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622)
期刊(680)
学位论文(237)
图书(41)
会议论文(16)
视频(14)
图片(1)
按栏目分组
报纸 (1622)
期刊 (680)
学位论文 (237)
图书 (41)
会议论文 (16)
视频 (14)
图片 (1)
按年份分组
2014(929)
2013(316)
2011(326)
2010(273)
2008(121)
2007(76)
2006(44)
2005(13)
2003(7)
2002(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69)
赣州晚报(40)
漳州客家(7)
龙岩学院学报(6)
食品与生活(2)
南方建筑(2)
建筑(2)
社会与区域发展学报(1)
人文及管理学报(1)
音乐时空(1)
THE TIME OF SUJIA WEI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焦点·风土中国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成了客家人的身份证?苏家围这本厚重的书,也许能提供十分有价值的答案。一部苏氏族谱,记载了苏氏宗族的历史渊源,也是客家人迁徙史的辅证。这里的18座府第式的明清民居,隐含了客家人对阴阳风水学的理解和对
粤人视“务实”二字力重千钧
作者:暂无 期号:第8期 来源:黄金时代(社会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作者在新民晚报发表了《说上海话是没有文化的表现》 一文,引来上海市领导过问此事,责任编辑被停职。有趣的是,广东省民革副主委、省政协常委刘纪显在广东省第十届二会议上提出:30多年来,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
看精彩世博 联客家情谊
作者:暂无 期号:第7期 来源:中国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的巨大变化。 精英齐荟萃 这是一群英荟萃的盛会。有曾宪梓、何冬青、吴德芳、余国春、何侨生、郑金炎、李世镰、李有权、梁亮胜、林光如、余鹏春、赖锦廷、邹锡昌、曾智明、钟孔生、熊琳祥、刘智评
城变 洛带古镇:娱乐化的客家婚礼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中国西部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八大支系中最精髓的一个支系,是当时的贵族,称为“衣冠土族”,为躲避战乱,历史上经过了几次大的迁徙,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而第四大迁徙就是当时有史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今天
恩施 小地方的大气场
作者:暂无 期号:第11期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 第二天一早去补合渣课。 小店一派热火朝天,男人们光着脊梁包包子,女人们冒着热汗端盘子拿筷子,那著名的合渣,和上海的汤泡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就着桌上免费供应的素拌白萝卜丝,稀里哗啦再一
