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426)
期刊(503)
学位论文(291)
图书(12)
会议论文(9)
视频(8)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426)
期刊 (503)
学位论文 (291)
图书 (12)
会议论文 (9)
视频 (8)
按年份分组
2015(8)
2014(699)
2013(256)
2012(319)
2011(293)
2010(262)
2009(156)
2008(114)
2007(47)
2006(38)
按来源分组
其它(302)
东江时报(33)
客家研究辑刊(20)
龙岩学院学报(9)
民主(6)
台湾民主季刊(3)
岭南文史(1)
化石(1)
科学通报(1)
毛泽东思想研究(1)
广西大苗山官话山歌的歌唱模式:以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关联群体
作者:刘振涛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官话山歌  歌唱模式  歌词结构  歌腔形态  歌唱方式  地域与族群性 
描述:带。随着社会的变迁,官话山歌进入网络传媒与经济市场,参与到政府、企业庆典等场合,其歌唱模式、歌唱场所与功能意义随之发生转变,由村落走向城镇,由民众自发性行为转变为政府主导、民间为辅,由自娱性功能演变为地域文化标识。大苗山地区是官话山歌的重要传唱区域,这里居住的苗、瑶、壮、侗、汉等多民族群体具有浓厚的歌唱习俗。本文以该地区民间歌王李隆球及其客家族群与师徒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村落环境下梁氏家族与城镇情境中歌王群体的歌唱活动,将官话山歌的生存空间、音乐生态链、曲词结构、歌唱形式等以及相关文化因素所体现的规律性概括为一种地域性的歌唱模式,描述与总结官话山歌歌唱模式及歌唱模式的生成与嬗变脉络。最终,全面认识大苗山地区歌唱化的社会机制与文化模式,形成对于其文化存在方式的理解、尊重与认同。经过全文的分析、论述,本文得出的认识为:模式化思维、以歌代言、即兴编唱是官话山歌歌唱模式的三个基本特点。百越文化与汉文化的长期碰撞与融合是形成官话山歌歌唱模式最重要的文化因素。由于大苗山官话山歌在不同地域与族群中传承,歌腔风格隐含着地域与族群的文化信息。同时,汉语方言的交流便利性与强势文化特性极大地推动了官话山歌在不同地域与族群中的传播。本文对于大苗山官话山歌的初步研究,可为岭南区域音乐文化的整体性研究提供个案。并且,有利于更好的理解处于同一时空条件下不同族群音乐生活的共性特点,也有助于改变我国学术界在汉族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边缘交融性研究不足的现状。
广西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调查研究
作者:朱格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贺州市  八步镇  语言使用  语言能力  语言态度 
描述:法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力求以详实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多层次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分析结果,为多民族、多族群地区的研究提供案例,对制定民族语言工作中一些列实际问题提供一定依据。文章以语言态度理论、语言能力理论以及言语社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获得调研数据,运用Access数据库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辅以录音纪实、访谈、入户调研以及实地观察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补充、验证,确保结果有效。研究结果表明:贺州八步镇语言生活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在年龄方面,学生群体(7—12岁)对母语忠诚度、母语使用以及语言能力上均比成年人群体(22—76岁)低。学生群体的语言态度随着年龄减小显著降低,低年级的学生在家中普遍用普通话与父母交谈,部分人甚至认为普通话比母语更亲切。成年人群体中,语言能力、语言态度与年龄呈显著的正相关,多语多方言现象在成年人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在族群方面,贺州市八步镇各族群语言接触频繁,族群之间相互认同度较高,多语多方言现象显著。语言能力方面,八步镇各族群中都人的多方言能力最强,能熟练听说一种以上其他族群语言的比例为贺州八步镇所有族群中最高的,与之对应的是客家人的多语多方言能力是所有族群中最弱的。语言态度方而,客家人自我认同及被其他族群的认同度较高,本地人在母语是否好听的调查中,选择十分好听的比例是最低的。贺州八步镇各族群之间的相互认同,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语言的强势与弱势之别。结论:语言使用者对语言的态度和评价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社会功能、使用人数和使用地域等因素。具体表现为:强势语言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语言态度;家庭环境对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态度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年龄、性别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及语言态度有明显不同。
钟肇政《插天山之歌》及其改编电影之研究
作者:曾玉菁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钟肇政  客家文学  插天山之歌  文学改编电影  台湾人三部曲 
