成人的世界里,框限很多,不断用力去思考,去支配,去形塑自己,其实呢,大自然就是那么自然的,生命也就是那么自然。 音乐 住在湾潭的罗思容
黄鳝炆黄瓜
作者:暂无 期号:第10期 来源:烹调知识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说是能补血。母亲把刚从菜园里摘回的鲜嫩嫩的黄瓜洗净,削皮后切成小方块。先是生火,起油锅,当锅烧热后,就倒入黄灿灿的茶油,当油烧至八成热时,放入少量捣烂的蒜头及八角,再把切好的黄瓜倒入锅中炒一,加水
乡情不改 合作双赢——台湾·广东周演绎“丰收之旅”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人民画报(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黄华华省长的访问很成功,广东来的乡亲说不定这一次找到许多堂兄弟?堂姐妹,表兄弟?表姐妹?"他说? 粤台共享"和平红利" 8月22日,在"台湾·广东周"活动即将落下帷幕之际,台湾同胞投资企业
在盘子里作画 创意中国菜风潮
作者:暂无 期号:第4期 来源:川菜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那一年的上海,已经流露出关于春节的某些洋派的气质。春节当天(2月1O日)出版的《申报》上有一篇杂谈: “新年各处同也,而上海之新年特别者:门上悬松柏,西例也;贺岁穿貂褂,京式也;体面
寻味台北士林夜市
作者:暂无 期号:第18期 来源:烹调知识·名厨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喷汤汁的“上海生煎包”,包着满满红烧肉、蛋酥的“润饼卷”、热腾腾的“药膳排骨汤”补补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三兄弟豆花葱油饼、炒蟹脚等,都是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让人驻足不前,流连忘返。其他像是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