财讯第390期
作者:暂无 期号:第390期 来源:财讯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长概念 龙年八档最佳股票/林果契 6.房市》张欣民:价格回归供需基本盘 马当选,房地产软着陆/张玮欣 龙年财富运势解码: 1.一尾活龙还是龙困浅滩 人算不如天算!2012运势大检视 2.林百里
剑客行
作者:揭阳黄越  期号:第20期 来源:武侠故事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剑南  葵花子  青川  自然  声道  地道  花生  江湖  声音  生意兴隆 
描述:所造。船舱的通风窗紧闭着,却有隐隐的光线渗透而出。 舱中满是层层堆叠的木箱,只在靠近舱门处留有五尺方圆的空场,场中央摆着一张空桌。桌上无茶无酒,只放了盏造型古朴的青铜灯,不知里面燃烧的是何物,将整个船舱照得惨碧碧的。 一个矮墩墩的身影矗立桌旁,一张丑脸漆黑如炭,整个人敦实得像一堵矮墙。此刻他正轻揉指头,像在等待着什么,全然没有发现角落里的两口木箱后潜伏着两条黑影,两双鹰一样的利眼正注视着舱内的一切。 这两人都身穿着水靠(注:水靠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潜水衣),发髻也还湿着,显然是趁人不备潜水摸入船舱的。靠左边的是位老者,虽须发花白却透出股不怒而威的英雄气概。右边则是个相貌俊秀的后生,年纪二十许,埋伏了这半天似乎早已按捺不住,眉宇间的烦躁之色愈发浓重。 忽然狭小的舱门“哗”的一声洞开,清冽的夜风夹裹而进,灯光也随之摇曳不定,有一条袅娜的影子款步迈进,面上罩着黑纱,瞧身形依稀是个女子。她进得舱内也不做声,先将双手十指交叉相扣,相继摆成各种怪异的手势。那矮子也不询问,只盯着她的手法看到最后,这才点了点头,道:“你来迟了!”听他口音甚是蹩脚,料来不是中原人氏。 来者缓缓除下纱罩,露出一张姣妍娇美的脸庞,朱唇轻启道:“迟来总好过不来!”声音脆如黄鹂,听来煞是悦耳。 矮子轻轻一笑,略一拱手道:“小船陋室招呼不周,娘子见谅。” 那女子道:“罗佬,奴家不是来做客的,货呢?” 那矮子罗佬闻言不再虚套,回过身双臂贯力,搬出一口黑沉沉的箱子,“嘎嘣”一声撬开箱盖。那女子伸手掌起铜灯,莲步轻移绕过来,兰花般的素手从箱中拈出一块碗口大小的薄饼。灯光一耀,折射出金黄色的异彩。她皱起小巧的鼻子往饼上嗅了又嗅,明如珠玉的脸上顿时露出满意之色。 躲在暗中的老者正冷眼看着这一切,目光如刀,死死地盯着那女子,瞳仁已因充血而泛红了。身旁那个后生也终于忍不住凑在他耳边道:“义父,我早说这柳默儿天性薄凉,不可重用,纳做小妾打理家事也就罢了,您却偏偏让她去掌簿。日久贪心盛,如今人赃俱在,您总该信了吧?”他声音虽轻却字字铿锵,责备之意显露无疑。 老者微一挥手,示意他噤声,目光依旧盯在那两人身上。但见那女子柳默儿柳眉一挑,柔声道:“果然是上品,却不知贵宝号能拿得出多少货?我汇觞楼全要了!” “哈哈哈哈……”罗佬一阵大笑,轻搓着手掌,道,“娘子果然爽快!不是我罗佬夸口,只要客家胃口够大,要多少货我们便有多少,只不过……”他话音一转,又道,“娘子虽然是汇觞楼的掌簿管家,这么大笔生意恐怕还要池老爷子做主吧?” 柳默儿闻言面色一暗,哼声道:“生意人图的是财,求的是利,只要货金不少了你的,你管是谁来做主?” 