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米食文化在铜锣传统饮食中的传承
-
作者:刘泽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质性研究 集体记忆 饮食文化 客家米食
-
描述:等資料收集方法,搜集當地居民與米食相關聯之互動、米食經營業者之經營理念,以及前述兩者對客家意象之看法。 研究將參與米食製作過程之角色分類為監督者(婆婆)、執行者(妯娌、媳婦)與協助者(青少年或男性),男性角色並非如過往著述所言,隱身於灶房互動內,而是因為當賦予的性別角色改變後,逐漸遠離灶房,但仍會在需要協助時現身。家庭成員口味偏好影響米食製作的種類與數量,米食有固定的製作材料與方法,表現出固定的「氣味原則」,各家庭間用料比例有所差異,以此形塑出各異之家庭口味偏好。對於進入家庭的商業米食,監督者或執行者起先會有所顧慮,但當通過認可後,即可能透過商業購買取代親身製作。 米食業者有強烈成就動機支持發展,擇善固執的「硬頸」精神讓業者注重品質,行銷策略首重口碑行銷,透過通路合作跨越鄉鎮疆域。業者除了調整配方因應米食保存期限短,亦藉擴充產品線填補,讓顧客購買伴手禮時有其他替代選擇。參與研究之銅鑼居民、業者與媒體認定傳統飲食經營可傳遞客家文化,現今媒體將客家飲食歸類於休閒旅遊版面,並對客家飲食大力讚揚,喚回原本即喜好米食之客籍人士之記憶,內外呼應下,有助於客庄文化的媒體行銷外,也鞏固米食在客家傳統飲食中地位。
-
当代客家流行音乐的族群再现与文化认同
-
作者:杨蕙嘉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流行歌曲 族群再现 文化认同
-
描述:到屬於自己的認同,在1990年代前後,客家歌曲的創作者陸續為客家歌曲創作,以多元的形式來詮釋客家歌曲,不僅為它注入新生命,其質與量的成果也是有目共賭,在流行樂界的金曲獎競賽中尤見到其來勢洶洶的輝煌紀錄。
本研究以客家流行歌曲為主題,初步先將創作歌手的專輯一一分析,歸納出族群再現的特色,再運用深度訪談法來探索創作歌手以及文化仲介者對於客家流行音樂的想法與經驗意義。研究發現客家流行音樂所代表的客家意象非常的多元,它創造出歌手們想要的客家文化,型塑自己想要的客家意象並且超脫過去對客家人的刻板印象,以及為客家族群找尋新方向。而客家流行音樂不僅喚起閱聽者身為客家人血緣的本質;也喚醒閱聽者回鄉的心情;另外客家流行音樂中的語言元素也是造成文化認同的最大關鍵,使得客家流行音樂成為客家族群的重要表現與認同象徵。
-
客家文化特色元素在赣南土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作者:凌小红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元素 土特产包装 设计 应用
-
描述:径,也是更好地体现赣州“客家摇篮”的宣传宗旨。但就目前市面上的赣南土特商品包装设计而言,其在形态结构、产品名称、图形、字体、色彩及材料的运用和风格表现等方面,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系统的运用原则,且在客家风格表现形式、元素选用上流于肤浅和雷同,对于赣南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利用和表现不够,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未能体现客家文化的特色魅力。而本课题将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赣南客家文化特色元素进行分析、整合、概括、提炼,并应用到赣南土特产品的包装设计中,希望能提升赣南土特产包装的文化品位和地域特色,更好地整合赣南土特产品的对外形象。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引言,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赣南客家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内涵,主要阐述了客家形成的原因及客家民系特征,分析了赣南客家文化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审美价值,提出了客家文化与赣南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的意义;第三章为客家文化特色风格释意,主要阐述了客家文化特色风格的形成与定位,概括了客家文化特色的具体表现,总结归纳了客家文化形象元素,并确立了客家文化形象元素在土特产包装的应用范围;第四章为地方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的要素,主要阐述了现代土特产品包装发展趋势及赣南土特产品包装现状,总结了土特产品包装设计原则,并从文字、图形、色彩、材料等方面分析了土特产品包装设计要素;第五章为客家特色元素在土特产品包装的应用,主要是将归纳总结出的客家元素与表现手法运用到赣南土特产包装的设计实践中进行检验。第六章为客家风格包装设计手法的总结与归纳,通过设计实践检验,总结了客家文化特色元素应用在赣南土特产包装的表现手法。最后一章为结论和展望,作为对此命题的一个阶段性小结。总而言之,当前研究客家文化在赣南土特产包装上的应用这个方面还是相对薄弱的,本文力求在此范畴内有所突破。
