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7429)
报纸(6263)
图书(1525)
学位论文(1246)
视频(434)
会议论文(359)
图片(44)
人物(2)
按栏目分组
期刊 (7429)
报纸 (6263)
图书 (1525)
学位论文 (1246)
视频 (434)
会议论文 (359)
图片 (44)
人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5(447)
2014(9455)
2013(1277)
2012(1312)
2011(1286)
2010(1126)
2009(695)
2008(567)
2005(84)
1990(7)
按来源分组
其它(2420)
赣南日报(350)
海峡导报(144)
闽台文化交流(16)
兰台世界(11)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7)
广东茶业(5)
现代装饰(2)
国土绿化杂志(2)
西安社会科学(2)
客家饮食意象之整合行销传播策略
作者:林丽桦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象  客家饮食意象  整合行销传播 
描述:「顧」觀點出發,希望藉由客家飲食意象的行銷,在推展客家飲食產業的起點上,首要確立客家飲食意象的構面,讓客家飲食意象的行銷,藉由傳播工具管道的整合,產生「深根文化」的成效。再者,經由實證分析研究發現
中寮乡客家话的语言接触现象
作者:林珍慧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移借  语言接触  中寮  南投客家  诏安福老客 
描述:,可以提出以下幾點:聲母方面受閩南語影響產生-b聲母,部份中古全濁母清化讀不送氣;四縣腔和海陸腔語融合的結果,舌尖面濁擦音j-聲母和零聲母 ? 二種讀音並存,滋絲音只有一套ts、ts’、s聲母。韻母
客家谚语文化透视
作者:张玉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谚语  语用修辞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描述:生存和发展需求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包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精神文化,即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包括道德观念、唯物辩证思想、宗教信仰以及婚姻观念等,从而进一步挖掘出客家谚语中所蕴涵的独特的文化内容。本文认为客家谚语极具社会价值:气象、季节、农事等方面的谚语是客家人进行农业生产的教科书;风土人情、地域特色、民间艺术等方面的谚语是客家民间文化交流及旅游资源的活广告;思想品德、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谚语是客家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范本。同时,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潮州筝与客家筝刍议
作者:雷欢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潮州筝  客家筝  古筝流派  比较研究 
描述:的比较研究。文章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论文的选题缘由、以及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第二部分:潮州筝与客家筝之溯源。主要从历史的角度探究潮州音乐与潮州筝,以及客家音乐与客家筝乐的历史渊源。 第三部分:潮州筝与客家筝的比较研究。这一部分主要是从“同”与“异”两方面来对其进行比较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两大筝派的音乐文化、乐器特征、乐律乐谱及音阶调式、语言环境等。 第四部分:潮州筝与客家筝筝曲实例比较。这一部分主要是笔者通过在教学中的经验总结,并用实例来对两大筝派进行更具体与直观的比较。
“客家筝”形成略考
作者:巫宇军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筝  流派形成  何育斋  罗九香  大埔 
描述:论文第一节,主要采用比较的方法,从乐学上分析广东汉乐丝弦乐、大埔戏剧音乐和民间小调与“客家筝”的渊源关系。第二层为社会人文动因考,包括论文第二、三、四、五节,深入剖析了“客家筝”的产生与历史、地理、文化、时代等社会人文诸要素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层为人物考,包括论文第六、七、八节,重点研究了何育斋、罗九香对“客家筝”形成的主要贡献,梳理了1950年以前大埔筝乐传承脉络。第四层为美学思想考,包括论文第九节,本节先分析“客家筝”与其它传统筝派风格之差异,进而探讨导致“客家筝”风格独特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审美追求的与众不同。
从语言接触之观点探讨客家聚落的族群互动关系:以新屋乡笨港村
作者:连梓钧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福佬客家化  族群认同  族群互动  语言接触  笨港村 
描述:並探究經過語言接觸後,閩族群長期互動的結果所形成福佬客家化的現象,且進一步探討笨港村泛客家化現象是否會影響閩族群對客家文化的認同。另外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來探討語言接觸、族群互動以及族群認同等相
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文化研究
作者:郑景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客家民俗  民俗文化 
描述:此进行解剖,并分析这一民系的核心民俗文化是哲学方法论上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这是其一。 其次,作为一个新兴却又古老的民系,客家民系的研究需要新鲜的血液来补充。正确的理论研究对于客家民系的民族内聚力的提升有帮助,并且在振兴客家学研究上有一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可以对客家民俗作一个新时代的论述,这将促进这一文化内涵得到丰富与发展。 本课题以哲学、民俗学、文化学为线,以客家民系中的民俗为面,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全书分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部分。第二章阐述客家民俗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唯物史观的文化范畴、客家民俗文化的界定、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两者的联系。第三至第五章系统选取客家民俗中典型的关于教育、女性、建筑三大版块探讨客家民系特有的教育观、女性文化、建筑风情。宏观地把握客家民系在中华文化的大氛围中显现的独有的民俗文化的由来、形成、发展与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历史考证,使唯物史观与客家民俗有机结合,并指导后者的研究创新。第六章是总结,重点放在从唯物史观出发,由传统文化到客家文化再到客家民俗一个线索由浅入深,唯物史观学说基础上的对客家民俗的哲学把握。
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
作者:蔡小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梅州  客家山歌  源流  现状  思考 
描述:粤东北,全市所辖七县一区,除丰顺县南片的几个乡镇外,都是纯客家人居住区,是全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客家山歌被誉为盛开在南粤大地的一株山茶花,而梅州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这里的客家山歌,是一座民歌宝库,与梅州的“客都”地位是完全相称的。 “客家”先民,世居中原,是古代汉族的一支。由于外患、饥荒、盗匪和兵灾等原因,从汉末东晋到清末民初历经五次迁徙,最终定居南方各省。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自然也随身带去了中原文化、中原方言、中原民歌,如当时已流行的民歌《诗经》、《汉乐府》。客家山歌在歌词上继承了《诗经》、《汉乐府》的艺术风格和修辞手法,大量使用赋、比、兴和重章叠句,在音调上也不乏有中原民歌的印记。客家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原民歌。 由唐至宋,客家先民在大江南北辗转了七、八百年,是客家山歌的...
台灣客家文化運動與族群建構之研究
作者:劉惠玲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族群  文化危機  族群認同  文化運動  族群建構 
描述:員、國營事業員工等,為能更深瞭廣泛深入了解及問卷調查結果相互對照,藉深度訪談以開放性談話方式進行訪談蒐集相關資料。藉以上研究方法了解不同族群與族間針對本研究主題在台灣多元族群的社會中客家文化的族群認
赣南客家女性哭嫁习俗研究
作者:吴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哭嫁  原因  功能  特色 
描述:随着迎亲队伍的到来达到高潮。哭嫁的内容主要有新娘对父母的不舍、对命运不公的慨叹、对婚姻促成者的谩骂以及母亲对新娘的婚前教育等。本文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通过对赣南客家哭嫁习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赣南客家哭嫁的原因及功能,从历史维度,了解赣南客家女性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变迁。并通过对赣南客家女性哭嫁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哭嫁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客家女性哭嫁的特色。随着生产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孕育女性哭嫁土壤的消失,赣南客家的哭嫁习俗已经基本消亡。笔者试图通过对赣南客家哭嫁内涵的分析,探寻哭嫁习俗研究的现实意义,为这一古老民间习俗的传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