罗佬愣了一愣,皱眉道:“娘子此言差矣,生意人虽图财,却更重信,我今日肯与娘子相会,全因汇觞楼乃是江浙一带商号的领头雁,财雄信诚,众口皆碑,若换成旁家,哼,人财两空的事也不新鲜。更何况……”他言语愈发刁钻起来,“贵朝海禁之令反复无常,而这福寿膏原本就名声不好,更有人说它是毒,早就有朝官上书要禁绝此物销贸,而且据传闻,朝廷已暗中遣六扇门的总捕头铁轻裘着手查办此事,我难道不该多加小心吗?” 柳默儿一时有些语塞,但旋即又反唇道:“说了半天你看重的不过是汇觞楼,至于是谁来执掌又何必拘泥?今日是那池老头子,你怎知他日不是我做主呢?我委身嫁他,图的就是似今日这般富贵良机,时机熟了,我偷偷取了他那条老命也不是什么难事……” 那暗处的老者闻言心头一痛,不禁暗中自责道:“池青鹤啊池青鹤,你自认为阅人无数,用人不疑,招了头丧门虎却还当是招财猫,原来这双眼早就瞎了。”久违的怒火在胸中熊熊燃起,逼得他愤然起身,虎掌一抄,一口百余斤重的木箱便提在手里,猛地掷了过去。 柳默儿兀自喋喋不休道:“等池老头子死了,汇觞楼依然在,我们的生意自然也……”话未说尽,猛觉恶风不善,那口大木箱挟着千钧之力已迎面砸来。岂料她竟应变神敏,柳腰一折,用了招“倒插柳”的身法便轻飘飘让过这记重击。那罗佬竟也似身怀绝技,反手一掌按住呼啸而来的箱子,手臂筋肉突地一鼓,便硬生生将箱子抄截在半空。 二人皆大惊失色,扭回头便望见池青鹤龙跃骧驰般蹿出,箕手成爪直取罗佬胸前要害。罗佬不敢直撄其锋,急忙丢落木箱,双臂横架先稳住守势,不想池青鹤掌式一变却是虚招,身形疾转又奔柳默儿而去,双掌翻腾纵飞,赫然是得自少林龙爪手的真传。 柳默儿连忙左格右挡,竟也不甘示弱。池青鹤冷笑道:“你这一身功夫还是我传授的,今日却来对付我?”言语间出招更紧,十招未过,他便已扣住柳默儿双腕的脉门,盛怒之下自不会留情,手指骤然发力,便是岩石也捏得粉碎了。然而池青鹤突觉人手的坚硬不似人肉,紧接着一丝刺痛自指尖传来,他急忙撒手撤步,却见两手十指上满是针孔,乌黑色的鲜血渗透而出。 柳默儿已退到了舱门处,冷笑中将自己的衣袖撕下,里面原来藏着一对护臂钢腕,上面密密麻麻铸满钢针,灯光掩映下泛出丝丝惨碧之色。 “针上有毒!”池青鹤心头大惊,亦已察觉出双手伤处麻痒不堪,连忙唤道,“染瞳,快来助我!” 那与他一同打埋伏的后生江染瞳飞身而出,护在池青鹤身前,大喝道:“奸贼,今日休想活命!”说着向前纵步,直奔柳默儿扑去。 哪想到,他身形刚动却猛地转身,双手不知何时多了副短袖弩箭匣,“嗒嗒嗒”机簧扣动声连响,十数支透骨箭反打向毒性已发作的池青鹤。 惊变迭生,池青鹤已失了往日的沉稳老练,他万万想不到自己自幼抚养长大的义子竟也会对自己下毒手。那一排透骨箭无一偏失,分别打在他前胸和双腿上,支支透骨,惨痛难耐。 飘摇的灯光终于稳了下来,池青鹤面如死灰地倒在血泊之中,浑浊的双眼隐约看见柳默儿莲步款款走过来,脸上满是狰狞的笑意,却身子一软依偎在江染瞳怀里。 江染瞳随手将她纤腰一握,点指着自己的义父,冷笑道:“老东西,你压在我头上作威作福这么多年,可曾想到今日的下场?” 池青鹤终于明白了这一切,原来他们早已勾搭成奸,他原本最器重、最钟爱的两个人今日为他精心设下了这个杀阵。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可喉咙里只有“咳咳”的嘶哑声,眼前也已一片昏黑,恍惚间听见柳默儿恶狠狠地道:“‘福寿膏’这般泼天富贵的大生意你居然不做,活该你遭天谴……”终于,他嘴角抽搐了一下,一代富贵枭雄便这么含冤死去了。 