-
多元文化态度与音乐偏好─以族群为面向之桃园县国小学童调查研究
-
作者:胡佩玟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态度 音乐偏好 族群 童谣
-
描述:機抽樣,選取原住民及非原住民學生各223 人為研究對象。首先探討文化與音樂的關係、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童謠、族群態度、音樂偏好等相關文獻;接著根據文獻探討結果,以研究者設計之「多元文化態度量表」及「族群童謠偏好量表」為研究工具,由研究者親自施測,了解學生的多元文化態度,及對福佬、原住民、國語及客家童謠的偏好情形。調查所得資料經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及皮爾遜積差相關分析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大溪鎮國小學童的多元文化態度傾向正面,族群印象、自我及族群概念、一般文化態度也都趨於積極正向。
二、學童對整體童謠的喜好,以及對國語、原住民童謠的偏好積極正向;但對福佬及客家童謠的偏好則消極負面。
三、族群、在家慣用語言、年級,為影響多元文化態度與族群童謠偏好的主要變項。
四、影響多元文化態度的變項為族群、在家慣用語言、在家使用語言種類多寡,以及年級;性別及在家接觸語言則不會影響。
(一) 原住民學童的整體多元文化態度與自我及族群概念比非原住民學童積極。
(二) 在家慣用原住民語的學童,其整體多元文化態度、自我及族群概念,以及一般文化態度,較慣用國語及閩南語者積極。
(三) 在家使用單一語言的學童,其整體多元文化態度、自我及族群概念,及一般文化態度,均較使用兩種以上語言者積極。
(四) 四年級學童在整體多元文化態度,及各分量表的表現均較五、六年級學童積極正向。
五、影響族群童謠偏好的變項為族群、在家慣用及接觸語言、性別、年級,以及音樂學習經驗的有無及長短;在家使用語言種類多寡則不會影響。
(一) 非原住民學童在整體童謠喜好、以及對福佬、國語、客家童謠的偏好表現上,均較原住民學童積極。
(二) 在家慣用原住民語的學童,對原住民童謠的偏好高過慣用國語及閩南語者;慣用閩南語的學童,對福佬童謠的偏好高過慣用原住民語者。
(三) 在家接觸原住民語的學童,對原住民童謠的偏好比在家接觸閩南語者積極。
(四) 女生比男生更偏好原住民童謠。
(五) 四年級學童在整體童謠喜好,以及對各族群童謠的偏好表現上,均較五、六年級學童積極。
(六) 有音樂學習經驗的學童,對國語童謠的偏好比沒有音樂學習經驗者積極。
(七) 音樂學習經驗達2~3 年及3~5 年的學童對客家、福佬,及整體童謠的偏好最為積極;音樂學習經驗達5 年以上的學童,其童謠偏好最為消極。
六、學童的多元文化態度與童謠偏好並無相關。整體多元文化態度及各分量表的積極與否,並不影響其童謠偏好。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就教學實務、教育行政單位,以及未來研究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作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
北客南迁的音乐文化适应:以大夥房艺术团杨庚盛先生为中心
-
作者:徐玟榕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适应 北客南迁 再移民 常民文化 客家八音
-
描述:桃竹苗北客因土地貧乏之情況下,而選擇南遷至高屏六堆地區參與日政府之開發,形成一波島內再移民,楊庚盛為北客南遷的人潮之一。人搬遷至異地,在生活習慣及文化等成為需要適應的過程,以文化而言,客家八音亦是如此,經由「人」的傳播,文化的衝擊與適應,使得南、北客家八音得以交流接觸, 楊庚盛則扮演中間媒介之角色,在音樂文化適應的過程當中,將北部客家八音之特色帶入南部六堆地區外,也適應並學習南部六堆客家八音之特色,保留北部特色之餘,也融入南部特色,並且傳授於後輩,將本為一家的客家八音,卻因傳入台灣後,在地理環境及時間區隔下而同中求異,一分為二,再度異中求同。
-
非营利组织推动客家社区营造之研究:以东势庄文化协会为例
-
作者:周玉堡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客家社区 社区营造 社区社团化
-
