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047)
期刊(733)
学位论文(159)
会议论文(36)
图书(28)
视频(17)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047)
期刊 (733)
学位论文 (159)
会议论文 (36)
图书 (28)
视频 (17)
按年份分组
2015(17)
2014(982)
2013(402)
2012(410)
2011(395)
2010(304)
2008(156)
2006(47)
2002(3)
1998(2)
按来源分组
其它(179)
客家研究辑刊(32)
嘉应学院学报(8)
神州民俗(6)
福建乡土(4)
广东艺术(3)
暂无(1)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1)
瞭望(1)
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1)
台湾现代文学史稿(1923-1949)
作者:李诠林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言转换  台湾现代文学史  边缘书写  文化隐喻  中华文化持守 
描述:文学史的日据时段(1923.1.1-1945.8.15)和光复初期台湾现代文学(1945.8.16-1949.5.20)两个大部分(上下篇)进行论述;其中日据时段部分又分为两个小阶段(1937年6月日据当局废止台湾中文报刊及报刊汉文栏之前与其后)。并按文学本体与文学外围文化及两者的融混共生形态(主要表现为文艺论争)将两个大部分(上下篇)分别划分为文学外围书写、文学的内部考察、文学内外的纠葛缠绕三个论述角度与层次。 文学外围的社会制度等文学的周边文化关系和外围书写(如流散写作)是台湾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映摄着台湾现代文学的中华文化意涵。 文学内部的边缘书写(如女性文学、地下写作、民间写作等)、语言转换(如中——日文间的转换、文言——国语间的转换、方言——文言及方言...
台湾汀州客二次移民研究:以苗栗县造桥乡平兴村谢姓家族为例
作者:赖文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汀州  认同  客家  造桥  家族 
描述:的關係,在苗栗建立宗族。經由反覆進行的祭祖儀式,維持謝姓人對家族的認同,就在謝姓家族進行血緣在地化的同時,一群來自閩籍的謝姓人,他們的方言群也同步進行在地化。來自汀州的謝在這過程中,最終遺忘其
成都东山客家住居文化与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陈洪东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成都  东山客家  住居文化  社会变迁 
描述:村家屋文化和住居形态为切入点,以成都城郊东山客家地区为调查研究对象,探讨村落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变迁,分析变迁背后的实质与逻辑。与以往不同的是,文中将住居形态作为住宅建筑形体与文化时空中的居住民俗、居住方式的转化积累过程,讨论了东山客家住居形态与家屋文化的现代转换,在解析住居现代化的过程中,认识和解释区域社会与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文章在结构上分为五大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就本研究的缘起、基本思路、研究主题与方法以及调查区域的选择做出介绍。主干部分对村落三个层面的住居形态描述基于对村庄经验的分类化处理。第二章讨论了本地区传统的家屋建筑样式、住房民俗以及居住方式的成因、表象、结构特征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伦理学和生态学思想。第三章阐述了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经济复兴、乡镇工业兴起时期村落的住居样态,分析了其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阈限”特征。第四章讨论了在加速城市化的今天,尤其政府主导实施“三集中”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政策以后,城市边缘区村落由传统住居方式向现代城市住居方式过渡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特征。最后为结论与必要的反思。研究显示出,家屋宅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改革开放以来东山客家的住居文化变迁的主要表现是以家屋“祛魅”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向现代的嬗变,现代性的日益增加,反映了神学宗教性社会向世俗理性社会的转变,这种变迁是与国家转型、现代民族—国家建设、国家一体化相适应的,表现出强烈的国家建构色彩。
南雄市景观特色现状分析与构建
作者:陈志禄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雄市  小城镇  景观特色  街道  文化遗产 
描述:,南雄市景观特色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其原因;最后从宏观层面、中观及微观层面研究景观特色构建策略,以促进南雄市景观特色得到良性发展与彰显。经过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南雄市小城镇景观特色的构成要素分为物质
潭江流域城乡聚落发展及其形态研究
作者:张以红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潭江流域  城乡聚落  空间形态 
描述:村。两者的空间形态分别表现出梳式布局及叶脉式布局。受客家文化影响,绿护屏山村是典型的客家“文化孤岛”,锁头、阶梯形布局是客家文化与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民国时期华侨文化所产生的华侨村落也是潭江流域的特色
广西民族图形在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邓世维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民族图形  建筑局部装饰设计  运用研究  生态博物馆建筑局部装饰 
描述:的民族图形,表达了他们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希望。笔者走访了广西、贵州、苏州等地区,经过对广西融水苗族生态博物馆、广西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和广西贺州客家莲塘生态博物馆深入调查后,发现
北海市里头塘村的语言生活及语音变异考察
作者:黄艳凤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广西  北海  客家方言  语言生活  语音变异 
描述:里头塘话语音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描写,在这个基础上对其语音变异进行了全面考察,将其与源方言(蕉岭客家话)及包围方言(钦廉片粤语)进行了比较研究,从中追溯其历时演变的轨迹,展现在包围方言渗透下其语音系统所发生的各种变异及其具体表现方式。进而,将语言生活和语音变异的调查结果结合起来讨论,进一步探索里头塘客家话语音变异的原因、途径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向作出预测。
永定土楼群文化生态关系研究
作者:刘文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土楼  土楼群  厅堂  宗祠  家庭  家族  宗族  节日仪式  文化生态  共生 
描述:在土楼群中的核心位置,体现了其作为家族之间、宗族范围内的向心性,其中包蕴了从家庭到宗族、从生人到亡者、从现世到过去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在节日仪式中体现的更为充分。实际上,上述转变表现出了建筑空间与节日文化之间的契合与共生关系。第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楼周围出现了大批混凝土小洋楼,这种变化较原来土楼群文化生态而言,则表现出厅堂的复制与宗祠外围建筑密度加大的新格局。虽然厅堂在数量上大大增加了,厅堂原有的绝大部分功能却丧失了;而宗祠不仅数量没有变,围绕其的节日仪式也一如既往地进行着,客家宗族精神却呈现出了一贯的稳定性。相对于土楼群的原有文化生态,新出现的厅堂“扩散”与宗祠“凝聚”,为本文从建筑空间关系与节日仪式之间的联系中,找到了有益的启示。尤其是在土楼的保护与开发过程中,最不能...
论客家生态民俗文化的哲学意义及现代价值
作者:谢连生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生态文化  和谐社会 
描述:山区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在物质文化方面,客家人因地制宜,形成了“梯田稻作”的生产方式、的民居形式和适于山地环境的饮食、服饰文化,其中,“梯田稻作”是一种高效、环保的生产方式,它奠定了客家人
何谓「公共领域」:从桃园东势地域社会史与社群组织谈公共概念
作者:黄教峰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领域  东势建安宫  地方菁英  社群  宗族 
描述:最理想的公共領域 。 此認知透過民眾評論宋義民廟與東勢庄文化協會的過程得到驗證。宋義民廟同為輪庄廟、公共性活動也與東勢建安宮相似。但宋義民廟基於建廟時的歷史因素,時至今日仍由宋氏一脈掌管
上页 1 2 3 ... 6 7 8 ... 14 15 16 下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