舱内再次恢复了宁静,那罗佬这才回过神来,忽然笑了笑道:“原来二位是要我帮着演这出戏!唉……”他叹了口气道,“都说天朝人无商不奸,可你们不但奸而且毒。池老爷子养虎为患,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是该死,只是……他可是跺跺脚山河乱颤的大人物,如今死在我的船上,恐怕干系难脱,这毁尸灭迹、守口如瓶的事……” 江染瞳自然猜到他要趁火打劫,打了个哈哈道:“罗佬何必小家子气,池老鬼既死,汇觞楼便是我做主,生意人便该说生意话,今后你我多通几次有无,财源自然广进!” 罗佬哦了一声,面带疑色道:“好啊,有钱有货才是生意,货我自然不缺,钱呢?” 江染瞳笑容不由得为之一滞,池青鹤这些年来一直财权独揽,汇觞楼的金山银海即使掌簿的柳默儿也毫不知情,罗佬这句话倒切中了他的要害。幸好一旁的柳默儿笑意嫣然地接过话头:“今日之约不过是验货交涉,罗佬您不是也只带了几箱货来吗?如此大事自当从长计议,罗佬想必还要问过贵东家吧?”此刻她说起话来娇媚可人,全不是方才那副歹毒嘴脸。 矮子凝视他们半晌,终于双手一摊,道:“有诚意就有生意,钱到,货到!过些时候,我自会安排东家与你们会面。”说完看了眼血泊中的池青鹤,又道,“这里我立刻打理干净,恕不远送了。” 江染瞳与柳默儿闻言相视一笑,折身出
风华艺霞 “台湾宝冢”的歌舞传奇
作者:暂无 期号:第38期 来源:东方·文化周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都不见踪影。西门町,我以为跟着纪露霞老师当年演唱的足迹,这几年来也慢慢摸熟了这商圈曾经埋藏的歌声魅影,但却不然。至少今天要见的艺霞歌舞团是这年来才知道的被人们遗忘的土地的动人流行文化力量。我见着了,一个优雅白发苍苍的灵魂,蔡宝玉,八十几岁的老人了,轻声细语地诉说着那个家族经营艺霞的年代,仿若昨日,身为创办人王振玉的妻子,也是艺霞团长,那些奔波为着一团上百人的全省巡回演出的张罗,忙碌,跟着票房兴衰同喜同忧。 一场演出改变的家族命运 一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家族企业,非意图的意图性,造就了一代艺霞传奇。里面还有许多令人尊敬的灵魂:王振玉的妹妹,王月霞,艺霞所有编舞,节目选曲的总负责人,早逝的台湾杰出舞蹈家,师事林香芸。观赏艺文表演,对一般人而言,本是补充精神粮食,或茶余饭后与人交流的话题尔尔,但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台湾,王家却因为观赏了一场表演,改变整个家族命运,乃至台湾歌舞剧历史。 1958年,日本东宝歌舞团的表演,在台北远东戏院热闹登场,来自大稻埕的王振玉、蔡宝玉夫妇,以及兄长王真、梁桂枝夫妇前往观赏,当时王家的女儿王月霞,正在林香芸所创办的舞蹈研究社里研习民族舞蹈,王家兄弟看完东宝歌舞团的表演后十分神往,想说在台湾是否也能组建一个这样的表演团体?在那个脱衣舞盛行的年代,编排一些老少成宜的节目。于是有请妹妹的老师与其夫婿卢友仁担任编导及舞台监督,以正统芭蕾舞与民族舞蹈为号召,招募50名团员,展开为期一年的基本动作训练,芸霞歌舞剧团于1960年在台北第一剧场首演,初试啼声却遇到二十年来最低温的寒流,所幸各界热烈的赞誉鼓舞王家这项决定。第一期表演结束后,由王月霞接棒舞台统筹与编舞的任务, “芸霞歌舞剧团”亦从此更名为“艺霞歌舞剧团”。 