描述:一個單姓聚落擴大到平鎮市,服務對象從客家人擴及各族群。將在地客家農村文化素材融入社區營造中而別具特色,協會讓居民瞭解客家文化,建立了地方特色,惟在客家語言與客家精神的傳承推廣上有待加強。(2)東勢庄文化協會推動社區營造遭遇的困境為經費不足、文化資源運用不易、成員減少、專業能力待提升、內部的互動及運作待改善、與居民和地方組織的互動不足、居民參與度不足,本研究並針對困境提出解決策略與建議。
-
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
作者:张榆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 旅游资源 广东梅州 经济效益
-
描述:步伐。<br> 梅州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品种齐全,历史遗迹、地方风俗、传统美食、名人故居、宗教场所一应俱全,并且品位也相当高。目前,梅州市有国家5A级旅游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2个;3A
-
闽粤条形民居自然通风的量化分析及现代应用
-
作者:何熹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湿热气候 条形民居 自然通风 量化分析 集合住宅
-
描述: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运用于现代集合住宅的设计中,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集合住宅设计方法。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地域文化与自然气候环境对民居的影响。条形民居跨越了闽海、客家、广府三个不同的文化区
-
基于SWOT分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以广东河源客家旅游
-
作者:张玉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民俗文化 SWOT 分析 旅游开发 河源
-
描述:讨会。因此,将河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作为一大个案来研究,就有了相当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对客家的来源、客家民俗的特性及民俗旅游的涵义、特征进行了阐述,对河源的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河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SWOT因素,指出河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开发面对的现实,并结合河源实际,提出河源必须发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与景点。全文着眼于系统全局的高度,从特色旅游、产业优化升级、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培养人才、合作开发、创新与传承等多角度出发,分析了河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对客家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开发的思路,以期为更好地为开发建设河源客家民俗文化旅游服务。
-
客家戏班的文化展演:以新竹地区三个客家戏班为例
-
作者:谢佳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展演 客家文化 客家戏班 客家大戏
-
描述:個戲班為研究對象。以參與觀察法了解戲班的演出活動,拍攝實地演出的影音記錄與撰寫田野筆記。此外配合深度訪談法了解演員個人的不同觀點,並建立訪談逐字稿。最後再依據田野的參與觀察及訪談資料,進行客家戲班的文化展演分析。筆者透過戲班演出的田野觀察與演員觀點的了解,發現客家戲班展演場域歷經從民間節慶到文化公演的轉換,演員也認為他們的演出由原本地方性的「作大戲」傳統,逐漸轉變為帶有對外呈現「客家大戲」的客家文化意識存在。實際展演內容中,客家戲演員一致認為唱採茶與客家語言是戲班展演客家文化的獨特特色,因為帶有客家元素的音樂語言,透過與戲的結合更靈活地呈現。演員也將日常生活經驗轉移至戲台展演,在戲中呈現客家族群的生活文化。客家戲班除了應用原本的客家戲劇與文化元素之外,筆者觀察到晚近新興的戲班已減少唱採茶的部分,而改用新編曲調,並強調作戲時的聲光效果,有別於一般客家老戲班的展演形式,形成另一種文化展演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