描述:編成電影後的相關問題。從人物的形塑和安排、情節的增刪、語言風格、主題意識、時間推移、鋪展地點以及小說語言與電影對白等方面,對《插天山之歌》電影和原著作比較,並深究小說改編成電影的差異和其意義。鍾肇政先生成長於日據時代,接受日本教育的他在光復後開始學習中文,以中文寫作。兩度殖民經驗,促成了《台灣人三部曲》的完成。其中第三部《插天山之歌》小說的主題是「逃亡」,表面上是逃離日本警察的追捕,實際上則是欲掙脫國民黨的桎梏。一直以來,鍾肇政的作品以「台灣人是什麼」為母題,尋找台灣人的歷史定位,這對於台灣人「台灣意識」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插天山之歌》小說呈現後殖民文學中的「去殖民化與文化抗爭」、「被殖民者的主體性體驗」以及「殖民經驗的遺緒與創傷」;女主角奔妹則表現出女性主義中的「鬆動父權體系,解除性別壓迫」,用大地之母型的奔妹象徵台灣,彰顯了台灣的堅強與勇敢。電影《插天山之歌》由作家鍾肇政的自傳小說《八角塔下》和同名小說改編拍攝,電影情節及人物安排因應大銀幕而有所增刪,在場景的重現、服裝道具的安排,都力求寫實自然,並展現客家的風貌。而在人物的形塑上,大致保留小說中角色的主要性格,但明顯的「弱化」了男主角的英雄形象。鍾肇政刻畫的志驤除了政治意識的本土化之外,他的性焦慮和處理方式、以及入山的從低攀高的過程,無不關連到作者的「英雄」、「男子漢」的理念;相較之下,電影版的志驤由鏡頭平行移位的處理方式,側重的則是內心的徬徨與掙扎,行動力反倒不如奔妹的堅毅與果斷。電影版的《插天山之歌》雖無法完全呈現小說文字背後的意涵,但它讓作家鍾肇政以及小說《插天山之歌》用另一種更為普及的藝術形式呈現。
物、家族与时间观:以台中县土牛客家文化馆展示为例
作者:李美仪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展示  时间观  土牛刘氏家族  物件研究  客家文化 
描述:下,文化館展示所呈現與再現的時間觀,也異於一般博物館展示中討論策展人所架構的議題。更進一步說,土牛客家文化館的時間觀探討涉及是地方族群的社會文化,時間觀是廣泛的蘊含於劉家人的祭祖儀與祭品、夥房建築
台湾客家美浓油纸伞文化及其图像视觉之研究
作者:林宥涵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美浓  油纸伞  图像视觉  文化创意产业  客家文化 
描述:本研究以美濃油紙傘為探討研究主軸,研究重點乃在於了解台灣客家美濃油紙傘的文化意涵與圖像傳達意涵、發展演變與製作技術之演進、色彩表現與傘面圖像視覺設計、油紙傘的圖像彩繪表現及油紙傘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採用內容分析法、田野調查法與訪談法,經由文獻探討整合資料,實地訪談美濃專業畫傘師、經營油紙傘產業的業者及相關專家,並透過田野調查深入美濃鎮,實地拍攝美濃油紙傘傘圖共140張作為本研究之樣本圖,進行質性的研究分析與量化的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油紙傘的贈與,象徵團圓、圓滿、早生貴子、多子多孫等文化意涵,其傘面圖像傳達意涵也大部分與傳統文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如牡丹代表富貴吉祥,梅花象徵梅開五福,都是傳統文化的代表意象。油紙傘由早期的遮風避雨的實用功能,轉型為文化創意(藝術)產業,製作技術也有所變革。美濃油紙傘之傘面色彩以茶色為最多,呈現出古色古香韻味,油紙傘傘面手工彩繪各種圖像,已是現今美濃油紙傘最常用以表現的形式,其中以中國傳統繪畫的「花卉」彩繪圖像及具有美濃當地文化特質的「美濃地景」如菸樓、敬字亭、東門樓、中正湖等彩繪圖像最為欣賞者或收藏者所喜愛,它們皆能傳達客家美濃油紙傘文化之特色。油紙傘畫師創作的圖像元素大部分仍依消費者需求為導向,其中以花卉圖像彩繪較多,圖像彩繪技法以寫意彩繪為主。客家美濃油紙傘在美濃生根發展,帶給美濃人及台灣客家油紙傘文化近百年的生命史,是文化商品、工藝、藝術等的綜合產物,它也是美濃具有其獨特性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結果期可供後續研究者或設計師在從事美濃文化創作與研究的參考題材,亦期望藉由本研究思考鄉土傳統文化之關懷,喚起再一次重視與珍惜可能隨時失傳的鄉土文化產業。
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作者:卓衍均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旅游文化  可视化  开发模式  梅州  客家文化 
描述:迫,而作为文化开发的关键环节——文化可视化方面的研究将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目前关于文化可视化方面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化和外化上,主要探讨的是如何使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通过旅游产品展示出来。但是要使旅游地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使游客感受文化氛围,我们就要进行旅游文化传播,使旅游者真正感受到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 本文的研究在收集和借鉴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厄里的旅游“凝视”理论、双重编码理论和传播理论为指导,提出旅游文化可视化的理念,分析和指出影响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的关键因素:旅游者的“凝视”需求差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深度和产品设计、旅游文化传播媒介和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建构了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重点突出旅游文化产品化和旅游文化传播,最后还把这一模式应用到梅州客家文化可视化开发的实践中。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的建构是本文的创新性成果。这对探讨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规律及完善旅游文化开发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对类似的文化的可视化开发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尝试建构一个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这个模式是从需求决定供给的假定出发,首先探讨旅游者“凝视”需求,然后再根据需求进行旅游文化主题定位、形象设计、产品化和文化传播,最终达到旅游文化可视的目的。 本文的创新点一方面在于提出旅游文化可视化的理念并确定了影响旅游文化可视性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旅游文化可视化开发模式。另一个创新点在于从旅游摄影照片角度探讨了旅游者的文化产品需求。摄影是自我认同和叙述,旅游拍摄的对象往往是给旅游留下深刻印象并得到认可的事物。通过分析摄影的角度、内容等可以了解摄影者的心理乃至需求。