我在西门町电影院看薛常慧制作的艺霞纪录片时,最吸引我的就是那资料欠缺出现短暂的王月霞,艺霞的艺就是取自她的名字。作为整个纪录片的“刺点”,令人心动(痛)的那点,一张王月霞在中山堂演出的祝贺花篮黑白照片,一直排到照片的最近头。那是对一个台湾舞蹈家的衷心礼赞,但却像艺霞这被遗忘的历史,当年的彩色人生褪色为淡出苍白。她的早逝姿态有着太多属于土地的深藏与疑问。 我在与王振玉的蛭女王淑9即(艺霞助教,表演者与教导舞蹈基本动作者)聊天时,她聊到了对于王月霞的思念,才知道在月霞因为积劳成疾洗肾过世后,王淑卿接下同样工作后的高难度与辛苦。一种对于不可复制的才华的景仰。我想。这正是我看整个艺霞纪录片感觉到的缺憾,天纵英才已逝,即使恢复过去的舞码,只是一种基于感情的凭吊。 台湾社会流行文化的大杂烩 艺霞歌舞剧团的成立,卷动了整个家族的人力投入,从行政管理到票务、会计,舞台、服装的设计,全都由王家兄弟姐妹及其伴侣、子女分工包办,齐心协力打造这个梦幻王国。刚开始由于参与团员与工作人员的人数过于庞大,加上脱衣舞表演夹杀,尽管清新而场面华丽的表演颇受好评,却仍是亏损连连,常常这顿大锅饭吃完,就要为下一顿饭的菜钱发愁,工作人员没有钱买烟,只能在散戏后,捡拾观众席的烟屁股,用日历纸重新搓卷成老鼠尾烟解馋。 为了“台湾宝冢”的美誉,王家咬牙卖楼维持,无论如何也不愿降格以求,工作人员义气相挺,即使没有薪水可领,也留下来共度时艰,直到有企业出手支援,舒缓资金吃紧的压力,并开始在较小的乡镇巡演,增加演出档期。 和日本的宝冢歌舞团一样,艺霞也全部招收未婚的女性团员,叫作“霞女”;艺霞的戏迷,就叫作“霞迷”。而且,艺霞歌舞团在台湾首开有机关开合的华丽舞台布景和演出服装之风,服装一套成本价动辄四五万元(当年公务人员月薪大概6000元);几个小时的表演节目,舞台布景都会快速正确换到位,甚至连喷水池造景都会在黑暗中快速上下舞台。 而迷倒男女老幼的霞女,亦是全靠脚踏实地的表演训练与严格的生活管理而来。当年艺霞的训练和管理都是用军事化制度,所有团员住宿舍,吃大锅饭、睡大通铺,排练期间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练基本动作,下午排练公演的节目,晚上是发声和歌曲练习,期间,团员还要找空缝加工,替自己的戏服缝亮片等细部整理。团员一概团体行动,单独外出要写请假单,霞迷也无法直接和霞女接触,要送花、礼物都要先经过工作人员检查,才转交到霞女手里。每年排一套节目后就开始巡演,一年365天只有在巡演结束后才放假半个月,之后霞女们就要再次集合开始训练。当时艺霞规定,只要结婚就必须离团,因此每年招考新团员,不少对舞台怀抱绮丽梦想的少女蜂拥而至。可惜当年社会风气未开,多数家长仍视艺霞为“戏班”,舞团所能挑选的团员有限,与日本宝冢的后备力量相比就天上地下。 王月霞并且让我想起另外一个当时台湾杰出舞蹈家蔡瑞月,只是月霞所创造出来的艺霞舞码多了一份台湾本土味。不同于蔡瑞月的师承自日本而创造的高尚艺术性舞码,艺霞是一个全然立基于当时台湾社会流行文化的大杂烩(虽然号称台湾的宝琢,那只是形式,内容则是真正台湾制造):将上世纪60-80年代的台湾流行歌曲,如来自收音机与电视里的最新流行的台湾歌谣,国语流行歌,歌仔戏等融入舞码,一套节目里面有唱歌也有跳舞,古装与时装兼容,而现代、民族、芭蕾与爵士等各种艺术形式舞蹈都能在演出中看到,王月霞当时是一年编一套舞,但有时会加码(如1970年10月至翌年3月的在香港的连续爆满三个月时期,应观众要求看新的舞码,月霞特地从台北飞到香港九龙明爱中心即席编舞,同时也在皇都、乐宫演出。