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2658)
期刊(524)
学位论文(126)
视频(19)
图书(11)
会议论文(10)
人物(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2658)
期刊 (524)
学位论文 (126)
视频 (19)
图书 (11)
会议论文 (10)
人物 (1)
按年份分组
2015(19)
2014(833)
2013(503)
2012(510)
2011(498)
2010(401)
2009(208)
2008(201)
2007(87)
1993(1)
按来源分组
闽西日报(346)
其它(149)
侨报(99)
客家研究辑刊(38)
岭南文史(3)
中华诗词(2)
名人传记(财富人物)(1)
当代职校生(1)
中外文化交流(1)
國文學誌(1)
苗栗地方政治與族群關係之研究—以2008年單一選區兩票制立
作者:彭志明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單一選區兩票制  選舉制度  族群關係  地方政治  苗栗 
描述:,最後再從新的選舉制度來討論苗栗族群發展與地方政治之關係,以做為未來選制變革之參考以及供學術界日後在實證研究的檢證。本研究採取文獻分析法、內容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法,總計訪談政黨主委、選委會專業人士、立委候選人以及政治人物等四類關係人,藉以瞭解苗栗選區劃分過程是如何形成。另外,藉由選舉公報、候選人的文宣以及報章媒體中探討政黨及候選人的競選策略,並藉由立委選票的結果分析閩客之間的族群關係。研究結果發現:苗栗選區劃分過程中族群以及人口比例是考量的重要原則,居多數的客家族群相當尊重少數的閩南族群,政黨相當重視候選人的族群身份。選舉結果顯示,關鍵少數族群是這次選戰中致勝的要素,首次成立的客家黨仍然大有可為,候選人的族群策略並沒有奏效,訴諸地域不再是票房保證,政黨已經凌駕在族群之上,投票結果已不受族群影響,苗栗政治板塊仍是藍大於綠現象,一閩一客的立委席次成形,票票等值的民主意涵更為彰顯。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作者:劉惠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文化危機  族群認同  文化運動  族群建構 
描述:台北市五個行政區,台北縣五個鄉鎮市,分別各抽樣二○份,預定問卷調查二○○份,共計回收有效問卷一九五份。(二)個案訪談法-以立意抽樣方法,抽樣本五位客籍人士作個案訪談,包括客家籍家庭主婦、上班族、公務員、國營事業員工等,為能更深瞭廣泛深入了解及問卷調查結果相互對照,藉深度訪談以開放性談話方式進行訪談蒐集相關資料。藉以上研究方法了解不同族群與客族間針對本研究主題在台灣多元族群的社會中客家文化的族群認同與族群建構。本研究的結論:一、民主的氛圍帶動客家族群意識的抬頭。二、透過政府資源的挹注及結合民間力量以發揚客家文化。三、傳播媒體的社會行銷帶動客家文化產業與商機。四、透過政治的操作、選票的影響力提升客家族群政治地位。五、推廣客家母語教育以解決客家語言文化危機。六、新客家人的再詮釋。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体验行销之研究
作者:刘信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六堆客家文化园区  体验行销  客家文化 
描述:訪談對象包含官、學與民間團體的人士(共7人)。利用所蒐集來的資料,針對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之現況與問題,各項體驗媒介與體驗行銷運用之情況及遊客對於園區內部展覽與活動之體驗,進行分析。 本研究發現: 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經費來自於政府計劃性經費,並且園區人力不足,府際與官民溝通是二大問題,而遊客型態以親子與家庭旅遊為主。 二、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目前在客家文化的展覽與表演活動辦得較為出色外,其客家文化研究與文資典藏的工作尚未展開,其並未提供足夠的六堆旅遊資訊。 三、遊客的五項體驗分數為4分左右,並且五項體驗分數與重遊意願呈正向關係。 依據量化與質化的實證結果,針對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進行討論。最後透過體驗矩陣中各單元之間的四種:強度、廣度、深度與連結,提出政策建議。
义民爷的神格多样性:以苗栗市义民庙为例
作者:刘忆芳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民爷  义民爷信仰  苗栗  神格 
描述:栗市義民廟所供奉的義塚,同為林爽文事件所犧牲的義民們,也是同一批受到乾隆皇帝冊封「褒忠」的義,相較於枋寮義民廟,卻少有人研究。且透過對新竹人士的實際訪談中發現,新竹地區的民眾大多認為義民爺與一般正