珠江咸水歌形态初探
作者:胡雯婷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珠江流域  咸水歌  形态  传承和保护 
描述:度取决于水上先民生活的地理环境。疍民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终日浪迹江河,与风浪搏斗;他们的生活、爱情、工作都在水上进行;他们被划分为社会最底层,受到严苛的法律的限制,生活得异常艰苦;因而需要通过歌谣去抒发他们的心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第二章,咸水歌的文化内涵。疍民以歌寄寓生活,以歌抒发情怀,因而咸水歌的题材覆盖面广,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感情生活等,都能成为疍家歌谣的内容。建国后,咸水歌更有了歌颂党、歌颂生产生活的内容。而根据演唱区域和调式调性,珠江流域的咸水歌主要分为姑妹腔、担伞调、高堂歌、叹歌(叹家姐)等。 第三章,咸水歌的艺术形态。咸水歌一般是由上句和下句组成,也就是单乐段体(二段体)。调式一般是五声调式,特别以徵调式为主。唱词多数是歌手以民间口头语、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唱下来。咸水歌常用“起兴”、“比喻”、“直叙”、“夸张”、“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来抒情叙事,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加深形象思维。另外,由于地域、所承载的民俗文化内涵、调式等等差异,咸水歌与客家山歌、意大利民歌之间有较大区别。 第四章,咸水歌的表演形式。咸水歌多用“称谓”来作为开头和结尾,富有人情味;而其节奏随着疍家心情的起伏而变化。疍民演唱咸水歌时喜欢即兴创作,同时各地的曲调基本一致。 第五章,咸水歌的传承和保护。随着疍民们上岸,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普通话的推广以及流行音乐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咸水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几乎走到了边缘。如何保护咸水歌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咸水歌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若然它们有机结合,可以相得益彰。 咸水歌是疍家民俗最好的传承载体,是我们了解、研究疍家文化的重要窗口。它源自生活、贴近生活,适应的场合广;它可以即兴创作,音调婉转动听,歌词通俗易懂。一曲咸水歌唱尽珠江情。因而,保护咸水歌,对于传承民俗文化血脉和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客家广告中的俗民生活再现与操作-以客家文化节庆广告为例
作者:罗原廷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文化节庆广告  俗民生活  俗民模仿  再现  广告操作 
描述:家桐花祭、客家美食嘉年華、台灣客家博覽會與六堆嘉年華共計十二部廣告作為文本分析的樣本,援引巴特的符號學分析作為取徑。在操作的分析上,則是以廣告創作者與廣告代理商進行深度訪談。本研究認為,客家文化節慶的廣告文本,以旅遊休閒的影像敘事,作為再現客家的形式。同時在廣告中,各式客家文化節慶的內涵,分別展現出「都市」和「鄉鎮」的客家文化特色,進一步使客家文化元素產生影像區辨的規則。並且,在廣告影像中的文化節慶,則是將傳統的客家元素進行異國風情的營造,試圖以精緻的影像手法突顯在地的客家文化產業。在廣告操作的面向中,客家文化節慶廣告的創作,因受限於政府與政策之權力操作,而具備了文化消費的性質。同時,在廣告中的客家文化節慶,亦呈現出連結政府形象、吸引都市居民和表現現代客家生活與精神的特徵。其次,廣告運用「新」與「舊」的客家文化元素進行創作,像是顛覆舊有客家意象的影像創新,與沿用舊有客家元素作為一種象徵和連結。最後,在廣告影像中,大量地出現客家特色商品,並以商品美學的手法作為廣告影像的表現模式。因此,本研究的結論指出,客家文化節慶廣告,適時地展現客家族群的正面形象,如純淨、潔白、好客與活力等特徵。但卻因為廣告所出現的各式商品,而模糊了客家文化的特色。在客家文化節慶廣告的創作過程中,則是間接地展現政府所欲塑造的客家文化,成為工具性的媒介特徵。
台湾六堆客家地区三献礼仪式之研究
作者:廖圣云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家  六堆  三献礼  丧礼  祭礼 
描述:些祭祀活動的進行大多有一定的禮儀形式,其中以三獻禮儀的使用最為頻繁。因此,本研究以六堆客家地區的三獻禮儀為主,研究內容共分五章:第一章在探討前人的研究成果與釐清研究範圍與限制等;第二章從經史籍中
客语能力佳幼儿之家长对客语保存的态度及行动
作者:陈春美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客语保存  家长态度  家长行动  母语保存 
描述:提供多元豐富的學習資源,把握語言發展關鍵期。家長們認為學校的母語教學流於一種菁英及競賽教學,因此特別著重在家庭的客語使用。最後為了讓客語的學習能更融於現在的時代背景及孩子的生活經驗,家長認為可再加入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