1971年又应邀至港九连续公演五个月,成为艺霞的最为辉煌的全盛时期。香港,也就这样奇特地成为艺霞人的潜意识回忆核心),然后在全台各地巡回公演(通常初一时在台南市首演)。 曲终人散开启下一站流行 艺霞首度的香港行,原本只安排一个月的档期,因为场场爆满而延长为半年,记者每天守候在团员住的饭店,大篇幅报道艺霞精彩的表演。知名艺人梅艳芳的母亲,当年因为看了艺霞的表演,认为女儿低沉的嗓音,很适合唱当时台湾的流行歌曲,便创立了“锦霞歌舞团”,让当年才出道的小梅有发挥的舞台。迷倒群众的艺霞旋风,也刮起歌舞团纷纷成立的跟风,王家严谨与求新求变的态度,使艺霞独领风骚的地位仍然屹立不倒。 艺霞的成功主要是能和当时社会脉动合而为一,是一种从日常生活中锤炼出来的雅俗共赏的歌舞团流行舞蹈,王月霞有一种惊人的化流俗为艺术的能力,她的艺术与人民合而为一,当年人们竟然愿意花250元新台币,只为了看一场艺霞,而当时一碗阳春面的价格仅仅是两块半。原因是艺霞的掌握流行的歌舞完完全全掳获了当时观众的心。 从香港载誉归来后,艺霞相继前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名气更加远播,与东宝、松竹并列远东三大歌舞团之一,在高雄今日育乐中心表演时,因为来观看表演的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全新装潢的冷气没两天就坏掉。正当艺霞在南部巡演时,满档的表演场次,使得王家老母出殡的时间都得延后,为了纪念母亲,特别优待70岁以上老人观赏表演免费,携老扶幼前来戏院观赏的温馨画面,平添艺霞不少佳话。 艺霞针对不同族群观众设计的内容,老人家爱看的古装剧、青壮年喜好的流行歌曲舞剧,小孩引颈期盼的卡通大会串;巡回到不同乡镇设计的客家、原住民等民族舞蹈,让霞迷们各有所好。在那个时代,艺霞巡演都人山人海,还有妈妈级霞迷全程跟着捧场。当时艺霞的台柱“小咪”,是不可多得的花旦、小生和丑角兼攻的明星,拥趸无数,常有戏迷拿金银细软往台上砸送。如今的台湾艺人白冰冰就曾表示小咪老师是她最崇拜的人,从小就喜欢看她的表演,一心想和她一样做明星。后来艺霞解散后,小咪迫于生计转投歌仔戏舞台,如今仍然是资深的歌仔戏明星。 这个独立由民间支持的表演团体,直至舞台总监与核心管理人员均相继过世,在巅峰时期画下句号。王家经营艺霞24年来的心血结晶,俨如台湾近代庶民流行文化的集锦缩影,至今仍在霞迷追忆中闪闪发光。 艺霞是属于欢乐的爆满,视觉的前卫盛宴,听觉的后现代拼贴。历史,有时候在前的会成为在后。但灵魂离开后,艺术也只剩形式,月霞死后,这出戏注定就要散了,那葬礼上摆满了花篮素白花朵落英缤纷满场爆满的掌声如泪雨下。长久以来社会学的访谈技艺训练了我的心灵行踪的绝对隐藏,我当时心中的悲凉并不曾轻泄,那是属于我与台湾历史的一段私密的邂逅,未曾谋面的艺术神交。我在众人之中说话,吃点心,微笑,聆听,问问题。我说了很多话仿佛什么也没说。我看见自己浮在半空中俯视着这些活着的仍有所追寻盼望
叶曼 发愿越大力量就越大
作者:暂无 期号:第9期 来源:东方养生·上半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利。所以风水的东西,不但地理要好,还得要看天理,还要看人情。 我们知道人世间的事情,人间到处有乘除,有好有坏,端看你的心如何。我们只要不违背自然运用之妙,将自然存在于心里头就行。我记得有我们要找