东莞樟木头镇麒麟舞的发展现状及出路探究
作者:阳分胜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樟木头  麒麟舞  发展现状  出路 
描述:的建议: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2、在传承麒麟舞的精髓的同时,大力拓展、丰富其表现形式和内容。3、利用当地较好的地域资源优势,建设麒麟舞生态博物馆。4、开发与麒麟舞相关的民俗旅游商品。5、办好麒麟民俗文化节。最后结语,简单对全文进行总结,期待樟木头麒麟舞的更大突破。
苗栗县大湖乡温泉产业竞争优势之研究
作者:赖嘉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cal  industry  and  speciality  Hakkas  culture  and  industry  Hot  spring  竞争优势  地方特色产业  温泉  客家文化与产业 
描述:22日至98年04月15日止,針對大湖鄉的溫泉業者、非營利組織,及相關的公部門共11位人員進行訪談。針對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進行深入訪談後,並配合文獻分析、理論交叉對照所得的研究結果如下:(1
海外台湾侨民国家认同的世代差异-以多伦多地区侨社为例(19
作者:赖丽莹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台湾侨民  国家认同  世代差异  族群  理性的国家选择  情感式的国家认同 
描述:想探究的問題。
本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及文獻分析法,並以現年16歲以上的僑社台灣移民為研究對象,並獲得五項結果:一、加拿大多倫多地區僑社台灣移民國家認同的發展情形,「台灣人認同」呈迅速遞增,「中國人認同」呈迅速遞減;統獨意識的發展則傾向「維持現狀」。二、台灣人移居加拿大大多仍保有「台灣認同」;另外,多倫多地區台僑的國家認同對象還是以台灣為優先,而且年輕世代對台灣的認同比中老年世代強。至於國家認同強度方面,台灣國內民眾與多倫多地區台僑願意為台灣上戰場的比例都超過三成。三、對多倫多地區的台僑來說,不管是「理性的國家選擇」或是「情感性的國家認同」,都是以「維持現狀」居多,支持統一的越來越少,贊成台獨的越來越多。而在四大族群中,閩南族群具「情感性國家認同」的比例較高,新住民(外省人)較具「理性的國家選擇」,客家族群則介於兩者之間。四、外省人不見得支持統一,本省人不見得支持獨立。五、16-25歲年輕世代自認是台灣人的比例最高,大多有強烈的台灣意識,認同台灣,但又不排斥統一。
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所得,分別提出建議:一、政府應充分善用親我僑胞力量以維護與加拿大的雙邊關係並爭取國家權益。二、全面檢討整體僑務方針,持續推動僑務功能,避免「利益均沾」式的僑務政策,運用網路科技打造台灣認同。三、摒除統獨等意識型態之爭,勿再操弄族群議題,全力打造公民社會,凝聚國家新認同。
北区两所社区大学推动客家民俗教学成效之研究
作者:周金水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民俗教学  客家文化  社区大学 
描述:課程的社區大學作為個案研究範圍。研究發現北區兩所社區大學推動民俗教學的學習成效,包括:1.學員主動積極的參與相關的活動;2.學員積極研習客家文化相關課程;3.學員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客家米食文化在铜锣传统饮食中的传承
作者:刘泽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质性研究  集体记忆  饮食文化  客家米食 
描述:等資料收集方法,搜集當地居民與米食相關聯之互動、米食經營業者之經營理念,以及前述兩者對客家意象之看法。 研究將參與米食製作過程之角色分類為監督者(婆婆)、執行者(妯娌、媳婦)與協助者(青少年或男性),男性角色並非如過往著述所言,隱身於灶房互動內,而是因為當賦予的性別角色改變後,逐漸遠離灶房,但仍會在需要協助時現身。家庭成員口味偏好影響米食製作的種類與數量,米食有固定的製作材料與方法,表現出固定的「氣味原則」,各家庭間用料比例有所差異,以此形塑出各異之家庭口味偏好。對於進入家庭的商業米食,監督者或執行者起先會有所顧慮,但當通過認可後,即可能透過商業購買取代親身製作。 米食業者有強烈成就動機支持發展,擇善固執的「硬頸」精神讓業者注重品質,行銷策略首重口碑行銷,透過通路合作跨越鄉鎮疆域。業者除了調整配方因應米食保存期限短,亦藉擴充產品線填補,讓顧客購買伴手禮時有其他替代選擇。參與研究之銅鑼居民、業者與媒體認定傳統飲食經營可傳遞客家文化,現今媒體將客家飲食歸類於休閒旅遊版面,並對客家飲食大力讚揚,喚回原本即喜好米食之客籍人士之記憶,內外呼應下,有助於客庄文化的媒體行銷外,也鞏固米食在客家傳統飲食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